药师经问答网

鸠摩罗什传五十:《中论》译出,盛况空前 (3)

发布时间:2024-02-04 14:25:18作者:药师网

龟兹王宫,再起波澜。

耆婆自从游观了雀离大寺和克孜尔石窟过后,出家的意志变得无比坚定。这使鸠摩炎非常不解。他本来以为,因自己的反对和劝说,耆婆三年前欲出家的念头已经消失。二个可爱的孩子需要母亲的抚爱,母亲怎能遁入空门?这次夫妇间发生争执,鸠摩炎仍有充足的理由反对妻子出家。虽然理由很陈旧,但仍然有力:当初,你耆婆为什么看中我,硬逼一个远来的僧徒还俗?而且与他结婚生子?

这个理由确实很难辩驳。耆婆回答丈夫:当初未悟四圣谛。再说,释迦牟尼悟道前也曾娶妻生子,后来才毅然离开妻儿,辞荣出家。岂可以昔日之未悟,而非今日之已悟。昨非今是,正是佛所说的正见。

在耆婆的脑海中,一直浮现那天出城游观的场景:东雀离大寺玉石上的佛足迹;石窟壁画上的自我形象;古堡附近的枯骨。所见所思犹如一道道神光,照出了人生的真相,驱除了无明和污垢,照得心地一片光明。她觉得佛就在心中。自己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人生的最终是什么,她已经明了。离开丈夫,果然如佛所说要经受“爱别离苦”,但割断爱与别离,心中便不复牵连,不复痛苦,便可断灭欲念,然后追随佛的足迹,出家为比丘尼,通过长期修炼,进入涅槃境界。

不过,耆婆出家的道路注定走得很艰辛。争执数月,鸠摩炎仍然不同意妻子出家。

耆婆决定采取极端手段:绝食。

龟兹王宫顿时陷入不安之中。

耆婆开始不吃不喝,对着佛像念诵《五百比丘尼戒》。第三天,她已无力诵读佛经,丰满的脸庞明显消瘦。侍女围着她团团转,端来食物,又端下食物,不知所措。鸠摩炎百般劝导,耆婆置若罔闻。

到第四天,龟兹王白纯来了。耆婆躺在床上,闭着双眼。侍女向国王报告说,刚才众人百般央求和努力,好不容易往耆婆的嘴里挤进几滴水。我王,快救耆婆啊!

白纯眉头打结,俯身低唤:“耆婆,耆婆,兄来看你了。”

耆婆慢慢睁开眼,嗫嚅着:“落发出家,落发出家……”

白纯安慰道:“先进食,其他皆可计议。”

耆婆又闭上眼:“落发出家,落发出家……”

白纯挺直身子,大声命令侍从:“快去佛堂,叫鸠摩炎过来!”

鸠摩炎匆忙赶过来,不无怜悯地看了耆婆一眼,又紧张地对着国王。

“鸠摩炎,耆婆四天未进食,你看怎么办?”

“国王,不是我不让耆婆出家。若耆婆出家,罗什与弗沙提婆二个孩子谁来照料,谁来教育,何况……”

“何况什么?”白纯打断鸠摩炎。

“何况,何况当年王逼我为耆婆之夫,耆婆主动愿为我妻。”

白纯立刻脸有愠色:“事已至此,何必再提当年?难道让耆婆饿死不成?”说完,拂袖而去。

鸠摩炎走到耆婆的卧床前,看着脸色苍白的妻子:往日的丰肌已经消失,似鲜花枯萎凋零。强烈的悲伤一阵阵袭上心头。他爱妻子,爱孩子,深知出家修道,意味着割舍亲情,一生孤独,美好的家庭随之瓦解。他也理解妻子的理想和信仰。怎么不理解呢?自己当年也为理想和信仰毅然抛弃世俗的一切,远离父母、远离故土,冒着生命危险翻越葱岭。没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意志,不可能修道成佛。他唯一的遗憾是在龟兹王和耆婆的相逼之下,意志不坚,竟然放弃了理想。他离开天竺之时,实在想不到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因缘和合太不可捉摸了!既然已经相夫教子,就应该顺从丈夫的意志。她现在以绝食手段誓要出家,这与当年逼我犯戒结婚,是不是同样以自己的意志,摧残别人的意志呢?鸠摩炎想到这些,觉得这回再也不屈从他人的意志。于是,他吩咐侍女尽力给耆婆饮水,并随时将情况报告他。

已经是第六天晚上了。侍女气急败坏地跑来报告鸠摩炎:耆婆昏迷过去了!鸠摩炎丢下手中的经卷,急忙来到耆婆的跟前。床上的妻子脸色苍白如纸,一动不动。几个侍女不停呼唤,但耆婆毫无反应。

罗什见父亲进来,对着他喊道:

“快救妈妈!答应她出家啊!为什么不让她出家?你要存心害死妈妈吗?没有慈悲心,要下地狱的!”

鸠摩炎见妻子气若游丝,痛苦得流下了眼泪。“我又输了,又输了!”他在心里说。同时,弯下腰,凑在耆婆的耳边,“耆婆,别这样!我让你出家,让你出家!快进食!”

耆婆终于睁开了眼,看着丈夫,吐出极微弱的声音:“先给我落发,不落发……不进食。”

“给落发,落发。”鸠摩炎手里端着食品,急急吩咐侍从:“快叫理发师,快!”

斩断满头青丝,龟兹王妹耆婆成了比丘尼。

耆婆经过数年的读经听法,懂得了人生的本相,了悟苦谛,得到了安乐和智慧。

鸠摩炎则再一次悔责自己的无明和愚痴。一切法皆无自性,世间无有不坏的东西。看似美好的家庭,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也无自性,最后也是空。现在不是解体了吗?不让耆婆出家,难道不是愚痴而生执著、而致造业?造业必受报。我现在受报了。我也应该寻求解脱之道。鸠摩炎如何解脱,史无记载。也许重新披上袈裟,是唯一的解脱之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