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四十二章经全文译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2:00:57作者:药师网

因为四十二章经是文言文,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难免有一些不懂得地方,我们若是需要四十二章经的白话文的话也是很好的,我们在念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四十二章经白话文

1出家证果

译文

佛教导说:「辞别亲人,出家修习佛法,这就叫做『沙门』。沙门应当时时遵循二百五十条大戒,以四真谛做为修行的法则。沙门只要坚持精进不懈退,清净修行,最终必得证阿罗汉果。所谓『阿罗汉』,能以神通飞行往来,又能变化形体,凡俗莫测;可以旷久住世,经劫不灭,又能以神通震动天地。较阿罗汉果位次一等级的为阿那含果。所谓『阿那含』,即说获此果位者不再来生欲界,命终将生于色界,上往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在第十九天生,断尽烦恼而得阿罗汉果。其次,为斯陀含果。所谓『斯陀含』,须天上、人间各生一次,方才能得到阿罗汉果。最后,为须陀洹果。所谓『须陀洹』,是指在此果位须七度生死,然后才能断尽烦恼得阿罗汉果。得到圣果位的沙门,爱欲诸漏已经断尽,爱欲已断,就好像人被砍掉四肢,无法再用;断尽爱欲的人,也就不会再生爱欲。」

原典

佛言:「辞亲出家为道,名曰沙门①。常行二百五十戒②,为四真道行③。进志清净,成阿罗汉④。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为阿那含⑤。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⑥,于彼得阿罗汉。次为斯陀含⑦。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⑧。次为须陀洹⑨。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⑩。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注释

①沙门:古印度出家修行者的通称。佛教中特指出家修习佛法的男子。又称作比丘,现通称和尚。

②二百五十戒:又称具足戒,出家比丘所应遵循的二百五十条戒律。

③四真道行:即苦、集、灭、道四真谛。

四十二章经全文译文

④阿罗汉: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得此果位,不再受生死轮回、业力报应,永入涅槃之地。又证入阿罗汉果之圣者,超出三界,四智已经圆融无碍,已无法可学,故称为无学。

⑤阿那含:小乘修行四果中第三果。得此果位能断尽欲界烦恼,来生将摆脱欲界,受生于色界、无色界。

⑥十九天:指阿那含寿终经色界四禅天之十八天,在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受生为阿罗汉。色界十八天为,初禅天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和无想天、善现天。

⑦斯陀含:小乘修行四果中第二果。

⑧一上……阿罗汉:由于斯陀含思惑尚未断尽,还须在欲界和天界各受生一次,方成阿罗汉,所以说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四十二章经全文译文

⑨须陀洹:小乘四果中的初果。即指入见道时,初见四圣谛之理,得无漏清净智慧眼之阶位。

⑩七死……阿罗汉:指须陀洹思惑未除尽,需要七死七生才能断尽烦恼,得阿罗汉果位。所以说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

2少欲知足

译文

佛教导说:「剃除象徵人生烦恼的须发,才能做沙门,接受佛法。沙门应该舍弃世间凡俗认为赖以生存的多余的财物,仅仅乞求维持自身的物品就足够了;太阳正中时吃顿饭,夜间树下一宿觉,千万莫要贪求更多的了!使人愚痴并受蒙蔽的,正是爱和欲啊!」

原典

四十二章经全文译文

佛言:「除须发,为沙门,受道法。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爱与欲也。」

3十善恶业

译文

佛教导说:「人们因为十件事成为善人,也由于十件事成为恶人。哪十件事呢?其中身体力行的有三,口中所说有四,心理活动有三。身体力行的三件事是:屠杀生灵、偷盗和行奸淫之事;口中所说的四件事是:两舌(挑拨离间)、恶骂(恶语伤人)、妄言(口出狂言)、绮语(华言巧语);心理活动的三件事是:嫉妒、忿怒和愚痴。这十种恶行,都是由于不信奉佛法僧三宝,认邪门外道为真理所致。在家居士坚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丝毫不放松懈退,去除上述十种不善的行为,成就十种善的行为,就能修行证得道果。」

原典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煞①、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②、痴。不信三尊③,以邪为真。优婆塞④行五事⑤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

注释

①「煞」,当为「杀」字之误。

②恚:愤怒。

③三尊:即佛、法、僧三宝。

④优婆塞:在家修行之男子。现通称「居士」。

⑤五事:即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上面就是四十二章经的白话文了,我们在念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我们若是认真的念诵的话是非常好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