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he Observer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有时候,入定很容易;有时候,它很难。不过无论难易,我们必须保持心的平稳。容易时,不可自满。如果你自满起来,禅定就会松弛,就像车上的螺丝松了一样。过一阵,它们开始格格作响,然后就掉落下来。另一方面,如果禅定不顺利,不要烦恼。对付这两种情形的首要原则都是保持心的平稳。要有一种极其明显的观察者——也就是心里只在观察发生什么的那个部分——的感觉,尽量与那个部分认同。
阿姜苏瓦特曾经提到过,自己最初亲近阿姜曼时,心似乎到处跑。常常在坐禅时,想这、想那,又不敢告诉阿姜曼,怕阿姜曼会说什么。不过后来他意识到:“我是来学的。”于是他就去见阿姜曼,看有什么建议。
阿姜曼的回答是这样的:“起码你知道正在发生什么。比起根本不知自己散乱要强。”接着他援引了念处经: 当心散乱时,觉知它的散乱,算是一种念。
阿姜苏瓦特对那一课的理解是恰如其分的。他懂得阿姜曼并不是在夸他,只是给他一些安慰,给他一些鼓励。意思并不是他修得还可以,而是提醒他,那不算是最糟的,他还在禅定,这比起根本不禅定要强。
人们经常发生这种情形: 禅修进行得不顺,他们就说:“哎,今晚不是禅修的好时光。我不如停下。”不禅定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哪怕修练不愉快,坚持坐完一段糟糕的禅修,也强过不修。禅修过程当中,也许到了某个时刻,你会终于明白过来,在那里看见了过去从未看见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那股观察者的感觉如此重要。
经典中提到过那种对他或她的禅定主题把握良好的人,其中所用的比喻是,一个坐着的人正在观察一个躺着的人,或者一个站着的人正在观察一个坐着的人。换句话说,你把自己放在比正在发生的事略略高一点的地位,进行观察。你退后一步,从更好的视点观察正在发生什么,从而懂得心在哪里失去平衡,审视你正在做什么,思考可以换什么别的做法。
究竟为什么禅定进行得糟糕?是缺了什么?阿姜放有一次曾经建议,记住阿姜李在方法二当中列出的七个步骤,接着对照你的禅定,看看缺了什么。如果你七个步骤齐全,心肯定会安定下来: 念住,牢固,寂止。因此,查一查缺了什么。你是否不清楚呼吸的长度?你是否不清楚呼吸是否舒适?你是否没有传播那股舒适的气感?你是否没有给心和气在体内一个安歇的地方?这样一路检查下去,发现哪个因素缺失,试着弥补。
不过再说一次,为了这样做,你需要那股观察者的感觉,就是那个一直在观察,对正在发生的事不焦躁、不给带走,而只是站在完全中立的位置上观察的那部分感觉。你做到这样观察时,那么即使一场糟糕的禅定也不算彻底失败。你把它作为一场挑战。今晚的禅定与昨晚相比可能略有不同。昨晚进行得比较顺利,不过今晚一开始,情况似乎不那么顺利。你不因之慌乱,只是问:“这是身体方面的问题吗?是气有什么毛病吗?是能量层次有什么毛病吗?你是否太狂躁?太抑郁?”许多不同的因素可能在这里发生作用,或者是心的因素,或者是身的因素。如果你的能量层次过低,可以改变呼吸方式,给自己补充能量。如果你的能量层次太躁动,可以换一种令你安静的方式呼吸。
试着使你的观察尽量敏锐。许多时候,禅定质量不同,问题是出在细节上、出在小事上。如果你不注意细节,光做一遍动作,你会漏失许多。尽管看起来微不足道,也许你却错过了重要的东西。试试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部分仔细过一遍,试着深入观察,密切观察。
泰语中有一个词,thii,用来形容梳子的密齿、栅栏的板条等任何一系列物事的那种靠近性。它也用来形容无线电讯号的频率。频率越高,出现间隔就越近。因此,要使你的那一系列念住动作,那一系列警觉动作,极其绵密,不出空档。否则,如果你留下许多空档,心里就会有充裕时间让那块帷幕落下来。后台员工可以改变背景,等到帷幕再次拉起时,你已经到了另一个地方。不过,如果你的念住如此绵密,他们就没有时间放下帷幕。如果在他们改变背景时,你看着它发生,那就摧毁了否则会把你载走的那种幻觉。
因此,凡是禅定当中发生什么时,都要停下来,检查一下:“那个观察者现在哪里?”——换句话说,就是指心的那个能够只观察而不被事件左右的部分。我们如此习惯于住在心的那个被事件不停地推来推去的部分,以至于后退一步,住到任何东西推不动、触不到的那个部分里,反而像是背叛。心的内部那个角落总是存在的。因此,试着找到它,熟悉它。学会使它成为你的立足基点,使得无论发生什么,你会如实明见。你会明见因果关系。那就把你放到了可以用你的才智作出改变的位置,你可以调节这里、调节那里,试试这个、试试那个。即使尝试的东西没有成功,你已经学到了东西。你已经知道那个办法在这里行不通,这个认知是值得的。
如果你采取这样的态度,那么无论禅定如何顺利,如何糟糕,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根据1993年8月5日开示录音整理,本文来自坦尼沙罗尊者开示集《禅定》)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