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王骧陆居士全集 千偈瑜珈焰口

发布时间:2023-08-03 15:57:52作者:药师网

  千偈瑜珈焰口

  甲戌十一月

  此书专方便在家修持人用之

  一使初学者可借此了解佛理洞明因果断除烦恼用以度生

  一使孝友者可自己荐度先亡安净家宅消除夙怨用以度亡

  一使精进者可由是参究密乘观证禅定导归西方用以融通

  千偈瑜珈焰口用法说明

  ●经云:天下未乱,鬼神先乱。安鬼神,即所以安家宅、定人心。年来社会不安景象,如疯狂走失自杀,虽业由自作,亦鬼神隐为之祟。故荐度安灵,实可减劫消灾、去病延寿、启发孝心、增长善念,功德不可思议。兹以浅显文字,演说佛理,共千二百五十偈,中有瑜珈施食等仪,参用密宗施饿鬼法,名曰“千偈瑜珈焰口”。

  ●在家人男女老幼,人人可读。由此可稍明佛理,通达因果。若欲度亡,或逢家忌,则加上立位设供持咒,即可超度。如未学密法印咒者,可用大悲咒往生咒,念佛号读经等代之。或用蒙山仪,可方便也。又如愿求咒及施食仪者,可向本会灌顶行者请求。

  ●荐度亡灵,以通神为主。使自己心神,与亡魂相接,我如是,彼亦如是,欢喜自在,彼皆随我而转,即转念超生矣。但自己不明佛理,何由通神?故以浅文引入深义,先使生者读之,顿然开悟,即以此圆妙明心,上臻顶天,下及风轮,遍法界一切精灵,无不应声得度,功德岂可量哉。

  ●观想法至为重要。故读时宜慢,宜老实,宜净心,一字一罄,或加木鱼,徐徐唱念。

  ●设供可照图办理。五如来七如来皆可,因密宗甘露王即弥陀,多宝即宝胜也。故广博身如来居中,即大日如来也;妙色身如来居东,即阿閦如来也;多宝如来居南,即宝胜如来也;甘露王如来居西,即阿弥陀如来也;离怖畏如来居北,即不空成就如来也。持诸佛名者,皆可得度,如西方不二也。

  一、净坛

  (上香)(念香赞)(手涂香粉)

  1、升座 2、供曼达 3、戴毗卢冠 4、结印持净三业咒(三通)观空咒(七通)

  5、加持法器

  如无咒印者以观想代之, 无冠戴法器者亦以观想代之(抚尺)

  瑜珈会启 甘露门开 为度人天 觉皇垂范 教演真乘 密咒宏宣

  (作此身光明如佛想)

  漫漫长夜 业海无边 救苦大士 化示面燃 兴慈济物 为解倒悬

  地狱粉碎 幽冥洞开 我今迎请 十方诸佛 释迦世尊 观音大士

  (作诸佛菩萨即将来临想)

  地藏愿王 阿难尊者 护法韦陀 四大天尊 一切神祗 阎罗冥君

  乃至鬼王 土地诸灵 云来集会 为作护持 而此道场 忽如须弥

  (作此道场广大无边想)

  其大无量 妙难思议 乃爇香云 法界普薰 而此香者 不自天降

  (作此心如香云遍法界想)

  不由地生 放充三界 收若微尘 日月光华 山川秀明 不及其精

  (作此道场已变为七宝壮严想)

  不比其灵 是乃心香 耑伸供养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法供养者

  慈悲喜舍 四无量心 是故有形 终不名大 而心无相 乃名为真

  戒定慧三 一体清净 今来清众 同见同行 各肃尔仪 各净尔心

  随我迎请 和我同声 荡涤坛场 香花水灯 十方刹那 诸佛来临

  六种动震 魔不来侵 皆大欢喜 花雨缤纷 (作天雨散花想)

  二、请佛

  念佛部三昧耶咒(三通)结请佛印

  念莲花部三昧耶咒(三通)结请菩萨印

  念金刚部三昧耶咒(三通)结请金刚印

  如无咒印者则用香花迎请如下:

  香花迎 香花请 一心奉请(每一佛菩萨三称三请)

  南无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一)广博身如来(二)妙色身如来(三)多宝如来(四)甘露王如来

  (五)离怖畏如来

  南无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萨

  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

  南无护法韦陀尊者

  南无四天王诸天护法尊者

  南无寒林会上诸菩萨尊者

  一心奉请(不用香花)

  寒林会上一切鬼王神祗土地诸神

  本坛护坛诸神

  尔诸清众 各敬执事 至心而迎 诸佛已临 诸菩萨众 其集如云

  (作佛菩萨已云集想)

  慈悲加持 智水灌顶 毗卢冠上 下及群灵 懿欤盛哉 恩难报称

  (作甘露如雨灌无量众生想)

  今施普荐 慈心平等 不动不变 魔自远引 三毒四害 乃至波旬

  (供杵)

  杵光所指 咸发慈心 魍魉魑魅 咒诅无灵 低首降伏 同聆梵音

  (作心光普照大千想)

  嗟彼魔众 佛性平等 积习所染 枉失本性 今我至诚 阐扬佛事

  罗列华坛 上穷顶天 下及风轮 乐奏妙法 曲唱无生 度尽万类

  入于上乘 使彼焰口 化作清凉 贪嗔与痴 火炕变池 从此地狱

  即是道场 平等愿力 般若威光 伏求我佛 十方圣众 赐垂加护

  (合掌而请)

  悯此娑婆 于此时中 若建盂兰 胜会道场 佛天欢喜 恒大吉祥

  建曼达拉 立诸旙幢 万象森罗 壮严香光 一切法施 设备且周

  乃以香花 再申诚求 地藏大士 引魂尊者 愿垂哀悯 地狱门开

  (作地藏大士垂允想)

  手擎幡盖 身挂花幔 摄彼众生 同来法会 我则方便 现身金刚

  (至此披甲举旙招引)

  披甲振铃 肃以威光 一心召请 古之侯王 将军健儿 宰官才郎

  少年学者 羽客仙流 缁衣释子 客贾行商 产难母子 喑哑聋盲

  伤生妾婢 怨女姣娘 刑丐囚徒 十类孤魂 依草附木 各类精灵

  今日此时 同临法会 来受甘露 广结胜缘 转其定业 诸罪消灭

  而诸神魂 以佛力故 顿发光明 渴仰于法 忧怖勿生 佛为证盟

  慈悲摄受 至心召请 即说咒曰

  三、召请

  被甲护身咒(七通) (结印作自身威光无比想)

  军荼利明王咒(七通)结金刚拳印

  开地狱咒(七通) (作地狱门开想)

  云集召请咒 (七通) 结普集印 (作鬼魂无量数已经云集想)

  如无此法即用蒙山施食召请仪代之

  抚尺 (作本坛受荐之主魂已到想)

  甘露法门 普利群生 本坛受供 诸神魂等 召闻来临 各各至心 顶礼坛下

  男女两分 勿得笑语 切忌粗心 威仪整肃 安详若定 左右侍立 合掌而听

  (作鬼魂皆恭敬安定想)

  金刚上师 一一宣扬 敬为尔等 重重忏悔 今日法会 良属有缘 法王座上

  无党无偏 无男无女 无贵无贱 直下承当 本体是佛 佛者觉也 迷乃众生

  我今细说 尔各谛听 敬维如来 释迦世尊 说法度生 四十九年 告示轮回

  共有六道 曰天曰人 曰阿修罗 曰鬼曰畜 曰地狱道 受苦千万 惨不忍睹

  (作众生苦痛而我过去之父母眷属皆同受苦难渴望得度想)

  或升或降 弥有已时 虽生天道 如箭射空 力尽还堕 报尽仍来 忽苦忽乐

  乐不究竟 故曰轮回 入轮回者 名曰生死 尔等诸魂 或来鬼道 或出地狱

  无量劫来 生死千万 非闻佛法 不得脱离 故说三宝 使尔解脱 佛之相好

  光明无比 是曰佛宝 佛之言说 载诸三藏 云何三藏 佛说经律 菩萨造论

  经律论三 是名法宝 然非上师 我则不知 师为宣扬 而作仪规 是名僧宝

  故名三宝 皈依三宝 乃称佛子 因彼三宝 内明自心 我之本体 原同诸佛

  顿然觉照 自性三宝 只因一误 遂造十恶 戒除十恶 转凡入圣 即名上善

  利己利人 是名菩萨 我故说戒 使汝自觉

  四、说戒

  (作鬼魂敬听想)

  夫戒焉者 有戒心也 恶由心起 业从意生 意有三业 曰贪嗔痴

  贪者无厌 瞋者恼怨 痴者迷惘 诸见不正 认妄为真 名大颠倒

  口有四业 两舌恶口 妄言绮语 初为利己 遂以损人 罪归于我

  还及自身 身有三恶 曰杀盗淫 杀必有报 虽至千世 不能幸免

  负命还命 不分贵贱 盗亦如是 淫则更险 报及自身 更累妻室

  儿女随之 祸害循牵 是名十恶 戒十恶者 入德之门 是为根本

  勿以恶小 轻而为之 勿以善小 鄙而勿为 种如是因 成如是缘

  得如是果 受如是苦 因小果大 果又为因 因因果果 不可穷尽

  (作鬼魂已悟因果可怕想)

  由上而推 必有初因 向下而思 必有后果 试一观之 无戒之祸

  不寒而慄 可胜痛哉 是故世尊 悲悯众生 婆心苦口 示我迷津

  念言苦哉 末法已至 如何能救 非佛可救 而况菩萨 乃至金刚

  子有病苦 父母难代 夫妻之恩 安得替罪 自作自受 自解自脱

  当自修戒 斯真自救 自求多福 君子自求 自求者何 曰惟自修

  (作自救想)

  自修之法 惟依佛法 佛示法门 八万四千 门门第一 法法无边

  (作诸鬼魂恍然有此光明之路即可解脱想)

  法无定法 随病施药 众生者何 烦恼之称 烦恼若尽 众生度尽

  我方成佛 菩萨大愿 我人平等 平等修持 金刚般若 般若自有

  非佛付予 圣人不增 凡夫不减 有如二灯 一明一暗 灯有明暗

  火岂有别 及至缘足 去其障遮 放大光明 遂同诸佛 故敬三宝

  (作众生与佛不二想)

  还戒自身 父母生我 而具人身 自有福田 何不耕耘 耕耘者何

  (作孝顺想)

  种诸善根 种瓜得瓜 因果分明 今之法会 如种福田 无量善根

  惟汝自植 自植自得 非人可夺 常生欢喜 如遇大赦 往昔种种

  杀盗淫妄 不先忏悔 罪如何销 我今告汝 忏悔有法 一闻于耳

  诸罪即灭 其各谛听 学忏悔焉

  (作鬼魂大欢喜想)

  五、忏悔

  夫诸恶者 皆由心造 身为之奴 作杀盗淫 而起心者 又因外境

  境本是幻 心亦本空 认妄为真 心复为奴 重重牵摄 故云业力

  譬如一梦 梦中非无 及至梦醒 了不可得 知其本空 非有实体

  (作一切如梦想)

  是名曰忏 一忏即空 不复再作 忏其前愆 悔其后过 如掌中垢

  或油或胶 动辄得咎 非关外物 而分善恶 我掌若净 一切无碍

  去掌中垢 是名曰忏 不使再污 永得清净 是名曰悔 尔等诸魂

  既忏悔已 各已清净 当说皈依 以资救拔

  (作鬼魂皆已忏悔清净想)

  六、皈依

  (作鬼魂皆愿皈依想)

  夫皈依者 有四皈依 第一皈依 金刚上师 使汝登堂 得闻佛法

  次即皈依 曰佛法僧 皈依佛者 不入地狱 皈依法者 不入畜类

  皈依僧者 不入鬼趣 身有所皈 心有所依 如子依母 须臾不离

  尔今至心 合掌同声 神变加持 诸罪消灭 如汤融雪 复化为水

  刹那成佛 入我神光 听我说法 音同佛音 无边神力 得此加持

  顿然超脱 仗此佛力 瑜珈三密 随我皈依 即说咒曰

  札吽榜呵

  四皈依咒(二十一通)

  如无咒印者,则念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亦二十一通。

  七、教授

  尔等佛子 既皈依已 当各欢喜 今再教授 发至诚心 随我誓曰

  (作诸鬼魂皆已皈依成佛子想)

  我等众生 或男或女 或老或幼 临终忽迷 枉堕此道 伤哉痛哉

  (作诸佛子同声誓言想)

  今蒙佛慈 加我神咒 使我顿觉 往昔所造 种种恶业 皆贪嗔痴

  从身语意 而生恶果 我今一切 尽皆忏悔 爰发赞叹 欢喜顶礼

  更谢上座 为我导师 我今皈依 生生世世 伏求上师 再赐开示

  (作佛子礼拜想)

  如是诚求 方得实益 我亦欢喜 为汝解说

  (合掌答礼)(作佛子俯首恭敬听法想)

  夫佛法者 至妙至微 而又浅显 道不远人 人徒自弃 道在自心

  心本光明 只一我见 遂障汝真 真亡心迷 永堕沉轮 是故六道

  乃至世界 一切万法 惟心所建 善恶无记 起为三性 分别为我

  坚牢执持 有如寿命 无始以来 习气深厚 佛教布施 用以除贪

  佛教平等 用以治嗔 佛教修慧 用开迷惘 先修六度 再习万行

  (作佛子贪嗔痴三毒已消灭想)

  六度者何 首曰布施 次曰持戒 三曰忍辱 四曰精进 五曰禅定

  六曰般若 般若为主 通于万行 苟无般若 如人入暗 则无所见

  般若者何 曰大智慧 无智慧者 即名愚痴 心既不明 性亦不见

  因果颠倒 惟图近利 不知远害 是名曰惑 惑则造业 遂受诸苦

  苦复有八 生老病死 求不得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心如火苦

  总名之曰 心不安宁 不安宁者 乃求满足 而世无常 难如我愿

  其苦复倍 心无厌足 苦无尽期 惟以慧剑 断此烦恼 慧剑般若

  金刚至宝 非佛独有 天人魔鬼 下至畜类 亦无短少 法身常住

  (作一切平等想)

  不同世宝 世宝可坏 此无生灭 是故身灭 而性不死 寿过天地

  曰无量寿 遂分三身 法身色身 三曰化身 色身四大 地水火风

  借诸父母 不久自灭 精气神者 色体之一 主精气神 惟此法性

  主离则亡 精气神灭 而此法性 永不生灭 外道不知 误为邪说

  妄冀长生 雕此朽木 不明宝藏 如耕石田 劳而无功 圣人悯焉

  嗟乎众生 当知修道 明心为本 心乃本德 故曰明德 明此明德

  达于至善 其学乃大 其功乃宏 其利斯普 其用斯通

  (作佛子皆苦难想)

  然诸众生 苦果炽盛 或为饿鬼 饥火焚身 或被杀伤 怨毒至深

  或有自杀 冤苦未伸 或遭王难 或入地狱 沉沦百世 如醉如痴

  虽闻佛法 犹同盲哑 虽示至道 犹若不闻 般若光明 莫由启发

  此念不转 何能解脱 佛故慈悲 留传神咒 垂于万世

  (作一转念即解脱想)

  先除尔苦 次开尔喉 次布法食 使汝饱满 一滴甘露 化为大海

  凡有恼焰 悉皆浇灭 一盂之食 化为须弥 如同香饭 饱满无遗

  既饱满已 心即光明 施以正法 斯得相应 是名法味 妙难思议

  尔等佛子 其各谛听 合掌恭敬 既肃且静 平等施予 勿起贪争

  口焰消灭 喉开如盆 今仗法宝 令皆饱满 即说咒曰

  八、施食

  开喉咒(七通),变食咒(七通),施甘露咒(七通),普供真言(三通)(作诸魂皆已开喉想)

  如无此法者即用蒙山施食代之(即举器接念)

  今此净食 一盂之微 变为无量 普施十方 穷尽虚空 周遍法界

  (作食多如山想)

  微尘刹中 所有国土 一切饿鬼 先亡久灭 山川地主 乃至旷野

  诸鬼神等 请来集此 我今悲悯 普施汝食 愿汝各各 受我此食

  转将供养 尽虚空界 诸佛及圣 一切有情 汝与有情 普皆饱满

  亦愿汝身 乘此咒食 离苦解脱 生天受乐 十方净土 随意游往

  发菩提心 行菩提道 常来做佛 永莫退转 又愿汝等 昼夜恒常

  拥护于我 满我所愿 即此功德 与汝有情 平等共有 同将此福

  普皆迥向 真如法界 无上菩提 一切智智 皆有成就 勿招余果

  愿乘此法 疾得成佛 (放食)(合器)

  九、解冤

  尔等佛子 既得饱满 常感佛恩 速除冤业 神咒之力 功德巍巍

  (作一切皆饱满想)

  业不可转 此咒能转 罪不可解 此咒能解 一闻此咒 顿发光明

  (作诸佛子顿然大光明与我不二想)

  此光何来 非由咒起 非自天生 非从地至 遍满法界 如雷如云

  一念即佛 光发汝心 譬如大钟 因击而鸣 两相和合 咒即汝心

  心转即空 恼怨不生 一念之转 大地光明 转苦为乐 莲花化生

  (作痛苦已全消想)

  尔已饱满 饥火不侵 尔已自在 痛如梦醒 尔已罪消 冤亲平等

  不念旧恶 应无报心 虽见冤怨 不起嗔恨 反生欢喜 发心度彼

  立此大愿 顿离苦趣 我今施功 用先度汝 上仗佛慈 作法普利

  世间至乐 惟有解冤 夙愿若消 则心至安 心无罣碍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 梦想即无 如是施舍 方可入道 如是清心 方可闻法

  一切放下 是大功德 今解冤业 使如解脱 即说咒曰

  (大悲中咒 (七通)持大宝楼阁解冤咒(一百八通)

  盖天金刚心咒(二十一通)药师佛心咒(二十一通)

  如无者以大悲咒或六字大明咒以代之)

  十、说法

  尔等佛子 冤业既解 可闻佛法 其各谛听 此法宝者 过于七宝

  (作佛子等所有夙业已皆消灭想)

  得明心地 得了生死 第一之事 乃闻佛法 尔当了知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而闻正法 是为尤难 (作诸佛子自此堪闻正法想)

  夫佛法者 非有定法 但论根本 在求正觉 觉此妙性 本来不迷

  与佛不二 徒因不觉 惑于外境 遂至狂乱 不明心者 其苦万倍

  故求明心 以为根本 欲求明心 当先知性 灵妙之性 非实非虚

  非空非有 不动如如 其体光明 妙用无尽 尔此心者 发之于性

  灭还于性 性如水焉 无风不波 波乃心焉 倏然而起 倏然而灭

  幻起幻灭 终不可得 故曰空心 有而不有 而此妙性 毕竟不动

  (作诸佛子皆心空入定想)

  不动者何 非如木石 活泼自如 如水湛寂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一不异 不增不减 惟依外境 而起此念 此念曰心 都属假名

  实体非有 暂成妄相 境空心空 内空外空 诸法空相 斯乃实相

  凡诸物物 有相无相 都属于相 相即是幻 以由心建 心本不生

  幻亦不有 诸相即空 即见实相 世人见相 执空为实 故名颠倒

  心境相接 不觉流转 内有六根 眼耳鼻舌 复有身意 外有六尘

  色声香味 复有触法 根尘相对 依他起念 成为六识 识其形相

  妄执为见 见善见恶 徧计分别 以分别故 圆成实性 遂起纷扰

  乃名曰惑 三业恶因 由是招感 不可限量 是为业海 久久不觉

  永处沉沦 我佛悯之 咐嘱菩萨 分化各方 先觉觉后 义所不辞

  种种方便 使其信入 所信者何 因佛果佛 果佛过去 释迦弥陀

  (作诸佛子皆自信是佛想)

  因佛未来 我与众生 是故发心 当下成佛 一切修行 发心为难

  (作诸佛子皆发心想)

  难信之法 自信是佛 劣慧不知 当仁不让 以乐小法 误为谦退

  遂计此生 不复可成 误已误人 杀人慧命 尔诸佛子 当自了知

  虽堕鬼趣 佛性勿失 一念之转 当得解脱 由凡入圣 先当转识

  转识成智 自不能惑 惑苦滋生 不离五蕴 五蕴所合 惟色与心

  外境曰色 心与攀缘 受想行识 绵绵密密 颠倒忐忑 日以万计

  凡夫不知 乐此不疲 一切苦厄 不能救拔 习气积深 是名业障

  业障有五 一曰烦恼 二曰冤业 三曰生障 四曰法障 五曰所知

  云何烦恼 自心贪嗔 云何冤业 夙世冤害 云何法障 谓因夙世

  生性悭吝 不告人法 而我此生 亦难闻法 云何所知 谓修道者

  执彼所知 以成我见 因见而疑 因疑而谤 谤法谤师 遂入地狱

  此五障者 皆障我道 然诸幻想 由心而起 妄心所执 妄计为有

  梦想倒颠 不明其由 不知心境 因缘假合 当体是空 空即空灭

  空彼五蕴 惟般若力 般若观照 情见顿销 情属我爱 坚持牢牢

  见为我执 法障如毛 粗者易除 细者难了 我今为汝 拔除其根

  第一妙谛 还问汝心 首持五戒(作诸佛子发心持戒想)

  勿杀勿盗 勿妄勿淫 酒为之媒 勿使为引 心无染着 戒体清净

  上仗佛慈 彼岸即登 初学修戒 由戒而定 由定而慧 定慧交资

  定慧即戒 愚者强分 名之曰三 智者了之 定知为一 一门普门

  西方十方 能无分别 名曰极乐 是真净业 法门无量 或禅或密

  或性或相 尽归般若 或念或观 观念成就 归元则一 一相无相

  一念无念 实相者何 一亦不得 斯名净空 空不偏空 其用无穷

  是故慧者 空诸一切 空则自定 定则慧生 定慧均等 无为而治

  是谓大施 佛曰解脱 即是涅槃 涅槃者何 即是如来 如是而修

  名曰顿入 顿入何道 曰如来地 尔今闻法 当大欢喜 翻苦为业

  (作诸佛子大欢喜想)

  转识成智 然尔力弱 苦难自拔 惟仗神咒 为尔加持 金刚咒力

  曰百字明 光照大千 大明大神 功德巍巍 千日睁睁 其身无边

  其藏无尽 甘露门开 大地皆春 又有神咒 不空羂索 毘卢灌顶

  曰大光明 五色印明 五指齐分 见此光者 恶业自净 得大解脱

  (作诸佛子见五色光明由此即解脱想)

  极乐超升 或天或人 随缘而生 永离三恶 永不沉沦 尔当感念

  佛恩无尽 惟有至诚 报以净心 由此超升 为助尔喜 即说咒曰

  十一、施法

  持金刚百字明(二十一通)、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结五色光明印)(一百八通)、吹耳往生咒(二十一通)

  如无者,以大悲咒二十一通、金刚经、心经、弥陀经、往生咒代之。

  尔等佛子 既得光明 可超升矣 超实顿超 生即不生 不生之义

  惟在自证 然离此土 欲何往哉 我今指示 曰有西方 尔既觉悟

  勿恋此世 父子之爱 夫妇之恩 终必分离 田庐财产 亦皆无常

  岂能携带 而至西方 惟舍一切 持此宝藏 此为心宝 非世可夺

  (作诸佛子一切放下身心轻安想)

  不劳携带 而自勿失 汝今生西 生者此心 诸上善人 在彼相迎

  放下一切 顿见光明 此光明者 佛我同心 佛佛道同 心心相印

  或示莲花 或现台亭 中有弥陀 左右大士 慈悲摄我 若母引子

  西方极乐 佛土庄严 无诸恶道 无诸贪恋 种种功德 无量无边

  十方诸佛 菩萨金刚 雨天曼花 如云而集 是故华开 智慧华也

  云何见佛 本性佛也 我佛彼佛 只一先后 因果若异 道心不二

  尔今将去 当发大愿 随我合掌 同声念曰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作诸佛子皆合掌同念想)

  放光接引 佛之本愿 如是一念 即等万遍 钦哉往哉 西方不远

  试一回头 即登彼岸 即说咒曰

  持大往生咒(四十九通)

  如无者念往生咒(四十九通)

  十二、遣送

  尔诸佛子 发愿生西 有大法利 神咒作帆 般若为船 四大天王

  护汝而行 一切妖魔 悉皆不侵 尊者韦陀 既摄汝来 复送汝行

  尔等一一 稽首拜辞 今同行者 皆汝法侣 他年成就 再来娑婆

  发宏誓愿 而施广度 勿忘我言 勿退尔心 随云而起 御风而行

  (作诸佛子足下已生云彩即将上升想)

  今发咒音 是大雷音 如是功德 刹那圆成 西方忽现 如梦忽醒

  (作诸佛子皆礼拜出坛上升想)

  极乐世界 大地黄金 七宝庄严 无与比伦 圣众云集 楼阁台亭

  忽现莲华 于中化生 结此胜缘 即说咒曰

  持遣送咒(七通)、送佛咒(三通), 同时将灵位送出焚化(卸甲升冠)。

  如无咒者持大悲咒遣送,左右同声念佛。

  今此法会 功德已圆 一切孤魂 皆登彼岸 我当回向 以告未来

  (作本坛佛菩萨金刚神祇皆已退位想)

  法施无穷 机缘难再 未发心者 愿各发心 各有父母 或妻或子

  未得超生 当各念之 以此孝思 榜样世世 大孝无他 惟以佛法

  死者罔觉 佛法可通 天下未乱 鬼神先乱 今此一会 法界普安

  从此兵刀 水火疫病 以我愿力 悉皆消灭 稽首世尊 愿乘哀悯

  诸菩萨众 悉皆护持 愿此功德 回向一切 普皆成佛

  (至此上师下座)

  一、礼佛

  二、念三皈依

  三、出坛场入休息室

  四、卸衣 法坛式(应朝东):说明:

  一、台上用灯不必用烛。

  二、如无幡者以小纸旗代之。

\

  三、无法器者不必定用,以观想代之。

  四、拜台除法师外他人不得拜。

  五、家常施法以夜戌时为宜,亥时圆满,余时不宜。

  六、香不宜太多薰灼成烟。

  七、招请旗上书咒语,如无亦可不用。

  王骧陆居士编制

  (本文由天津学佛研究会印行1934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