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胡小林:学佛的体会

发布时间:2023-09-22 12:50:32作者:药师网

2011年9月马来西亚弘法大会—学佛的体会胡小林老师主讲(第一集)2011/9/25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档名:56-112-0001

尊敬的蔡老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海内外同修、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咱们就开门见山,因为今天上午只有一个小时。今天给大家汇报自己学佛的体会,一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如何念佛,第二个部分是如何对治习气。如何念佛,我主要想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我们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老和尚的念佛十念法。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修净土的,净土宗信愿行三,为我们净土法门的纲宗,就是宗旨、本旨。我们念佛,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行门。我们应该怎么样念佛?怎么样念佛才能最后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的?我们现在口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叫做摄心念佛,摄住这颗心。《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六根要都摄,从哪下手?印光老和尚说从摄耳根下手。所谓摄耳根下手,耳根一摄六根统摄。那怎么摄耳根?就是要用我们的耳朵来听我们的声音,耳朵听我们嘴念的声音。如果嘴不念,如果我要是默念,默念亦有心声,也有心声。你看我们经常说,净空老和尚知道广大众生的心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所有的思惟,包括我们看报纸、看电视、想问题,其实最后都落在声音上,大家可以试一试。这个人我真喜欢他,你最后是落在声音上;我现在很紧张,你也是落在声音上。所以我们的耳根最利。

大家经常,我们做为日课,经常读诵《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当中讲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修学环境,鸟在那用声音讲法,风吹那个树,那个风声也在讲法,水哗啦啦哗啦啦的流,也在用声音讲法。印光老和尚说风声、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都在通过声音。除了声音能讲法之外,西方极乐世界还可以用颜色讲法吗?可以。那为什么佛在经上不说?因为跟娑婆世界说没用,你们的耳根最利,所以就给我们讲在西方极乐世界如何用声音学习。净空老和尚曾经谈到过,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用声音讲法,没有文字,中国的孔子、孟子也是用声音讲法,也没有文字,都是在这些古圣先贤、佛菩萨离开我们之后,最后我们集成经文,形成文字,所以都是用声音。

「耳根圆通」,什么叫圆通?圆就是圆满,通就是通达。为什么我们的耳根圆通?圆通既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也是一种修行的结果,圆满通达就是大彻大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达到圆满通达?我们利用自己的耳根。为什么说我们的耳根最利?我们六根当中,大家可以观察我们的耳根,它对声音特别平等,甭管难听的声音还是好听的声音,甭管远的声音还是近的声音,耳朵它闭不上,只要有声音,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湛然寂静,耳朵就在这,用英文讲话stand by,你只要有声音我就接受,声音一走我就走,我不执着声音。眼睛不行,眼睛我们只能看前边,看不着脑后边。耳朵不一样,后边的声音照样能听见,你看圆;通呢?隔壁屋有声音能通过这墙听到。我们耳朵就有这种力量。

为什么叫耳根圆通?我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耳朵,我们耳朵的作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非常非常靠近我们所说的自性。我们身上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根,耳根,我们通过耳根来观摩,来向耳根学习,久而久之你就能悟道。耳根是我们六根当中成佛最容易,与佛最靠近的一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我们的耳根忽视掉。观世音菩萨在因地当中就是通过耳根来证得圆通,到了果地上他依然寻声救苦,还是要靠众生的声音,「观世音」,还是要靠声音来救赎众生。所以我们说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缘很深,深就深在我们都用耳朵。

我们今天没有去西方,所以我们今天在因地,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到了果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看佛在《大乘无量寿经》上、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还让我们念佛,经行还是念佛。所以彻始彻终不离这六字洪名,以音声做为载体,成就此生一生成佛之弘愿。所以我们的耳朵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善于利用耳朵来听佛号,久而久之,我们的耳根就愈来愈利。能念的是嘴,能听的是耳朵,所念的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念的嘴、能听的耳,跟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就融为一起。久而久之你就觉得好像不是耳朵在听阿弥陀佛的名号,好像是嘴在一边念一边听,这就是所谓的六根互用。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修学净土能够最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必要的条件,信愿行三。往生与否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持名之功夫深浅。光念佛能去西方吗?如果我光行,而没有信、没有愿去得了吗?我们按照《华严经》的开示,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再三告诫我们,「帝网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入千珠」。说天上,天上的帝王们,他们的装饰品是个网子,网子和网子交接的地方有珠子,千珠,这一千颗珠子在每一颗珠子里边你都能看到,同时每一颗珠子也遍于这一千颗珠子里边,你在每一颗珠子里边都能找到这一颗珠子的影子。「帝网千珠,摄于一珠」,一珠就包括这一千颗珠子的影子,「一珠遍于千珠」,这一颗珠子就可以深入到一千个珠子里边。信愿行三,三颗珠子,行这颗珠子里头一定有信有愿,愿这颗珠子里边一定有行有信,信这颗珠子里边一定有愿有行。千珠都能互照,更何况三珠!

说我现在对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信,我也不愿意,我现在念佛行不行?行,你念着念着,你那个信心,你那个愿心就念出来了。为什么?我现在不信不愿,但是我就按着印光大师说的十念法来念佛,我就能把信心和愿心念出来吗?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对西方极乐世界不信,你不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原因,是因为你的业、因为你的障,你有业障。所以你贪着于这个五浊恶世,你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乐意识不到,你对于未来去地狱的苦,你也想象不出来,这统称为业障。而持名一法,六字洪名乃至四字洪名,印光大师说念之久久,四个结果就可以出现,「障尽福崇,业消智朗」。障尽,业障尽了,尽就是没了,障尽福崇,崇就是增长,福气增长起来;业消,业消掉了,智朗,智慧明朗、智慧开朗,这四个结果。两个是积极的,福崇、智朗,两个是克服消极的,业消、障尽。这四件东西就是佛在《阿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六字洪名就能解决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

我这次来到马来西亚之前,定弘法师给了我一份数据,这份数据讲的是日本净土宗的开山祖师法然上人。他是善导大师的学生,生于我们中国的唐朝,是一一三三年,老人家八十岁圆寂,日本的净土宗开山之祖。他老人家在讲到念佛的作用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他有一篇文章叫《十念法要》,他说,「不顾妄念余念」,你不要管,就是我们净空老和尚说的,不要照顾妄念。「不畏散乱不净」,你也不要考虑我到底现在是散乱还是不净,想那些贪瞋痴慢、想十恶。「惟口称名号」,只要嘴,口称名号。他老人家接着说,「若常称名者」,如果我们经常、长时间不断称佛号的话,他老人家说,结论是什么?「以佛名之德」,以佛号的功德,达到下面这几个效果。第一「妄念自止」,妄念自己就止住了;第二「散乱自净」,昏沉自然就能克服;第三「三业自调」,身口意三业就归顺、就善了;第四,最重要的开示,「愿心自发」,你愿意去西方这个心自然就发出来。

我们诸位同修知道,只要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愿意去西方,我们这个愿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有道路,感有感道,应有应道,感应道交交在一起。阿弥陀佛这个应道,应,他四十八愿说众生在临走的时候只要念我,我就把他接来,这叫应。这个应是有道路的,这个道从来就没离开过尽虚空遍法界,关键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感不感他老人家?你那个感道建立起来没有?如果你的感道建立起来了,它跟那个应道就能交在一起,你就去西方。这个感道,感应道交做为我们这一边,凡夫这一边,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这一边的凡夫,这个感道是什么?就是愿意去。所以这个愿心非常非常重要。我记得老和尚有一年在新加坡弘法,他老人家非常诙谐、非常幽默,他说我在这讲法,大家来听法,来到这里听法的人都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在我这个屋子旁边建立一个房间,上面写着到这来,想去西方的人到这个房间里边去,七天之后保证去西方,没有一个人敢进去。为什么?不愿意去,没有这个愿心。所以愿对我们太重要太重要了!你只有愿,你才能把你的愿道跟他的应道建立起来,感应道交。

感从哪来?感从愿来。所以很多口称名号的这些同修,我接触得挺多的,老是觉得自己的愿心不够,老是觉得自己的信心不够。这个不是开玩笑的,往生与否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要没有信心、没有愿心,你就执持名号,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愿心跟信心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各位同修。而愿心自发,从哪发起来?从我们口称名号当中发出来。我也口称名号了,我怎么还是不愿意?那我们就要追究,你这个口称名号的方法有问题,因为你没有都摄住六根来念。都摄住六根,下手之处,印光大师说就在「摄耳谛听」。摄,我们查字典,收住;谛听,认真听,真听,一丝不苟的听,一个字一个字的听,印光大师说,字字句句都要听清楚。这个不是闹着玩的,十声阿弥陀佛,以四字洪名四十个字,这十句,「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怎么样保证这十念你得念好?什么叫念好?你得保证这十念当中都摄六根。这十念当中我怎么都摄六根?摄耳谛听。我怎么摄耳谛听?你就要用你的耳朵把你嘴里念出的每一个字都听清楚。听不清楚就是散乱,听不清楚就把你这个愿最后丢掉,你就去不了西方。

我们现在初念佛的人,不要说一句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我能听得清楚,你这四十个字当中,你有百分之十能听清楚,那就是四个字,那就是一句;你有百分之二十,二四得八,你就两句阿弥陀佛,八个字。我们说这八个字可不一定都集中在两句佛号上,有可能一、三、五听清楚了,十一、十二、十三听清楚了,跳着的,这就不简单。我们长期不善于用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做这方面的训练,摄耳谛听。我们这个世界,说者无心,听者也无心,你说你的,我听我的,散乱。所以我们现在希望我们的愿心出来,唯有口称名号这一个方法。而口称名号得力于否,在于我们能不能用耳根来听我们嘴里念出的声音,如果你有声音的话;如果嘴里不出声音,你要用你的耳朵来听你的心声,听得清清楚楚。

以上刚刚向大家汇报的这几句话,就是我们印光老和尚在七十年前,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了《文钞》,跟那些居士大德们往来的书信,《文钞》当中有这么一段开示。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看看印光老和尚是怎么教我们用耳根来听佛号,最后达到去西方。老人家说,「至于念佛」,至于念佛就是说到念佛这件事。「心难归一」,太难了,归一。「当摄心切念」,当是应当,摄住心,切是恳切,恳切的念佛,应当摄心切念,这谁都希望,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我想念,我就能摄住心,我就能切念,我就能归一,我就把我的一切,所有的念头都变成这一个阿弥陀佛,这是什么人?这是上根。我想念,我就能摄住心,我就能归一,这不是一般的根性。他老人家最后往下讲,退到第二步,「摄心之法」,怎么摄心?「莫先于至诚恳切」,没有比至诚恳切再重要、再第一位的,至诚恳切。我们现在念佛散乱,妄念很多,我们意也不至诚也不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没有诚敬心,你想摄住这颗心念佛,莫由,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既至诚已」,如果我们已经做到至诚。「犹未纯一」,还没做到纯一。这就讲进入了中根,他至诚,但是这一句佛号还不够纯,还有夹杂、还有怀疑、还有间断。「当摄耳谛听」,应当采取用耳朵听佛号的方法。这就进入到中根,中根人;上根人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下边说,如果说已经至诚,但是还不能归一,怎么办?摄耳谛听。他老人家讲,什么叫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就是无论出声念阿弥陀佛,还是不出声心里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三个条件,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觉得最难理解的就是念从心起。什么叫念从心起?我声音从嘴里出来,这个我好办,阿弥陀佛,声音出来了。我耳朵听我也好办,我有个操作对象。最难的就是念从心起。法然上人说,什么叫念从心起?「思决定往生」,思就是我们的心里头想,决定往生,我一定要去西方。念从心起,就是我念这句佛号在干嘛?我要去西方!要不然我花那么多时间念佛为什么?我就是要去西方,这就叫念从心起。

我们很多人念佛,老和尚说,从嘴皮子上滑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你们的心里想着念佛这件事了吗?没有。我在各地向大家汇报十念法学习体会的时候说,譬如说我们叫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你这心里有爸爸吗?没爸爸。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你能感觉到心里真有爸爸。这就是念从心起,心里真有阿弥陀佛,真想去。很多同修问我,到底念佛的时候我是想阿弥陀佛,我还是想念佛?你就摄耳谛听,就全办了。你想,你用耳朵听你的佛号,谁来掌握你的耳朵?谁来控制你的耳朵?谁来提醒你要用耳朵念佛?你得用你的想法、用你的脑子,「我又跑了,我现在得用耳朵听佛号」,这就是念从心起。

你摄耳谛听拿什么摄?拿你的心管住你的耳朵来听这个佛号,这就是念从心起,音从耳入。譬如说我们小孩想考大学,我们考大学要复习功课,印光老和尚在《文钞》当中举了这个例子。要考美国哈佛大学,我们得复习数学、复习物理、复习化学,那你会在做数学的时候,「我要考哈佛,我要考哈佛」,你会这样吗?你做题就好好做,你这每一道题都跟去哈佛有关。但是并不是说你在做题的时候还要想着我要去哈佛、我要去哈佛,你那题能做好吗?就做不好了。念佛就摄耳谛听,让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耳朵,听自己嘴里的声音。不一定好管住这耳朵,你念着念着你的脑子就不管耳朵,就管妄念去了,念就不从心起了。所以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各位同修,甭多了,你就拿十分钟这么试一试,其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这么一辈子,活到今天,从来就没有这么安静过,从来就没有这么都摄过这六根在一件事情上,散乱。你别以为听老和尚在那讲经,你的心就归一了,没有,他说他的,你听你的,没听进去,要听进去怎么会…?

在上卫生间、在躺着睡觉不能出声,出声就不恭敬,而且还伤害身体,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默念。印光大师说,「默念虽不动口」,默念的时候虽然我们不动嘴,「然」,然而,「意地之中」,意地,意是意念的意,就是你脑子里头还应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你脑子里头还觉得你的嘴在念。就是说喷薄欲出,这个嘴要发声音但是没发声音,所有的器官跟肌肉都在念佛只是没有声音而已。好像舌头也在动,喉咙也在动,腮帮子也在动,就是没声音。口念之相,意地之中仍有口念之相,你还觉得我虽然是默念,但是默念也是由嘴里念出来的。意地之中仍有口念之相,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感觉捕捉到。大家现在就可以闭着嘴,想想你用心里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那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好像舌头、喉咙、腮帮子,好像要萌发一种动作?萌就是开始的意思,但是又不能让它完全展开。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心里头和嘴上念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两个清清楚楚,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第三个,耳根听得清清楚楚。诸位同修,这就几根了?三根,都摄六根你这就摄住三根。剩下三根呢?一个是鼻子闻味,一个是身体,还有一个是眼睛,这三根还没摄住。老和尚接着说,「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矣是语气词,在这表示了,现在完成式。这样的话,妄念自己就息灭掉了。这是什么人?中根人。上根人想摄住就念了,心自然归一。不行,不行就用耳朵,用耳朵听,听完以后妄念自息矣。我们是什么人?可能中根管用,用耳朵听就管用。

印光大师下面开始讲下根。「如或犹涌妄波」,如果妄念还像波涛一样汹涌澎湃,还往外涌,犹涌妄波,妄就是妄念的意思,波就是波涛的意思。「即用十念记数」,这个时候我们就采用十念记数,下根。上根,至诚恳切就能把根摄住,心就归一;中根不行,不行就用耳朵;耳朵还不行,就用十念法。「则全心力量」,全心的力量,「施于一声佛号」,施就是作用于一声佛号当中,全心的力量,你这个劲就大了。「虽欲起妄」,虽然你还想起妄念,「力不暇及」,暇就是时间的意思、空闲的意思,没有时间让你使这个力量,你力不从心。「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大家注意听,这个摄心念佛不是观想念佛、不是观像念佛,摄心念佛。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究竟就是圆满了,妙是说不出来,你说三天三夜这个方法也说不完。

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在过去弘扬净土的那些祖师大德们,「尚未谈及」,从来没谈过。为什么?为什么偏偏印光大师说这个话?你看注意,要契机,众生的根基不一样。为什么印光大师在这个时候推出十念法?他老人家解释,「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从来没说过。「以」,因为,「人根尚利」,那个时候人的根器利,还可以,尚是还可以的意思,尚利,不错。「不需如此」,不需要这样。「便能归一故耳」,就能够做到心归一。为什么过去祖师大德不用这个十念法?很多同修也提这个问题,净土来到中国这么多年,为什么偏偏到印光大师一千多年之后才说这十念法?印光大师解释,那个时候人根利,不需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然后印光大师接着说,现在的情况,他没说别人根器不利,他说「光」,光就是他本人,印光,「光以心难制伏」,我因为心难制伏。各位同修,印光大师认为他的心难制伏,况我等凡辈乎?更何况我们这些人?光以心难制伏,印光,我,因为我的心难以制伏,「方识此法之妙」,我才认识到,识就是认识、知道,方是才的意思,方识,才认识到这个方法的妙处。那印光老和尚是不是去西方了?Yes。他是怎么去的?他是用这个方法去的,这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百试不爽,怎么试怎么有效果。屡就是反复、多次的意思,屡试屡验,验就是证明是成功的。

「非率尔臆说」,率尔就是随便、轻率的意思,臆说就是我主观想象的说,它是两个意思,第一不率尔,第二不臆说。率尔就是不该说的你说了,说得是不错,但率尔,随便就说了。不是随便,就在今天这个世界,就在今天修净土这些人,他们必须得知道这个法门,十念法,所以我不是率尔,我不是不该说而说,我没有食言。臆说,不是我自己主观想象编造出来的方法,或是我自己杜撰的,不是,有根据的。「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天下就是我们今天,后世就是我们末法时期。天下讲的是空间,所有人都在天以下地以上,天下就是这个世界。后世讲的是时间,什么时间?现在。空间、时间都包括了。我愿意、我希望能够跟现在的、天下的、全世界的、后世的钝根者,您要是中根,您要是上根,您要是利根,那就算了,如果您不是利根,我愿意跟你一块共之,之是代词,表示十念法,我愿意跟这些钝根的人们在一起用这十念法。

「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有结果;「非率尔臆说」,有根据;「愿与天下后世钝根之人共之」,希望,就和蔡老师昨天讲的,鼓励。完了以后他老人家结论是,「令万修万人去耳」,令就是使得,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去,万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无数、很多,万修万人去。我们注意这里边几个意思,万修八千人去,没这么说,万修万人去耳,无一漏网。印光老和尚没在这里边打折扣,说这个方法不错,一万个人修大概八九不离十都能去,没有,万修万人去耳,耳是语气词,在这里表示肯定的意思,加强这个语气。我们相信吗?令万修万人去耳,你要不修那就不谈了。

「所谓」,他下边解释,什么叫十念记数?「所谓十念记数者」,下边又解释,者字就带出来下一段的解释,什么叫十念记数这个东西?「当念佛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念得分明就不能囫囵吞枣,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不叫念得清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该给多少时间给多少时间,要念得饱满,要念得充分,不能吞,不能一舌带过,听着好像是在念佛,再仔细一听好像也听不清楚,这个不行,须念得分明。我们很多同修念佛的时候我在旁边听着,我听不清楚在念佛,这个不行,嘴根没有摄住。须念得分明,「仍须」,除了念得分明之外怎么样?「仍须记得分明」。你看这个十念就是摄住你的意根,你得用脑子记数,仍须记得分明,你脑子干不了别的,嘴里念得清楚,脑子里边还得想着这是第几声佛号。但是不是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不是这样,你心里清楚就行了。

我这次在纽约给大家讲这个十念法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姑娘特别紧张找我来,「胡老师」,她说十念法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记数,我还是念佛?我说妳不要想数字,妳不要紧张,妳就好好念。我说妳给我表演一个,妳念吧!她说那您给我听着,我这好像老记不住数,我顾着数我就顾不了佛号。我说妳现在不要想数,妳就好好念佛,那个小姑娘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念着我说停,她就停下来,我说妳刚才念的是第几句?她说第七句。我说妳脑子里有七这个数吗?她说没有,但是我心里清楚这是第七句。我说这就行了。

仍须记得清楚,你是不是记清楚?记清楚你就摄住意根了,否则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那是第几声。仍须记得分明,分明就是清楚的意思。「至十句已」,至就是到,十句已,已就是到十句了,到十句完了,已就是结束。「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再回过头来从一句往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不能说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不能这样。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一边念一边记,记到十你就回零,记到十你就回零。「不可掐珠」,不能掐珠子。「唯凭心记」,只能靠,凭就是靠,唯就是只,只能靠我们的心记。因为你一靠珠子,你心的力量就小了,因为你借助珠子的力量来记数!不能,把它去掉,我们明明有两条腿,我们不需要拐棍,我们要锻炼我们腿的力量来走路。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如果说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从一到十这么记数难,怎么办?「或分为两气」,两段,你可以分成两段。「即从一至五」,那就是什么?就是「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如果你还觉得费劲,分成两段你还觉得费劲,那怎么办?「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三三四。我们的李炳南师公,他老人家就是用三三四。「做三气念」,分成三段。「念得清楚」,大家注意,「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着就是落的意思,妄念想落脚落不下来。「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一心不乱这种境界,时间一长你自己就得到了,这又用一个耳字,表示肯定。

诸位同修,一心不乱就生方便有余土,这不是开玩笑的,叫事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两个,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十住了,十住的初住菩萨,妄念没了,破一品无名,那是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的最后两个法界,菩萨跟佛。事一心不乱,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实报庄严土。「久当自得耳」,那我们活一年就照着这么念,活十年就照这个念,久当自得耳,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诸位同修。

「须知」,我们应该知道,「此之十念」,我在这里谈到的十念法,「与晨朝十念」,与早晨起来的十念法,「摄妄则同」,摄住妄心的效果是一样的,「用功大异」,用的功夫可差大了。为什么这么说?晨朝十念怎么念?老和尚解释,「尽一口气为一念」,就是一口气你吸足了一直念,念到没气了这叫一念。尽一口气,尽就是完,用完了。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不要想着我念多少声佛号,这一口气。「此以一句佛为一念」,我们这个十念法是一句佛号为一念。「彼」,就是晨朝十念,「唯晨朝十念则可」,你只能在早晨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如果你老这么念,老是这么一口气从头到尾的念,把气给念尽了算一念,则伤气成病。所以用功大异的意思是什么?你晨朝十念很好,我不能老这么念,我有这个工夫,我有这个精力,我有这个准备,对不起,你不能老这么念,老这么念就得病了。我有这个胃,我也有这个嘴,但是你不能老吃辣椒,你老吃辣椒就把胃给吃坏了,你喝粥喝一碗没事,你吃辣椒吃一碗就受不了,就这个意思。你有工夫想这么念不行,得病!他就讲这个法门好在哪里?你有多少精力,你有多少时间,你有多少力量,全可以用这个十念法,全可以用在这个十念法上。「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这种方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即使一天念数万声佛号,「皆如是记」,都要这么记。

我刚才进来的时候,走这个红地毯,心里挺紧张的,觉得自己也没这个德行,大家对我这么热情,我就念佛,用十念法,走一步念一句,走一步念一句,不要丢掉,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不但可以把妄念去掉,「最能养神」,你看往小的说养神。养神不是睡觉,不是到健身房健身,也不是吃什么多种维生素,养神用十念法最能养神。养神的方法很多,哪种方法为最?十念法。咱就说我不想去西方,我想养养精神,用十念法亦复如是,也能得到。「随快随慢」,你念快了也行,念慢了也行,「了无滞碍」,了是根本没有妨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早晨念好,晚上念好,没有不合适的时候。「较彼掐珠记数者」,跟那些掐佛珠记数那些念佛的人来讲,「利益天殊」,差大了这个利益。「彼」就是掐珠那些人,掐珠念佛人,「则身劳而神动」,你的身体劳,手指头在拨珠子;神,得分神想这个珠子。「此则身逸而心安」,这个方法身很放松、很安逸,心里头很安静、很安定。

「但做事时」,只不过是在做事的时候,「或难记数」,有些时候你记数可能难。譬如在家里洗菜、切菜,这个时候你老想着佛号可能就把手给切了。这个时候,你切黄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把数给放下,但是佛号不要放下。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你就直接念,恳切。我这真苦,还得切黄瓜,还得吃,我到了西方,我用不着了。恳切直念。「做事既了」,你看印光大师修行之猛,做事完了,「仍复摄心记数」,再回过来恢复摄心这个记数方法,「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是《易经》当中的一句话。憧憧往来,憧憧是什么意思?来来往往。什么往来?《易经》上写的是你碰到的很多事情,朋从,朋就是都的意思,服从你的想法。他这里边,印光大师用《周易》上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借这句话,因为他是写给读书人的,这些读书人肯定是对《周易》很熟悉。憧憧往来就是形容接踵而来,一个接一个来的这些妄念;朋从而思,都服从于什么?专注一境之佛号声中,都服从在都摄六根的一声佛号当中。

然后他解释,大家注意听这一段,他说这是什么方法?「大势至谓」,大势至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还有怀疑吗?后边结论,「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什么第一?十念法,摄耳谛听,三个清楚。「利根则不须论」,你根器好,你用这种方法那就不讨论了。「若吾辈之钝根」,像我们这一辈,这个辈字不是说时间上这一辈,孙子辈、爷爷辈,这个辈是类,像我们这一类的钝根人。大家注意,印光大师在这里第二次把自己说成钝根。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他是钝根,在座的胡小林及诸位同修那是什么根?您要是不用这个方法,你的意思就是比印光老和尚还棒,你比他的根还利,是这个意思吗?说「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不用这个十念记数的方法,「欲都摄六根」,你要想都摄住六根,「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大难,大难」。两个大难,就是铁案,盖棺定论了,如果像我们这些钝根的人,不用这个十念方法来念佛,则大难大难!

「又须」,他又话题一转,「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就是这个摄心念佛的方法你要说浅,浅到就四个字;你要说深,如来一代时教、三藏十二分教讲的就是这四个字,讲的就是这么个念佛方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别琢磨了,你琢磨你也琢磨不清楚,究竟妙法,不是我等凡辈能够理解的,唯佛与佛乃能相知,只有佛才明白知道这个方法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妙。他意思是说,很多人听到这十念法那么简单就会怀疑,他就打消我们这个怀疑,别琢磨了,怎么办?「但当仰信佛言」,我们应该做的只应该仰信佛言,仰是恭敬,信佛的话,你看佛言,十念法谁说的?佛说的,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认识水平不够,你的理解能力不强,达不到这种程度,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你就产生疑惑。怎么办?疑惑以后有什么坏处?「致多劫善根」,导致了你多劫的善根。我们能碰到净土法门,能够在此地一生成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老和尚说,那是过去生中供养了无数佛,我们今天才碰到净土法门。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兹是表示这儿,在这个怀疑当中丧失掉了。「不能究竟亲获实益」,最后你不能够亲自获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的实际利益。「为可哀也」,太值得人同情了,太值得可怜了。

老人家最后一段,「掐珠念佛」,他又讲到,话锋一转讲到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掐珠念佛什么时候合适?只有行、住这两个时段。行就是行经,绕佛的时候,或者住,住就是站,行住坐卧,坐和卧都不合适,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如果你静坐养神,你用手指头掐这个珠子,他怎么说的?「由手动故」,由于你手动的原因,「神不能安」,你的神不安,你心里老得琢磨这个珠子,「久则受病」,受就是接受的意思,得了,时间一长你就得病了。「此十念记数」,这个十念记数的方法,「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四威仪行住坐卧,没有不合适的时候。到此为止,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就讲完了。

下面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我给大家从头到尾再念一遍,然后我们就结束今天上午的课。「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做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谢谢大家。

2011年9月马来西亚弘法大会—学佛的体会胡小林老师主讲(第二集)2011/9/25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档名:56-112-0002

尊敬的蔡礼旭老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们就接着上午的「学习印光大师十念法」的这个题目,接着往下咱们再一起共同学习印光老和尚的这段开示。今天本来想汇报两个题目,一个是如何念佛,第二个是如何对治习气,我们看看今天的时间够不够。我下面先继续向大家汇报我是怎样用十念法念佛的。

十念法念佛,我们牢牢要记住三个清楚。第一个心里记得清清楚楚,第二个嘴里念得清清楚楚,第三个是耳朵听得清清楚楚。什么叫心里念得清清楚楚?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心里要记住数,到底我念的是第几声佛号,物理上、声音上并不需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个声音,但是我心里头知道这是第几声佛号。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做为十念法的落实的第二点,摄住意根,我们说脑子里记住数,这是摄住意根的一件事,我们还有另外一件事能摄住意根,就是要提醒自己用耳朵听佛号的声音。这个两件事做到了,我们大家的意根就摄住了。特别是第二条,脑子要提醒我们自己,我们的耳朵在干什么?我听了,但是没听进去;我听了,但是我没听见,这就不行。很多人说我听了。你没听。你听进去了吗?你真正听清楚佛号的声音了吗?你的耳朵是跟着声音在走吗?耳朵就像个接收器一样,随时做好准备,耳朵没有做好准备,嘴就不许念佛。耳朵没有做好准备接收佛号的声音,我们的嘴就不能念佛。什么时候耳朵做好准备了,什么时候我们这张嘴把佛号念出来。刚一念出来,我们的耳朵就捕捉住这个字,这是用耳朵来听佛号。嘴要念得清清楚楚,是四个字也罢、六个字也罢,一定要念得负责任,要认真,每个字要字正腔圆,阿、弥、陀、佛。上午我跟大家汇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不行,不是字字,印光老和尚在《文钞》当中要求我们,字字句句都要做到三个清楚。老和尚没有说念佛号多能去西方,说十万声、十七万声、十五万声,没有。念佛的质量保证生西,不是念佛的数量。

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印光老和尚在七十年前,老人家一九四0年往生西方,他走之前给我们留下这个方法。老和尚的本邦在极乐,老和尚倒驾慈航来到娑婆是乘愿再来,他老人家是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是大势至菩萨,他临走的时候留下这个念佛的方法。他是从娑婆去的西方,他是用这个方法去的西方,他是大势至菩萨。我们对这个十念法如果再加怀疑,再没有信心,「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多劫,我们今天能碰到印光老和尚这个十念法,那可不是一天一夕的事情,多劫的善根,我们要对得起自己。我们查查丁福保老先生的《佛学大辞典》,什么叫善根?身口意三业皆善,谓之为善,善能生善果,谓之为根。所以我们说身口意三业皆善,我们可以叫它做善根。致多劫善根,你过去生当中不知道做过多少的好事,说过多少的好话,起过多少的好念头,你今天才能碰到净土法门,才能碰到十念法。由兹中丧,在你什么地方?在你的怀疑当中、夹杂当中丧失掉了。不能亲获实益,不能亲自获得净土法门给你带来的实际利益。为可哀也,太值得同情,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知道印光老和尚留下这个十念法,他老人家现在在什么地方?不来不去,他在西方。你说他在西方吗?在。他老人家在《文钞》当中举过一个例子,印光大师在哪,大势至菩萨?在天上?在西方?在我们心里吗?也在。那到底在我们心里,还是在西方?都在。印光大师举了一个例子,阿弥陀佛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众生的心就像地球上的水一样,水清则月现,你这盆心水要是清,月亮就映在你这盆心水上;水浊而波动,月亮则不显矣,月亮就显不出来了。所以阿弥陀佛来不来接我们,大势至菩萨、印光老和尚来不来加持我们,你不能问他。印光大师说,月亮从来没离开过地球上面,而有些人心里头的水平静,所以月亮就映下来;有些人的心里的水不平静,所以月亮虽然在上面照着,也映不下来。所以谁能见到阿弥陀佛,谁能得到印光大师的加持,关键看谁的心清净。

而印光大师从这个娑婆世界离开我们去了西方,他知道不知道我们在用这个十念法念佛?肯定知道。大势至菩萨法界藏身,他的身体藏在哪?法界。什么叫法界?我们看到所有的物质、精神、自然现象都叫法,法界藏身那就无处不在。他来了吗?没来。他去了?也没去。任何一法都是大势至菩萨。我们这个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音声组成的,算一法吗?算。那这一法是大势至菩萨吗?是。你嘴里往外说的是大势至菩萨,你耳朵往里面入的还是大势至菩萨,你心里头的想念还是大势至菩萨。我们阿赖耶识跟外界打交道就六个器官,六个信息通道,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这六个接收器每天都往里边装阿弥陀佛,印光大师怎么说?因为这种蒙熏,这种熏染,慢慢慢慢就把我们阿赖耶识的烦恼业海变成了如来妙藏,熏染成的。印光大师举个例子,你的身上有衣服,你老在那个烧香的屋子里待着,慢慢慢慢你的衣服就染上香味了。这个衣服就相当于阿赖耶识,这个香就相当于这句佛号,久而久之,你的阿赖耶识就全是阿弥陀佛。因久熏染故,转众生烦恼业海为如来妙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转识成智。

下面的问题,不出在印光大师这一边,也不出在阿弥陀佛这一边,关键出在我们在因地的这些博地凡夫这一边,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做到老实、听话、真干?我学净土法门五年了,我在观察我自己,我也在观察我身边的这批同修。今天我愿意问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是愿意跑道场,还是愿意用时间来念佛?大家是愿意参加法会,大家还是愿意用时间来念佛?大家是愿意看光盘,大家还是愿意来念佛?这咱们说佛门当中的事。大家是愿意打电话,大家还是愿意念佛?大家是愿意聊天,大家还是愿意念佛?答案大家心里都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能耽误,就能耽误念佛,这就完了。所以我们怎么念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十三代祖师印光老和尚是怎么说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

怎么念?十念法怎么念?十念法就这么念。早晨刷牙,干什么,脑子?念佛!有几个刷牙的时候念佛的?没人举手。有,有举手的,刷牙念佛。能记数吗,刷牙的时候?可能比较难,难没关系,印光大师说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往下念。怪累的。是,一到念佛的时候就累,一到聊天的时候就不累,我们老想把心到外边找个地方放着。觉得看老法师的光盘踏实了,这四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没有白过;今天参加一个三时系念,觉得我今天学佛了,今天我修行了;今天去道场见一个老和尚,让他摸摸顶,拿点钱供养供养,我今天修行了。错矣!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从来没有说过这些事,世尊在他的三藏十二部里头也从来没有说过这个事。而我们的净空老和尚、印光大师、夏莲居老居士、李炳南老师公都说了四个字,老实念佛。

昨天蔡老师讲,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什么是学问?怎么做学问?学问之道,没有别的,把心找到一个该放的地方放下,就算完了。学问说起来很复杂,做起来很简单。章嘉活佛跟咱们净空老和尚也说,佛法知难行易,佛法了解、懂太难,做起来太容易。我们现在,咱们这些同修专拣难的做,最容易的念佛不做,觉得为什么?闷得慌,怪枯燥的,多没劲!一念佛就打哈欠,就揉眼睛,就困,要不然就急,要不然就烦,这都是习气。我们长期以来,心,印光大师说「心向外驰」,心向外奔驰,不知道把心放在哪。佛在经教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没有不能办的事。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上教导我们,闻此经者,受持此法门者,得十方一切诸佛护念。蕅益大师说,能否往生绝对在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绝对在持名功夫之深浅。印光大师说,说得更彻底,具足信愿,决定往生,即使还有妄念,因不是很激烈的原因,都能往生。

我现在信西方吗?你说咱们修净土的人,你说不信西方怪对不起大家的。愿意去吗?我今天上午给大家汇报大家都笑。净空老和尚在新加坡开法会的时候,他老人家说举个例子,我这个法会旁边有间屋子,上面写着进去以后七天去西方,出不来了。没有一个人敢进去。为什么?老和尚说,那不是送死吗?这就是不愿意去。我们说信愿之有无决定我们能不能去西方,我们怎么能够深信切愿?我们真想信,我们真愿意,非常恳切的愿意去西方,但是这个心发不出来,发不出这个心,你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没法感应道交。印光大师说,佛号念得再好都没用。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指出我们这个毛病,为什么我们的深信切愿做不到?他老人家说因为我们有障碍。

他举个例子,说有一个瞎子在太阳底下,瞎子看不到阳光,因为他是瞎子,但是阳光确实照在他身上。那我们怎么让这个瞎子恢复他的光明,能看到阳光?印光大师说,舍此十念,欲复明无有,你想复这个光明,没办法。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十念法多重要。他是瞎子,这举个比喻,他是瞎子,恢复光明、见到阳光的唯一的办法。那我们修净土的这些同修,谁都希望自己真正的愿意去西方,谁都自己希望自己真正的深信西方,为什么不行?因为有障碍。障碍怎么消除掉?印光大师说只此十念之法,四个效果,「障尽福崇,业消智朗」,障尽,障碍全部去掉;福崇,福气增长;业消智朗,业消掉了,靠什么消?靠佛号消;智慧开朗起来,智慧明朗,智慧现前,都在这一声佛号当中。说得这么清楚。

印光大师说,如果还不深信切愿,大觉世尊来到这个世界上告诉我们地狱苦,他老人家这么说的,「知地狱苦,发菩提心,此乃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告诉我们地狱苦,让你发菩提心。怕去地狱,怕去地狱你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信愿,也行!要不然你知道地狱苦,我愿意去西方;要不然你知道娑婆苦,我也愿意去西方。你这两个都不觉得苦。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不知道地狱苦?因为心力不够,心的思想的能力太弱,想象不到地狱有多苦。而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见火灾、见水灾害怕,而地狱之苦比我们能看到的水灾、火灾不知道要重多少倍。地狱我们不害怕,为什么?心的力量不够,因为我们现在看不到地狱。印光大师说,看不到地狱就是我们最大的障碍,不知道地狱苦就是我们最大的障碍。这个障碍怎么去掉?印光大师说你要知道地狱苦,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也能去西方。你要知道娑婆苦,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也可以去西方。就怕你不觉得这苦,你也想象不到地狱有多苦,这就完了。

所以佛说「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就知道娑婆苦、知道地狱苦;以戒为师,这一句佛号就是戒。你念佛的时候你还能干别的吗?你身口意都干不了别的。念佛号两个小时就是持戒两个小时,打一个佛七就是持戒七天,以戒为师。那看来,要明白娑婆苦就好了。印光大师说,只要知道娑婆苦或者地狱苦,你就不用再教他什么十念法了,自己就把那心摄住了。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知道地狱苦的人,知道娑婆苦的人,他有两个比喻,「如药加硫,如器受电」。这种人的劲,就和火药放上硫磺变成炸药一样,如药加硫;如器通电,电器冰箱不凉,电一通上去,马上那冰箱就凉,如器受电,如药加硫,这么好的方法。那我知道娑婆苦、知道地狱苦,这不就行了吗?我念佛功夫不就得力了吗?那请您告诉我们,印光老和尚,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地狱苦,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娑婆苦?印光大师说,不知地狱苦、不知娑婆苦是因为有障碍,十念法就能够让你意识到地狱有多苦、娑婆有多苦,这个十念法就能起到这个作用。你为什么不知道地狱苦?你为什么不知道娑婆苦?你有障碍,你有业障。障尽福崇,业消智朗,全在这一声佛号当中。反正净空老和尚跟印光祖师没有说跑道场,障尽福崇,业消智朗;没有说参加法会,障尽福崇,业消智朗。这句佛号。所以我们勘验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发菩提心,是不是真的害怕地狱苦,进而立志念佛,专心致志念佛,最后往生西方,就看我们是不是认真念。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有这么一段开示,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跟阿难有一段对话。世尊从地上拿起一撮土放在手上,问阿难,阿难,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说,大地土多。死后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死后失人身堕三途者如大地土。诸位同修,我们学佛得信佛,我们死了以后,佛说得人身者像手里捏起来的这点土,失人身堕三途者像大地这么多土。当仰信佛言,我们应当相信佛说的话,这个不是闹着玩的。纵活一百年,三万六千五百天,在座同修,头二十年没学佛,八十岁以后不一定就在这世界上,掐头去尾还剩四十年,四十年您再用二十年搞贪瞋痴慢,您再用十年搞是非人我,就没多少时间念了。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念佛。

怎么个抓紧法?我刚才给大家举例子了,刷牙,念佛,闲着也是闲着,你刷牙你还能干什么?你也不能看净空老和尚的光盘了吧?你也不能做三时系念了吧?你也不能跑道场了吧?你也不能参加论坛了吧?刷牙这点时间就念念佛,对吧!吃饭呢?嚼一下,阿,再嚼一下,弥,再嚼一下,陀,再嚼一下,佛,怎么一顿饭也得二十分钟,这一天就一个钟头,二十四分之一你就在念佛。上厕所呢?就别带着报纸去了,就别拿手机发短信了,念佛!这么好的条件没人去,男的、女的进不去,女的、男的进不去。做到印光大师说的三个清清楚楚,卫生间不能出声音,心中默念,意地中仍有口念之相,在我们的脑子里还觉得是嘴在念,口念之相,口念的这种状态,好时间!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活供具,生活用品、日常用品,都知道提前准备,生死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提前准备,老和尚说这是什么原因?障碍。冬天来了,准备点衣服;孩子上学了,准备点学费;家里没酱油了,准备买点酱油,这个都不能耽误,就是这句佛号能耽误。实在没事干了,十点半了,朋友都睡了,家里人也都睡了,没事,得了,睡前这十分钟念念佛吧!闲着也是闲着。他把念佛放到最后的一位,没事干了,念佛。应该是什么心态?赶快把这事办完好好回到念佛。现在是实在是没事了,念佛。电视也完了,朋友也睡了,今天一天吃喝拉撒睡这点事都过去了,好的电视节目也都完了,没什么事念念佛,刚念不到十声就睡着了。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你真不怕死。一口气不来,印光大师说,必随宿世今生之决定强业堕三途无疑,宿世今生之强业,定堕三途无疑。当真吗,你们?咱们当真吗?要当真就落实在这句佛号上。你看我在办公室,原来我也是,老想不起来念佛。北京交通阻塞,上车去到餐厅应酬,经常堵车。堵车早点走。不愿意早走,为什么?六点半吃饭,五点半走,就提前一个小时了。不愿意关老和尚的电视,他老人家的光盘想多看几分钟。到那司机都发了短信了,「胡总,该出发了,再不出发就晚了。」实在不愿意关电视,愿意看光盘,五点四十五再看五分钟,到五点五十了,不得了,得走了,再不完就到六点了。下了楼跌跌撞撞,上了车六点了,开到餐厅就七点,老迟到。为什么?贪,贪光盘,贪老和尚的光盘。好,喜欢,愿意看,舍不得。印光大师说「念佛是正行」,听经,他们那时候没有盘,「听经是助行」,辅助的意思。

那咱们说这个主和这个辅怎么也得三七开,你也得拿出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念佛,百分之三十的时间看盘。再有你如果心不清净,妄念纷飞,咱们看老和尚这个盘,看得懂吗?他是用清净心讲的,咱们是用妄心看的,恐怕不是他的意思,是您的意思。所以为什么要先念佛,念完佛之后,你心愈来愈清净,你再看看净空师父上人那个光盘,你就愈来愈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因为清净心跟清净心相应。你平常没有修持清净心这个功夫,你用妄心来看一个清净心的人讲的经,你把这个经也看成一个妄心讲的。为什么?月亮特圆在天上,中秋节刚过,十五满月,映在咱们这个脸盆这盆水上,我们希望这个月亮不失真。怎么才能这个月亮不失真?水不能动,天上的月亮映到这个盆里的这个影子,它就是圆的,否则就变成油条了。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亮这边。

有些人抱怨老和尚,听了这么多年的经,怎么老是境界提不上来?怎么老是心不清净?你不能骂这个月亮,您得说您这盆心水不净,心水不净,这个月亮映上来就是个失真的月亮。失真的月亮不是诸法实相,不解决开悟的问题。所以要想听好经,就得念好佛,要想明白如来真实义,你就得抱着清净心来听,而清净心,除念佛之外,得不到。参加三时系念好不好?好。打佛七好不好?好。你得有那个功夫。你参加三时系念,你以清净心参加三时系念。净空老和尚说了,三时系念度亡灵,亡灵能不能得度?老和尚说只要参加法会的这些人的心清净,这些亡灵就能得到这些参加法会人的真实利益。我们超度父母、超度我们的家亲眷属,不是说写个牌子就超度了,你得有清净心,他才能沾您的光。因为什么?你的心清净,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才来,来了以后他才能明白你什么意思,你说我要超度谁,加持你。如果你心不清净,来的那个观音菩萨他没这个功能,他变形了,来的这个阿弥陀佛他也没这个功能,他变形的阿弥陀佛,他没有接你这个功能,只有清净心感召来的这个阿弥陀佛才有接你这个功能。

盆里这盆月亮变了形,他是阿弥陀佛,不过变了形,这个变了形的阿弥陀佛是干嘛的?也是来帮你的,告诉你心有多不清净,好好的一个月亮,让我们这盆心水给糟蹋成这个样子,赶快念佛恢复月亮的本来原形,就这个意思。仙台地震、福岛核电站是月亮变形吗?是的。我们看到现在的世界灾难,看到社会上这么多不如理如法的事情,是不是阿弥陀佛变现的?是的。怎么阿弥陀佛变成这么多灾难?教育你,因为你心不清净。把你教育过来,你心清净了,灾难就没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这个道理。所以,月亮是圆的,到了我们妄心这盆水里变了形了。变了形的月亮,亦也有它的作用,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什么时候告诉你,什么时候教育你,这个灾难,否极泰来,灾难重到这种程度,我们觉悟、回头了,好好念佛了,这个月亮就恢复原形了,回头即是。你说多不可思议,就这四字洪名,就能把这事给办了。

所以我现在学习印光大师《文钞》,知道这段开示之后,每天早点走,六点半请客,五点钟就走,哪待着不都能念佛吗?何必那么紧张,在车上着急跟司机发脾气?早点走,堵车不怕。你在办公室不是也是念吗?我把这半个小时移到车上念不就完了吗?又不耽误应酬,显示对客人的尊重。还可以早点到,把菜给点了,把晚餐给安排了,这过程当中还念了佛,何乐而不为?从办公室走到,我们办公室是公共卫生间,从我的办公室走到我们这一层的公共卫生间,一去六声佛号,六句阿弥陀佛,一回来六句,都计算好了,不能丢。你上卫生间走路这点事你都吝啬,都不愿意交给阿弥陀佛,你太对不起他老人家了,是吧!你看从办公室走到卫生间,可以小声念,也可以金刚持,到了卫生间那四声佛号就不出声了。解完手之后出来再接着念,到了办公室那个电子锁它有密码,按密码的时候不念佛,按完密码再接着把后边那四声再补上,十句圆满。能念一句念一句,能念一个字念一个字,印光大师说一定要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这个事真的不能埋怨别人,求谁都没用。

各位同修,这个世界有希望吗?这个世界你混来混去到头来怎么着?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你再聪明,你再学习,你再机灵,你再会算计,抵得过业力吗?抵不过。聪明不能敌业,该怎么死怎么死。富贵岂免轮回,谁能说我贵我富,我就把这轮回给免了?没有,没有一个人能逃得出这两句话。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这句话说透了,这个世界没什么混头。你说周末郊游,怎么着?郊游就能免死吗?不行。周末到健身房健健身,不行,还得死,一死就去三途。今天说有绿色的黑芝麻酱抹在面包上很健康,怎么着,免死吗?解决不了死,别当真。什么事管死?阿弥陀佛,就这句阿弥陀佛,这是真的,剩下全是假的,不能当真!儿子考上哈佛了,开了公司挣着钱了,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觉悟,该怎么轮回怎么轮回,该怎么生死怎么生死。最后指望谁?还得指望阿弥陀佛。

最亲的人、最指望上的人你不念,而那些指望不上的你天天念、天天想。最后你说时间也花了,钱也花了,家里头还挺有意见,你这老学佛,家务事也没管,孩子也没照顾,公司也不办了,结果还去不了西方,怪冤的。要知道去不了西方,那搞点贪瞋痴慢不挺好吗?要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么辛苦修炼一辈子没去成,为什么没去成?佛号功夫不得力,没有别的。佛号功夫怎么得力?印光大师说,久当归一,时间一长了,自然就归一,「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一心不乱,各位同修,十念法。一心不乱包括两个一心不乱,一个是事一心不乱,第二个是理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法身大士,实报庄严土。还有什么说的?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时间一长了,你就应当自己得到,前途一片光明,就在这句佛号当中。

\

说我俗务缠身,实在没有时间念佛。印光大师说你的俗务有多少?愈多说明你念佛的机会愈多。吓一跳,什么,我愈忙我念佛的时间愈多?对!你愈忙贪瞋痴你就愈得念佛。举个例子,过元宵节,家里的阿姨说煮点元宵,这胡先生不容易,成天吃素,煮点黑芝麻元宵。阿姨南方人,不懂北方的元宵,她元宵捞上来了,没什么汤,十个元宵没什么元宵汤。就不太高兴,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别当真。阿姨,原汤化原食,下次再吃元宵的时候,我还特别爱吃黏的、甜的,您多加点汤。结果第二天,元宵节没过完,元宵又煮上来,她又没放汤。这就不高兴了。元宵是俗务吗?没法比这再俗了吧?俗中之俗。缠身,过元宵节不吃元宵合适吗?不合适。吃元宵有烦恼怎么办?即纠缠时,正是解脱之时,就在它纠缠你的时候,你才需要念佛,靠佛号来解脱它。要不然你平常念什么佛?「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什么时候炼金?那个金矿你不往炉子里放,那个金炼得出来吗?炼不出来。这个刀不往磨刀石上磨,这个刀能快得了吗?不行。所以我们老讨厌那个炼金的炉子,我们老讨厌这个磨刀的石头,我们认为这是俗务。什么时候我这个刀子磨完了,我这个金炼完了,我再炼金,我再磨刀,那还用磨吗?那还用炼吗,这金子?你已经去三途了。

所以印光大师说,「即俗务纠缠之时」,就在俗务纠缠你的时候,才是你念佛得解脱之时。正在这个遇境逢缘,境就是物质环境,元宵就是物质环境,缘就是煮元宵这个阿姨,遇到这个境,逢到这个缘,碰到这个缘了,起心动念,不高兴了,生气了。不是跟您说了吗,元宵多放点汤,原汤化原食?儿子在旁边,「爸,不能这样对待阿姨说话。」儿子纠正了,成天教儿子《弟子规》,儿子也教你。他说,「爸,你不能这么跟阿姨说话。」一想错了,对对对,对不起儿子,谢谢你,小菩萨,真管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十岁,四年级,有儿子是俗务吗?俗务,俗中之俗,有后代,冤亲债主,他帮你,教会《弟子规》以后,告诉你,你不能这样对待阿姨,「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婢仆就是佣人。身贵端,你自己得做好样子,你这好样子做得不对,你发脾气。做了好样子都不能骄傲,虽然你做得比阿姨做得好,慈而宽,慈就是爱,慈就是忠,宽就是恕,圣人之道无他,忠恕而已矣。《弟子规》大学问,「慈而宽」这三个字可了不得,圣人之道无他,忠恕而已矣!你说《弟子规》是培养圣人吗?Yes,绝对的。那吃完饭就领着儿子到厨房,当着儿子的面,「阿姨,刚才对不起,跟您发脾气了」,鞠一躬。儿子还捂着嘴笑,「爸,你还真当真!」当真!他以后再对阿姨脾气不好的时候,你再管他就好使。因为你看,你管爸,爸都改了,爸说你你能不改吗?不说话了。

这有真的这么一个故事,他特别爱吃鱼皮花生。北京,你也知道,中国这小学,学习特别重。他爱吃鱼皮花生什么?那个皮,他不爱吃那花生。他下午复习功课,辛辛苦苦复习完语文,老师说可以给看五分钟的电视。抓紧时间剥花生,把那鱼皮给留下来,把花生吃了,想着做完数学之后,再出来看五分钟电视的时候吃鱼皮。没想到阿姨以为鱼皮是花生皮给倒了。辛辛苦苦一个小时数学完了,出来了,一看,鱼皮没了,急了,哭了。本来学习就挺苦的,鼓励他完成这一个小时的数学,就是客厅的这点鱼皮,您阿姨给倒了,倒到垃圾桶里头了。就跟阿姨发脾气。发脾气一会儿自己就觉得不对。我说,「你怎么好像有心事?」「我觉得我不能这样对待阿姨,阿姨对我这么好,我这样对待阿姨不对。」我说不对没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你今天不是捐钱,你小子也没这本事挣钱,对不对?最大的善是什么?最省钱的善是什么?最经济的善是什么?最稳妥的善是什么?了凡先生说,善有真有假、有半有满、有偏有正,最稳妥的善,改正过错,我说儿子,这比捐一个亿到灾区都管用,善莫大焉,没有比改正过错更好的善了。诸位同修,想修善事不在寺院,想修善事不在法会。在哪?起心动念,诸恶莫作,行善,无量无边的功德。

所以,俗务纠缠,就是这些俗务,正当俗务纠缠的时候,就得提起警觉,我一个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连这点元宵汤我都放不下,我去得了吗?印光大师说,真能念佛功夫得力,在日用云为当中,云为就是行为,日用,日常的行动跟言谈话语当中,日用云为之中,真正能够念佛功夫得力,「许汝西方有分」,允许你西方有你的缘分,有你的一部分。那问题是关键您功夫不得力。所以我们念佛的人怎么叫念佛?了凡先生说,三个改正习气的方法,一个是在事上改,不能跟阿姨发脾气,为什么?不知道,反正就是不能发。蔡老师昨天讲了,因为道理不明白,因为功夫不得力,东灭西生。这是《了凡四训》上说的,东边灭了,西边又生起来了。元宵不发脾气了,馄饨发脾气了;中秋节不发脾气了,元旦发脾气了,就这个。那怎么办?从理上改,把道理弄清楚。什么道理?此理既明,此妄即息,道理一明白,妄念就没了。

昨天蔡老师讲,观忍、观照,观就是修行,用正确的思想行为来修正自己,把道理弄清楚,般若智慧观照自己,就没有错误了。什么是观?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倘就是如果,平时,平常的时候,识得,认识到,我此身心,身心就是五蕴,心有受想行识,身就是色,心就是受想行识。「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根本就没有五蕴,五蕴皆空。「求一我之实体实性」,真正找一个我,实实在在的我,看得见、摸得着的我,独立的我,跟别人没关系的这个我,实体实性,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了就是根本、全,根本就找不到。「既无有我」,既然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既然没有我,哪有因为环境、因为人事而生烦恼的事?「此乃」,这个是,「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这是根本上,切要就是最重要的解决烦恼的方法。境就是元宵,因境因人,人就是做饭的阿姨,既然没有胡小林,哪有吃元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