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法师,王会长,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家人们,大家早上好。首先非常荣幸,也感谢我们主办单位给礼旭这一个学习老祖宗教诲的机会,还有也是忏悔自己的机会。因为我们老祖宗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方法、经验,还有成效,随著学习才能不断的体悟到它的博大精深。就像我们这一次祭祖的活动,祭祖的深义就是让人饮水思源,不忘自己的根本。当一个人的人格当中有不忘本的态度,他的恩义之心、道义之心、情义之心,以至於为国家民族、为家族忠义之心,都会随之自然的流露出来。所以祭祖它含有高度的教育智慧。所以感谢给礼旭这个学习的机会,也是自己忏悔的机会。因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当中,也是没有很好的学习承传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教诲。
回想自己在念中学的时代,都还比较崇洋媚外,甚至於自己书桌前面贴的还是逞强斗狠的电影明星的照片。自己在想,假如那个时候贴的是孔老夫子,贴的是我们轩辕黄帝的圣像,可能自己人生就少走很多的弯路。而忏悔除了后不再造之外,更重要的自己要劝更多的年轻人、更多我们后辈的人,都来好好的认祖归宗,都来好好的珍惜祖宗的教诲,让我们人生的弯路不要让后面的人再走了,让他们能够站在我们祖先五千年的智慧来经营他们的人生,那这样我们才配得上做人家的长辈,做人家的老师、做人家的父母,都应该有这样的责任。
我们最要感谢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万姓祖先,因为《易经》把天地间非常重要的真理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的祖先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部都是圣人,所以圣人的后代才能渊远流长。在整个世界,四大古文明只剩下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不是偶然,这是我们祖先的圣德在庇荫著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引领著我们,而且祖先跟我们是随时在身旁守护帮助著我们。《三字经》其实已经点出了这个重点,我们都很熟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窦燕山先生他叫窦禹钧,事实上他的人生本来是非常糟糕的,他造了很多的恶事,三十多岁都没有孩子。因为没有德行,没有办法有很好的子嗣。结果他在梦中梦到了他的爷爷(我们的祖先在梦中点化后代),他的爷爷告诉他,你的寿命只有四十六岁,而且无德,所以没有子嗣,我们窦家就要断在你的手上,你要赶紧好好的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一个人最大的福分、最大的善根就是听父母的话、听祖宗的话、听老师的话,他的命运就可以改变过来了。
而且我们要知道,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这个老是上一代,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我们整个家族,从祖先到后代子孙,是一个整体,所以是一个孝字,是不分的。所以我们今天的觉悟就会带给我们后世的子孙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们愈早觉悟,愈早有智慧,就可以造福於后代人。
窦燕山从那一天之后,他就尽心竭力断恶修善。曾经他在路上捡到很多钱,他就守护在那里等失主回来。因为这么多钱可能会维系到一个家庭的安危,可能这个没有找到的人都会焦急万分,甚至会寻短见,都有可能。所以他能够感同身受,在那里守护很久,最后那个人回来,失而复得。而他更重要的,他办学校,教导自己的家族,还有很多的贫穷的人,学习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积了很厚的德,最后命运改变,生了五个儿子,而且都非常有成就。所以这个记载在《三字经》当中,“教五子,名俱扬”,本来没有孩子的,现在转变命运,结果整个家族都兴旺起来,这是得到了他祖父的庇佑。所以祖先,只要我们非常的诚敬就能感得他们给我们的点化。
这个不只在古代是如此,现代亦如此,因为真理它是超越时空的。在新疆,有一个老师,她也是教学的,她在一个艺术学校。她的老板非常认同传统文化,送给他的员工很多的光碟跟书籍,而且是免费的。这位老师她一听到免费的,就拿很多,拿了没有看,都放在床底下。突然有一天,她三岁的女儿告诉她说,“妈妈,昨天我梦到死去的爷爷(就是她的公公),爷爷让我告诉你,你床底下那些书跟光碟赶快拿出来看,尤其里面有一本《了凡四训》一定要看,那个是改造命运的。”这个老师非常惊讶,因为她女儿根本不知道她把这些光盘、书籍是放在床底下,而她的已经往生的公公来点化她。刚好那个时候这位女老师正打算要跟她的丈夫离婚,所以祖先有感应来指点她。后来她学了之后,现在家庭也很好。
所以我们要坚信我们的祖先是有圣德,随时护佑我们。就像我们这次的八千人的法会,我想祖宗在天之灵冥冥当中也都在加被我们。像我们这次的主题,“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祭祀的当代意义”,而慎终追远这一句经句,大家知道是哪一位圣哲人说的吗?是我们曾子曾夫子说的。曾夫子他是传《孝经》,祭祀本身的精神就是孝道。这次我们祭祖大典的主祭官就是我们立法会曾钰成主席来主祭,这个冥冥中都有我们曾夫子的护佑在其中。包含我们现在整个中国,在习主席的带领之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习主席的父亲习仲勋老先生是最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最重视《群书治要》这部宝典,这个冥冥中都是祖宗之德在护佑。《群书治要》是成就大唐盛世最重要的思想智慧。所以我们相信在习主席的带领之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指日可待。尤其我们香港是衔接整个世界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所以这次八千人的祭祖大典,我们相信八千人一心,这分孝思、这分饮水思源之心一定会带动整个中国的祭祖风气,以至於带动海内外(我们还有很多来自各地的同胞们),甚至是带动世界。因为我们香港的华人英文讲得很好,English is very good。
我们身为中华儿女,我们首先要学什么?学老祖宗的教诲要能契入,首先要学老祖宗的存心、老祖宗的胸怀。我们看经典里面,祖宗都是以什么为存心?天下为怀。像《大学》一开篇就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就告示著我们中华子孙,人在这个天地之间,在这个天下,都要想著怎么利益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有这样的胸怀,就能跟老祖宗心心相印,这个经典很容易就印在自己的心田里面。
我们也看到这个世界,在这一百多年来,功利主义横行。在英国有一位大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他研究全世界的历史文化,在全世界非常有权威,他就讲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所以汤恩比教授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解决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问题,唯有靠中华的传统文化。大家听清楚没有?唯一有的方法在我们中华儿女的手上。孔子教导我们,见义要勇为,见义不为就无勇也,人要有承担,不能见死不救。我们都知道,假如见死不救,这是很伤自己的性德,这个人生是会堕落的。我们既然遇到了这个大时代,我们想起孟子的教诲,“当今之事,舍我其谁”,应该把它承担起来。孔子也期许我们知命,知道自己这一生的使命、天命,才是君子,才能契入圣贤。我想应该有很多的长辈朋友们,当您听到汤恩比教授说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华文化可以解决,您当天晚上有没有睡不著觉的,请举手?有没有突然明白了这一生要来投胎,要跳下来以前,为什么跳下来,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有没有?假如有,这叫开悟了。
我们师长老人家释净空老教授常常期许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能白来世界一遭,应该“留取丹心照汗青”,要对家族、要对社会国家民族,以至於世界、以至於我们儒释道的圣教,有所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才是有意义。既然是要影响世界,那我们香港的华人英文这么好,就责无旁贷要带头来做。你们没有鼓掌,好像我强迫大家。而且我们老祖宗非常慈悲,现在全世界最完整的人类智慧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留下来的而已,其他的古文明都断了。《四库全书》有一千五百本,非常完整的记录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所以我想中华文化它是世界遗产,我们的祖先希望造福更多的人类。
孟子也告诉我们,“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要顺势而为,抓住机缘;“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你虽然有耕种的农具,也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能够很好的去耕耘。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整个中国的发展,必然会关注整个我们中华的文化,尤其像我们这样祭祖的典礼,会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是万姓祖先。依照中国科学院袁义达教授还有杜若甫教授他们的统计,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姓氏,在《中华姓氏大辞典》当中,有二万三千八百多个姓氏。而且这么多的姓氏,这么多的种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都是维持大一统的局面,这个在全世界历史当中找不到。所以他们非常的好奇,怎么这个民族可以大一统这么久,而且是安定的社会?他们真的派了科学家来研究,最后的结果是说,可能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而这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孝道,就是祭祀祖先。所以这个祭祀,我们在清明、冬至这两个日子当中,这是古老而悠久的节日,我们都是以非常虔诚崇敬的心来祭祖,能够展现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老祖宗的教育智慧,他用三个设施来把人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把它建立起来。第一个就是宗庙,就是祠堂。祠堂就是祭祖的,重要节日的时候祭祖,平常是拿来教育子孙私塾的教室。第二个设施是孔庙,第一个设施祠堂教我们孝道,第二个设施孔庙祭孔,教我们尊敬老师。这孝敬之心就是一个人的大根大本,有孝敬了,他的德行、他的学问就有根,根深就叶茂。第三个设施是城隍庙,教我们因果教育。我自己是在高雄长大,我们高雄有一个莲池潭,它有一个设施叫龙虎塔,我们小时候都去过,那个龙虎塔里面就是地狱变相图。我们看到造恶都会感这样的恶报,所以从小回想那些镜头,就觉得坏事不能够做。所以三种设施,宗祠教导伦理孝道,孔庙教导道德,城隍庙教导因果。有伦理道德,人们耻於作恶,有羞耻心;懂得因果,人不敢作恶,就有敬畏的心。用三种设施就成就一个人健康的人格,这是多么高度的智慧,我想这些智慧都应该带给全世界。
刚刚我们已经讲到,我们学习老祖宗的胸怀,以天下为怀,发了很好的大愿,下手处在哪里?经典也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要造福於天下,“先治其国”,先把我们的国家做好,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的榜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要把国家治理好,首先要把自己的家治理好。“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我们当父母的人自己的修身要好,给孩子做榜样,才能够齐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先诚其意”,修行修身从这颗心开始修起。“欲正其心,先致其知”,我们先要明理,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我们先要格除我们严重的习气,这些烦恼要把它放下,烦恼轻了智慧才会长。
所以要利益天下的下手处,最根本的在格除我们的习气。首先我们要深入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要先格除我们傲慢的习气,要提起诚敬的心,对老祖宗的智慧不能有怀疑。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师长释净空老教授非常慈悲,希望我们重视印光大师这句教诲,在后面又加了,“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可见诚敬之心是能够入圣教最重要的基础。我们不只听我们老教授这样的教诲,更要从他的教诲当中体会他老人家的苦心,我们就会如贫得宝,把每一句真正放在心中去落实了。
刚刚一开始也跟大家有讲到,今天也是自己忏悔的机会,我们在成长的过程都曾经有误区,都觉得好像老祖宗的东西已经过时了,甚至於觉得这个祭祖是不是有迷信的色彩。所以这些念头都很折自己的福报,这个傲慢变成不懂老祖宗,还瞧不起老祖宗。我也非常感恩祖宗保佑,让我遇到我们老祖宗的教诲,能够把这个错误的观念转过来。其实,老祖宗为什么它可以传五千年不断?因为它是真理,真理是超越时间跟空间,不可能会过时。就好比一棵大树,五千年的大树,它顶立在天地之间五千年,只要把它的根本掌握了,把营养都加在根本上,它每一年都开新枝、新芽。所以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代代都出圣贤,就是每一个时代都开出灿烂的新芽跟花朵。
可是我们冷静看到我们现在这几代人,尤其到我们这一代,要听到孝子这个名不容易了,再到我们的下一代,几乎见不到了。曾经在监狱里面,是在海南监狱,我们张发厅长,在他的愿心之下,整个海南省的服刑人员全部都接受老祖宗的教诲。其中有一个服刑人员学了之后很忏悔自己,他是吸毒,他父亲来看他,他看到父亲很忏悔、很激动,他就跪下来给他父亲磕头认错。结果他父亲很紧张,就对那个干警讲,你们把我儿子怎么了,他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我儿子已经很好了。他说你儿子吸毒,怎么很好?他说我们那个村吸毒的都会打父母,我儿子没打我,很好了。那不得了!怎么我们这一代的标准变成不打父母算不错了?那麻烦了,再下一代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为什么叫承传?因为有承才能够传得下去,传了五千年。我们师长老人家常常说,他是黄帝第一百三十六代孙,一百三十六代。我们看老人家讲的时候那种欢喜,那个无法言喻,那种感恩祖先。一百三十六代,只要有一代人没有传、两代人没有传,就有可能会断掉。所以我们今天打开我们中华的经典,那有无数祖先的血汗在其中,我要非常珍惜,不然是传不下来的。我们从我们自身这二、三代人忽略了,有一个华裔非常感叹,一个学者他就说,一个拥有全世界最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忽略了祖先的教诲才二、三代人,从最有智慧的民族居然变成最短视的民族。短视到什么程度?可以为了几百块、几千块伤害、杀害自己最亲的父母跟爷爷奶奶,这个是存在我们现在中华民族的现况。我们想一想,祖宗看到这个情况能不焦急、能不流泪吗?我们身为炎黄子孙,首先要尽力让我们的祖先不要再担心,不要再流泪了,大家说好不好?
所以不能只有自己学,要尽心尽力,自己做好,然后有因缘一定要介绍给亲戚朋友。尤其你的亲戚朋友里面有当官的人,像张发厅长一样,他在监狱系统,他一推展,上万的服刑人员的家庭受益。大家要了解,服刑人员进监狱,他关的是有形的牢狱,可能关了二年、三年他就出来了,可是他假如没有办法浪子回头,转恶为善,他的父母家人关的是一辈子无形的牢狱,每天都要担心受怕。所以劝一个服刑人员回头,这都是功德无量。我们看张厅长他退休以后更忙,在我们祖国大陆讲了二、三百场,这个真的都是我们中华的好儿女,就要唤醒更多人的使命感。
包含我们潮州谢总,这个潮汕地区是以重视孝道闻名。这里我也要感激我们潮汕的同胞,因为我到海南第一个中心教室就是我们汕头的一位女士免费提供给我们,不然我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也在这里表示感谢。这个重视孝道的文化不知带动了多少人重视传统文化。而这个谢总,他们在潮安、在博罗,在广东很多地区弘扬传统文化,光是一个博罗县,参加的官员有一千二百多人。其中那个看守所的所长,本来一千多个犯错的人关在那里,他已经满头白发,才五十来岁的人,满头白发。因为每天这些在看守所的人为了吃饭、为了洗澡、为了上厕所,每天可以打架几十次,他很伤脑筋。结果后来他们去学了之后,让一千多个犯错的人都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碟,现在没有人吵架了,都懂得互相礼让。而且他的白头发变成黑头发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所以大家假如要让头发变黑,可以到博罗去看看。其实最重要的是积功累德,我们自己的身心就会愈来愈健康。
谢总跟我分享到,他最深的体会就是老祖宗《三字经》开头讲,“人之初,性本善”,他到看守所去这么多次,他体会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他们为什么犯错?因为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很好的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教导他们,所以“苟不教,性乃迁”。人生总在遇到的缘分不同,像我自己,假如没有遇到传统文化,现在还有没有活在这个世间都很难讲。所以是老祖宗救我们命。大家看我的人中很短,这个是短命相。所以这个都要感谢祖宗、感谢师长的教诲。他就讲到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让我们感觉,让身边的人学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像救火一样,可能你晚一天,他有可能造成滔天大错。一个年轻人跟他女朋友起了冲突,他脾气控制不了,失手把他女朋友给打死了,当时候他女朋友还怀孕,所以一尸二命。他到看守所去这段时间,他从来没有为这件事情有丝毫的后悔。可是当看守所的干警放传统文化的光碟给他学习,他的良心发现了,他在谢总面前痛哭流涕自己的错误。他说假如我先学,我绝对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假如他的亲戚朋友先让他看了传统文化的光碟,可能三条命都捡回来了。
所以这些我们所听闻的事例,也在鞭策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以祖宗之心为心,所有中华民族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都要尽力帮助他们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要带领别人学习,首先自己要先学明白,我们放下了傲慢,我们以诚敬的心来了解祖宗每一个教育的智慧它的用意何在。像我们老祖宗的教化最重视的就是礼乐教化,制礼作乐,每个朝代都是如此,怎么为人子,守什么礼节;怎么为人臣,怎么为人君,这些都是有自己正确的礼义的规范。在“冠义”当中,这个冠义就是男子成年二十岁要受冠礼,叫做成年礼,代表受了这个成年礼以后他是成人了。不知道诸位长辈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受过冠礼?假如没有,在我们老祖宗的标准,还没有成人。当然,我们了解它冠礼的深义,在这个加冠礼当中,是在祠堂里面加冠,昭告祖先我们成年了,承担起这个责任。冠礼当中一开头就讲,“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懂得做人的礼义。这句话讲得很重,假如人不懂礼义,不遵循礼义做,人那就会失去人格。
我们冷静的来看,就像我们今天是祭礼,我自己是在二00六年初除夕的时候,我们有祭祀中华民族万姓祖先,那是我生命当中第一次祭祖。所以之前我也都不懂祭祀。现在我们中华儿女懂得祭祀的可能不算多数,所以祭祀之礼是非常缺乏的。而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丧祭之礼废”,不重视丧礼、不重视祭礼这样的礼仪的时候,“臣子之恩薄”。他的父母他不祭祀,他的祖宗他不祭祀,他为人臣,他的先王他不祭祀,他为人子女子孙、为人臣子那分道义就愈来愈薄,这是慢慢慢慢愈来愈不足。然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倍死”,违背死去的人的教诲;“忘生”,忘了身边的至亲,还活著的人,他都不敬这分道义了,这倍死忘生的情况就愈来愈多了。
我们还曾经听到,父亲去世了,还没有下葬,孩子就在那里打麻将了,一点哀伤都没有。甚至於是已经兄弟开始争财产了,争了好几年,这棺木都不可以下葬。因为我们已经不懂丧礼、祭礼的意义了。我们看《弟子规》当中,古代有接受礼仪教化的子孙,“丧三年,常悲咽”,都还在念著父母的恩德,怎么可能会去跟兄弟争财产,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照顾自己还活著的父母长辈?所以可见,假如我们不学礼义,我们的行为很可能比不上动物,乌鸦都知道反哺,羔羊都知道跪乳。
我们的祖先尧舜他们都是圣王,他们不只自己成为圣贤,他们希望所有的子民都成为圣贤,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道统。因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些圣贤人他人生的价值观是什么?明明德就是爱护自己,让自己这一生的智慧、德行达到圆满;在亲民,是让自己的家人,以至於生命当中的有缘人,也能达到圣贤人的境界,这是亲民。所以爱人爱己达到圆满,叫止於至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所以尧舜他在几千年前,他通达人性,他能洞察到假如人只是吃得饱,饱食暖衣,穿得暖,他非常安逸,只重视享乐,就是重视物质生活而已,逸居而没有好的教诲,则近於禽兽。我们现在看,父母死去了都不悲伤,还争财产,这个行为不就是经典当中讲的已经没有礼义的人格了吗?包含经典当中讲到的,婚姻之礼,婚姻的礼这个教化废除了,不懂了,夫妇相处会非常的辛苦。现在离婚率这么高,而淫癖这些祸乱的事情愈来愈多,这些结果都是因为缺乏了礼义的教化。
甚至於现在全世界未成年少女堕胎的情况非常严重,全世界一年堕胎有纪录的是五千万,而且很大的部分是未成年的少女。我们冷静想一想,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她去堕胎,对她的身体、对她人生的福报是多大的折损,她以后的人生是很难走的。所以礼的教化是防范於未然,我们五千年来这些夫妇的冲突、父子的冲突,五千年来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为什么在我们这几代人,这样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可见得礼的教化重要。
所以尧舜看到了这一点,赶紧让契当教育部长。这个契也是孔子的始祖,商朝的始祖,当教育部长。教什么?伦常大道,五伦教育,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了这些教育,五伦关系的冲突就能够化解掉。所以要解决现在人与人的问题,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我们从礼当中,《礼记》告诉我们,治理家庭、治理百姓最要紧、最要先的就是礼,而礼当中最受重视的就是祭祀。为什么重视祭祀?《大戴礼》当中告诉我们,人,这个礼有三个根本,祭祀祭礼有三个根本的意义。经典当中提到,“天地者,性之本也”,天地是所有生命能够生长的根本,天地化育万物;“先祖者,类之本也”,先祖是人类的根本、源头;“君师者,治之本也”,一个国的国君还有老师是这个国家能不能安定的根本。我们读到这一段就想起现在有很多地区还保有祭祀的牌位,上面写著“天地君亲师”,这个都是不忘天地君亲师的恩德,这样不忘本的传统非常的难得,这些地区应该都是福地。
我记得我前不久刚好到顺德,到了顺德,我们就感觉这个地方光是取名字就非常吉祥,顺著德行,人就会吉祥。我们了解到,我在这里我们要非常感恩,我们有六百多位义工、朋友,不分彼此来到香港,成就这个殊胜的因缘,我们也掌声感谢所有义工朋友。听说顺德来的义工朋友特别多,因为做义工就是顺德行。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是顺德家家户户一打开门,首先看到天官赐福,拜天的;又看到拜土地公,拜地的,拜天地;然后还有拜灶神爷,还有祖先的牌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他敬天敬地、敬神敬祖、敬一切的神灵,他恭敬心有了,福田靠心耕,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帮助很大。
所以我们看到《大戴礼》谈的这个礼的三个根本,我们就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地区拜天地君亲师,都是有经典的依据的。确实我们看经文讲到的,没有天地,万物怎么生长?没有先祖,怎么会有我们?饮水思源,水有源,树有根本,先祖是我们的根本。再来,没有领导者,没有国家的恩德,没有老师的教诲,我们整个社会怎么可以安定?所以从祭祀之礼我们就可以看得到,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人格当中,就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知恩报恩就从不忘天地君亲师的恩德这里启发起来。
曾子才说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追远是不忘本,所以人心就愈来愈厚道。愈来愈厚道是结果,因就是不忘本。而当懂得感恩自己的先祖,几百年、几千年的先祖都懂得要感恩,更何况是自己身边生育、养育、教育我们的父母,那就更要尽孝了。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当我们懂得尊重、感恩祖先,懂得孝顺父母,父子就有亲。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天性,中国的教育就是让一个人这个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这是它第一个目的。有一位导演叫翟俊杰,他就说到,他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他说他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当他打开他家里的门还能喊一声娘,这是他最幸福的。六、七十岁的人,他还是他母亲的孩子,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您看,我们曾经看节目当中,他自己戴个老花眼镜帮他的母亲剪脚指甲,那种专注、那种谨慎,都可以看到他那分至孝。他的孩子主动的都把很多照顾祖母的工作,都主动给父亲承担过来,这个就是上行下效了。所以什么时候在教育自己的后代子孙?应该随时随地都是我们用身教去影响他们。
我们老祖宗的教育第一个目的,让人父子有亲的这分亲爱终身保持,再让这分亲爱自自然然的延伸开来,因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爱心的根本是孝道、是悌道。他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然后爱自己的家族、爱自己邻里乡党,再延伸到爱一切的人民大众,以至於爱一切的生命,“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会爱一切的生命,这样民德归厚,人心就非常厚道。
我们往往会觉得这些礼仪、这些祭祀好像是外在来要求我们,事实上这些礼仪都是发自内心自自然然的心情。因为像我们春天清明祭祖,万物都在复苏,而孝子思念自己的父母、亲人,他就看到万物复苏,他会期盼我的父母、我的亲人能不能再回来,所以他有那分孝思思念,他藉由这个祭祀抒发他这分孝思。所以那个是从内而外出来的,不是人家去限制他的。包含说丧三年,包含父母去世,哭只能哭三天就要节哀,不然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些孝子们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他那个情感是自然流露出来。所以我们有了这些正确的认知。
我们这个民族很可贵的就是,我们古圣先王他们是圣人,他们也是国家的领导人,所以他们都以身作则来带头。在《礼记》当中,“郊特性”这篇经文就有讲到天子祭天,经文说到,“万物本乎天”,天化育万物,“人本乎祖”,人的根本是祖先。所以在祭天的时候,天子是以他的先祖一起跟上帝配飨接受这个祭祀,接受这些祭品的供养。这个意义非常大,因为天子在祭天,这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而他感谢上天,这是报本,报根本。他又以自己的始祖,比方说周朝祭祖,他就是以他的先祖稷,这个稷是农业部长,就是以他的先祖稷跟上天一起接受祭祀,那就是报天的根本,然后反思自己的开始,自己的源头,不要忘了这个源头,叫“大报本反始”。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古代的天子都带头让人决定不要忘了根本。现在很可贵,像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家、一些单位的领导人,他们学了之后带头祭祖,包含在他们自己的企业团队当中,给父母行跪拜,给父母亲自洗脚,表达这分孝心。所以一个领导人,一个企业主,他有孝心,就会带动所有自己员工的那分孝心。因为孝心是每个人本有的性德,都会自自然然可以感通。
这个祭祀的过程,还有它的影响,在《中庸》当中有记载,我们春秋两季的时候,“修其祖庙”,修饰好我们的宗庙;“陈其宗器”,把这些要祭祀用的这些礼器拿出来;“设其裳衣”,古代他们思念先祖,就在后代当中找一个跟祖先长得最像的人,然后穿著祖先的衣服接受祭祀。所以长得跟祖先像挺有福报的,他可以吃祭品。但是我们从古代这个做法就可以感觉到子孙对祖宗这分思念,这叫设其裳衣,穿著祖先的衣服。“荐其时食”,以当时候最好的这些食物来供养祖先、供养已经离去的父母。我们在古代也强调,在祭祀之间,一个星期要斋戒,就是心要整个静下来,要专注,尤其前三天,几乎不能有这些闲杂的事情让自己的心绪混乱、杂乱,这样在祭祀的当天可以至诚没有杂念的心,就感得祖先来接受这个祭祀。
在祭祀的时候,《中庸》里面讲到,“践其位”,祭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按照尊卑、按照长幼来排列,所以整个伦理其实在礼仪当中都是在潜移默化指导。“行其礼,奏其乐”,我们行祭祀当中的礼仪,在礼仪的过程都配上音乐。我看待会我们这堂课跟大家交流完,看能不能请我们工作人员放一下我们“黄帝颂”,就是祭祀黄帝颂的音乐,我们感受一下,我们在行礼,又听著这样的音乐,那个心情是非常的虔诚。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那个爱敬的心就在礼乐当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来。“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在这个当下,这些祖先父母好像离去,但是在那个当下,就感觉他们就在我们面前一样。我们去年祭祖,有一个同仁他就说,他姓黄,黄香的后代,他很诚心,他说在祭祀当天,他就看到祭祀台上他的祖先来了,他都感觉到了。所以待会祭祀大典,大家以真诚的心都能够至诚感通。
我们礼乐的教化,事实上人没有经历过,有时候用想像的还不一定能够理解。比方我们看经典当中,孔子听了舜帝那个时候的韶乐,那三个月那些美妙的音乐都缭绕。请问大家,你们有这个经验吗?所以这个要真正去听古琴,这些中正之乐,静下心来就能感觉到那个音乐对整个心灵的陶冶力量。而祭祀,我自己在二00六年除夕亲身参加祭祀,真的感觉祖宗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突然间感觉受了无数祖宗的恩德。我们当时候很多大男人几乎一半都哭了,那个感觉非常的深刻。而所奏的音乐,我们说诗歌诗歌,《诗经》里面风雅颂三个部分,这个颂就是歌颂古圣先王、先祖他们的功业,他们创业为艰那些过程。我们在听这个乐曲的过程当中,就更能体会到先祖的辛劳、先祖的不容易、先祖的风范。所以在听这个音乐、行这个礼的过程,内心就发生变化。首先我们缅怀的心,我们仰慕祖先之德的心;再来,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的智慧,珍惜进而感恩,进而生起一个责任感,我应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所以那分诚、敬、忠、信不知不觉发了这个愿,我要为民族尽忠,发了愿,信守承诺,终身不改变。人受这样的祭祀的洗礼,他就变化气质了。
所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常常讲一句话说,好无聊!当我们听到这句话很心痛,代表他们的人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我们所有五千年来的中华儿女从来没有这个现象,他们首先从小接受祭祀的教化,他们对自己的民族、家族都是有责任感,那种荣誉心,那种光宗耀祖的态度,早就在他的心灵生起来了,就不可能人生是迷茫的。这分荣誉心、责任感起来了,当下会感觉跟祖宗很近,好像过去跟现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祖宗跟我们是一体的,就是这个孝字,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连在一起。当我们有这个时空打破了,我们对祖宗这分真挚的情感就延伸到几百年、几千年之久。
像我自己,当时候我看到《德育课本》,《德育课本》是蔡振绅先生编的,它最前面就写著我们的始祖蔡仲的一篇教诲,那篇教诲里面就告诉我们蔡氏的后代,我们是周文王的后代。我们看到《孟子》里面讲,文王爱护人民,人民已经过得很好了,他生怕他们有不足,有受到伤害,时时都是念著人民。甚至於有一次他看到旁边有尸骨没有埋好,他就赶紧请自己的干部赶紧去埋好。他的干部讲,这个不是你祖先的尸骨,不是你亲人的尸骨。文王说到,我是一国之君,所有人的亲人都是我的亲人,所以应该都把它埋好。所以文王之德,他的恩泽泽及枯骨,他都是爱护的。所以我们蔡氏有这样的祖先,我们体会到了,我们承传他们的血脉,不能给祖先丢脸。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先修一个仁德之心,不然“德有伤,贻亲羞”。
当我们跟祖先的情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没有不和睦的族人。所有我们蔡氏,所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所以祭祀直接能够促进整个家族的和谐、团结。我们这样吵,我们的先祖会伤心、会担忧的。所以整个家族的凝聚力都跟认祖归宗、祭祀有关系。这个都是我们能够了解到祭祀的意义,自己是整个家族历史的延续,我们是祖先的子孙,我们也将是子孙的祖先。所以从祭祀当中我们又体会到,每个人的天职,每个人这一生的使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祖先的德行、智慧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
我们冷静来看现在的现况,现在我们还听到,连自己的祖父母的名字都记不住了,那就更难记得住祖先的德行了。我们都觉得跟下一代有代沟,这个不怪下一代,我们要问自己,请问我们跟父母、祖先有没有代沟?我们认识自己的祖先吗?所以首先我们要先自己承先,要先继往,我们自己要先缅怀祖德,并且落实在生活的点滴当中。我在这几年,在我们祖国大陆各地,常常听到一个说法让我很不习惯,我看看一些老人家很慈祥,他们开口都说,我没有文化。其实我们感觉,这老人最有文化,因为他们懂得孝、懂得敬。他们都觉得学历很高的人有文化。那个叫有学历,不叫有文化,这个要认识清楚。曾经我们有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同仁,他的记忆就说到,他的老祖母不认识字,但是每次除夕夜他们吃水饺(金元宝),当第一盘水饺端起来,他的老祖母就交代他,恭恭敬敬端好,不可以打喷嚏,赶快端到祖先的神位前面。他就战战兢兢端过去。请问有没有教他尊重祖先、孝道?就在这个生活当中教。从小看到大就学会了。结果第二盘水饺煮上来,他的老祖母告诉他,赶紧端去给那个私塾的教书先生吃。尊重老师,尊师重道,就在煮水饺当中就教了。所以不要看老太太没有学历,她是很有文化的人,他们时时缅怀祖德。
我们看到我们三皇五帝,燧人氏发明火,让我们的生活便利;伏羲画八卦;神农氏制造农具,发明农业,种植粮食,包含煮饭的炊具,还有纺织、衣服,都是那个时候发明的。而且更让我们感佩的是,神农氏,神农帝,尝百草,有一天遇过七十个毒,一日遇七十毒,都是为了能够用草药、医药来医好百姓的病。所以这种牺牲奉献的精神从我们神农帝整个就彰显无疑,他是我们的榜样。这是我们的神农始祖。再来黄帝,仓颉造字,我们有汉字,有文言文,这是祖先造字,还有创造文言文,才能让五千年的文化承传下来,有这文言文的工具。其他的民族它的语言跟写文章的文言没有分开,所以写文章跟讲话一样,几百年之后就不懂得几百年前人写的东西了。但是我们这个民族发明文言文,只要我们读懂五十篇古文,会看文言文,就可以跟孔子、跟几千年的祖宗对话,读著他们的教诲都能够懂。所以这个文字,还有文言文的发明,这些恩德我们都要念。黄帝那个时候,还有《黄帝内经》的医学,发明舟车,发明五谷,包含颛顼帝、帝喾帝、尧、舜,这样承传下来的。
而我们这些圣王,他们看到老百姓挨饿,他就觉得是自己的错,尧帝,我没有德,才感来旱灾;看到老百姓犯错、犯法,是我的错误,没有把他教好。所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们的圣王看老百姓的错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所以尧帝的精神是先恕而后教,宽恕百姓,然后用心的来教导百姓。我们的舜帝,这是二十四孝之首,舜是至孝之外他还有大智慧,他懂得用人,所以治理天下治理得非常好。还有舜帝的好学,他闻到一个善,就全心全意去奉行。还有与人为善,他不用言教,自己以身作则去感化别人。包含大禹,大禹治水,他自己吃的、穿的都不好,住的也不好,但是非常节俭,都去侍奉祖先,祭祀祖先,然后把省下来的钱去搞水利工程,来为老百姓谋好的生活。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们,我敢跟大家保证,大家不是尧舜禹汤的后代,决定是文武周公的后代,大家回去查百家姓就知道了。所以我们承先,我们祖宗之德领纳,接著要启后,启发后代。孔子在整个我们中华民族承传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有这样的使命,所以他为民族的贡献非常大。他的后代很有福报,他已经传了八十几世了,他二千五百多年的家道不衰。所以启发后代,孔子是最好的榜样,他的后代都效法他。所以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你们希望你们的后代兴盛多久,就是现在要发这个愿。孔子那个时候承传文化比较难还是我们现在比较难?那个时代人还懂得伦理道德,这个时代很多人不懂,所以现在更难。所以恭喜大家,你们可以再造比孔子更殊胜的功德,让你们后代子孙受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最圆满的功德。
最后祝福大家身心安康,所有的中华民族、所有的家族都能承先启后兴盛起来。感谢大家的掌声鼓励,谢谢大家。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教,谢谢。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