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4 观嗔恚 三 正念观心
彼有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嗔恚”。彼无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嗔恚”。尚未生起之嗔恚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嗔恚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嗔恚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这个练习是正念地观察我们的嗔恚。在佛教中,我们了解到,人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构成的。嗔恚属于行蕴,而与嗔恚俱起的那种苦受属于受蕴。控制我们的嗔恚是修行道路上重要的一步。辨认出我们心中是否有嗔恚,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为了我们的正念观察工作得以专心致志地进行,我们把它与有意识的呼吸配合起来。
正念观察嗔恚是否存在的第一个益处是,当我们看到自己心中没有嗔恚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快乐。嗔恚就象熊熊燃烧的火焰,烧掉了我们的自控能力,使我们想、说和做以后可能会后悔的事情。我们嗔恚时所造作的身、语、意业,把我们往地狱的路上推进了一大步。我们也许从来没有见过无间地狱(the Avici hells),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嗔怒,他(她)就是在火烧地狱中(the hot hells)。嗔恚和憎恨是构成无间地狱的原材料。无嗔的心清爽而安祥,是十一善心所(the wholesome mental formations)之一。 无嗔是真正快乐的基础,是慈悲的基础。
正念观察嗔恚是否存在的第二个益处是,只要辨认出我们的嗔恚,它就会丧失一部分破坏性。只有当我们嗔怒到无法用正念来观察自己的时候,它才会变得具有破坏性。当嗔恚在我们心中生起的时候,我们应该密切地随顺呼吸,同时辨认出嗔恚,并正念地观察它。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正念就已经在我们心中生起,嗔恚就无法再独占我们的意识。觉照就站在嗔恚的旁边:“我知道我生气了。”觉照成了嗔恚的伴侣。我们正念观察嗔恚,不是为了压抑或驱赶它,而只是为了照看它。这是禅修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正念的观察就象一盏明灯。它不是法官。它照亮我们的嗔恚,监护它,并且以一种亲切关心的方式照看它,就象一位姐姐照看和安慰她的小弟弟或小妹妹。
当我们嗔恚的时候,嗔恚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压抑和驱逐我们的嗔恚,就是压抑和驱逐我们自己。当我们喜悦的时候,我们就是喜悦。当我们嗔恚的时候,我们就是嗔恚。当我们爱的时候,我们就是爱。当我们恨的时候,我们就是恨。当嗔恚生起的时候,我们能够觉知,嗔恚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力量,而且我们能够把这种力量转化成另外一种力量。如果我们想转化它,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去接受它。比如说,一只垃圾箱装满了腐臭难闻的有机原料,这些有机原料可以被转化为粪肥,然后又变成美丽的玫瑰。开始,我们可能把垃圾和鲜花看成是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并且互相对立,但是,当我们深入观察的时候,我们看到,鲜花已经存在于垃圾中,而垃圾也已经存在于鲜花中了。美丽的玫瑰中有垃圾;如果我们认真地观察,我们就能够看清这一点。一朵鲜花变成垃圾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腐臭的垃圾中可能已经蕴含着美丽的鲜花和香草,比如芫荽和罗勒(矮糠)。当一位只使用有机肥料的好园丁深入观察这只垃圾箱的时候,她能够看到这一点,所以她不会感到悲哀或厌恶。相反,她珍惜垃圾,不歧视它。只需要几个月,垃圾就能变成香草和鲜花。面对嗔恚和绝望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有机园丁(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只使用有机肥料、拒绝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绿色种植者——译者注)这种智慧和不二观。我们不必害怕嗔恚或绝望。也不必拒斥它们。我们知道嗔恚是一种垃圾,但是我们有能力转化它。我们需要它,就象有机园丁需要粪肥。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接受自己的嗔恚,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安祥和喜悦。逐渐地,我们就能够彻底转化嗔恚。
当嗔恚生起的时候,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其它心所,就不会生起。这个深层意识被唯识宗(Vijn~anavada school)称之为阿赖耶识(alaya)。举例说,当我们嗔恚的时候,悲、喜、爱、憎都存在于阿赖耶识中,但是它们潜伏在表层之下,没有现行,就象泥土中的种子(梵文:bija)。如果我们让嗔恚尽情地发泄出来而不加以监护,它就会在我们身心内外造成很多损害。当念(梵文:smrti 巴利文:sati)心所从阿赖耶识中生起的时候,它可以成为嗔心所的精神朋友。当我们随顺呼吸并用正念去监护嗔恚的时候,情形就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危险了。尽管嗔恚仍在,但是它逐渐地丧失了力量,开始转化成为另一种力量,比如慈悲或智慧。
正念就象一盏灯,它照亮了我们自己。只要这盏灯被带进房间里,这个房间就会发生变化。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只要照到植物上,植物就会生长、变化。看起来阳光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但是实际上,它做了很多事。在太阳的影响下,植物生产出叶绿素,因而成为绿色的。多亏植物的生长,动物才有东西可吃,才能活下来。如果太阳持续不断地照射在蓓蕾上,它就会绽放出鲜花。当阳光渗透花苞的时候,光子改变了它,于是花儿开放了。我们的正念具有与阳光相同的作用。如果我们把圆觉之光持续地照耀在我们的心念上,它就会转化成为某种更健康的东西。
借助觉照之光的照耀,我们才能够看清嗔恚的根源。禅修的要点是,为了能够看清事物的本性而深入地观察它们。事物的本性是缘起,它是一切存在着的事物的真正来源。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嗔恚,我们就能够看见它的根源,比如误会(或愚痴)、笨拙(或缺乏技巧)、周围的社会、潜在的不满,习气(或者我们的习惯),等等。这些根源既可能存在于我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促使嗔恚生起的主要刺激者身上。我们正念观察是为了能够看清和理解事实真相。观察和理解是解脱的要素,它使我们摆脱了总是与嗔恚相伴而生的痛苦。观察和理解产生了慈悲。它们是菩萨的大悲甘露,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清凉。就象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样,嗔恚是一个能量场。借助于正念观察和洞察其根源的智慧,我们才能够把这种能量转化成慈悲的力量——一种具有建设性和疗救功能的力量。
通常,当人们发火的时候,他们会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情,给别人和他们自己造成损害。有一些人,总是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说话和做事。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够释放出他们心中正在燃烧的嗔恚的能量。他们大喊大叫,砸东西,向别人射出一支支语言的毒箭。这种发泄方式是危险的。
有时候,人们试图想办法用一种不那么危险的方式来发泄他们的愤怒。他们可能会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用尽全身力气撕扯一只枕头。当然,如果你打枕头打得精疲力竭,你的怒火就会平息下来,因此,你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暂时的轻松——精疲力竭总比愤怒要好受些——但是嗔恚的根源却原封未动,这样,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同样的嗔恚又会再次生起。因此,为了看清和理解嗔恚的根源,正念观察是唯一具有持久战斗力的方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当嗔恚生起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回归自己,有意识地呼吸,并且用正念去监护嗔恚。为了保持正念,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我们认为某个人是导致我们嗔恚的原因,于是,我们不愿意听他讲话,也不愿意看他。通常,当我们嗔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回归自身,也不注意去对治它。我们老是去想那个使我们起嗔心的人身上可恨的地方——粗鲁、不诚实、残酷、恶毒等等。我们想得越多,听得越多,看得越多,我们的怒火就燃烧得越旺。那个人的可恨之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也可能是夸张,但是,不管怎么样,它都使我们怒火万丈,我们不由自主地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内心的嗔恚,所以,我们首先要回归内心的嗔恚,并且观照它。就象一个消防队员,我们必须马上浇水灭火,不要浪费时间去找那个放火的人。“吸气,我知道我很愤怒。呼气,我知道我必须观照我的愤怒。”所以,最好不要听、看或想那个人。只要嗔恚继续存在,你就不要说任何话,或做任何事情。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正念观察的工作上,并且致力于平息我们的怒火,我们就能够避免造成以后让自己后悔的损失。我们可能愿意到户外去练习行禅。清新的空气和青翠的草木会给我们极大的帮助。走路的时候,我们可以背诵这首偈子:
吸气,
我知道嗔火仍在。
呼气,
我知道嗔恚就是我。
同时我知道,正念也是我。
吸气,
我知道嗔是一种苦受。
呼气,
我知道这种受已经产生,并且会消亡。
吸气,
我知道我能够照看这种受。
呼气,
我使这种受平息下来。
正念拥抱着这种受,就象一位母亲怀抱着哭泣的孩子,把她的关爱传达出来。如果一位母亲全心全意地照顾她的婴儿,那个小婴儿就会感受到母亲的温柔,并且渐渐地平静下来。同样地,我们可以使我们的躁动的心平息下来。
为了减少嗔恚所带来的苦受,我们全神贯注地修习行禅,把我们的呼吸和脚步配合起来,专心致志地去体会脚掌和地面之间的接触。过一会儿之后,我们的怒火就会平息下来,我们的正念就会变得更加强大。然后,我们才可以开始观察嗔恚及其本性。
我们知道,土豆不先煮熟不能吃。我们先往锅里填满水,盖上盖子,然后点火。锅盖使热量不往外散发,它就是定力——不说话、不听、根本不做任何事情,而只是把我们的整个心念都集中在呼吸上。只要锅在火上,水就会变热。我们修习有意识地呼吸的时候,尽管嗔恚仍在,可是它却得到了正念(土豆下面的火)的陪护。嗔恚(土豆)已经开始变化了。半个小时以后,土豆煮熟了,我们的嗔恚也得到了转化。我们可以微笑,而且我们知道,我们理解自己嗔恚的根源,我们有能力面对那个激起嗔恚的人。
我们的嗔恚根源于我们对自身和各种潜在原因或直接原因缺乏了解,是它们导致了这种不愉快的事态。嗔恚还根源于贪执、骄慢、躁动和疑心。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反映出我们的智慧程度,或曰愚痴程度。我们嗔恚的主要根源在我们自身。环境和其他人只不过是间接原因。
我们可以容忍地震或洪水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是人导致了同样的损失,我们可能不会表现出太多的耐心,嗔恨就会在我们心中生起。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地震和洪水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也就应该能够明白,他人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也有其潜在原因或直接原因。我们也要观察和理解这些原因。我们必须把别人所制造的麻烦也视为一种自然灾害。这些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艰难,乃是因为他们愚痴,他们成了自己的贪心或嗔心的囚徒。如果我们愤怒地对他们说话,把他们看作我们的敌人,那么,我们只不过是在做他们所做的事情,这样,我们与他们还有什么区别呢?为了在我们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达到无嗔的状态,我们必须修习慈悲观。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