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震撼心灵的《法显西行》

发布时间:2024-04-25 13:29:39作者:药师网
震撼心灵的《法显西行》

说来真的很惭愧!在辅导员善信推荐看纪录片《法显西行》之前,我根本就不曾了解法显这位高僧大德,更不曾了解他西行求取佛法真经戒律的壮举。“佛法这么好,了解的人这么少。”导师的这句话似乎验证了我对佛法的孤陋寡闻。

纪录片《法显西行》分上中下三集,分别是“乱世寻法”“经行万里”和“携律东归”,当我全神贯注地观看完纪录片时,心灵深处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将纪录片开头的解说词用笔记录了一遍,内容如下:

公元412年5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让宁静的印度洋变得危机四伏。

不过,在这惊涛骇浪里,竟还有一艘单薄的海船,迎着风雨向遥远的东方艰难航行。在这无法抗拒的自然之力面前,船上所有的人只能遵循一种传统而又无奈的方法,那就是放下船帆,向自己的神灵祈祷,把命运交给不可预知的未来。

在惊惶而杂乱的祈祷声中,一位平静而安祥的年老僧侣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没有祈祷,更没有惶恐不已,只是用一种超然的心态来传递内心的安宁。因为这位僧人早在十三年前就将自己的生死置身度外,他现在心中最大的牵挂就是这身后的经书,如果这些珍贵的典籍与他一起葬身大海,那么东方故国的僧徒还要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经历更多的迷茫。但是,他却不知道,一个比暴风雨更加可怕的灾难即将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此时,风暴中的海船已彻底失去了控制。信奉婆罗门教的客商们认为,这个笃定的佛教徒可能就是这场灾祸的源头,是不是该把他扔下大海作为祭祀的供品,以便求得海神的宽恕呢?

人性的丑恶带着死亡的气息笼罩在船舱之内,这位名叫法显的僧人无法猜度自己生与死的未来,唯有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我不顾艰险,志有所存,置生死于度外,就为达成这万一之希望。

以上解说词高度体现了法显求取佛法戒律的艰难历程。

法显出生于公元337年乱世之中,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将病中的法显送进仙堂寺,希望他能够在菩萨的庇护下健康成长,从此无病无灾。公元四世纪的中国北方,血火纷飞,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寻找不到现世中的希望和光明。佛教,作为一个追求因果轮回、向信徒许诺来世幸福的宗教,正好在精神上解脱了大众心中无尽的痛苦,于是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

年幼的法显就是在这样一种宗教氛围下来到寺庙之中,公元340年,年仅三岁的法显在襄垣的仙堂山剃度出家,成为沙弥,正式踏入佛门净土。在仙堂寺的晨钟暮鼓下,法显逐渐长大,学业也日益精进。虔诚的信仰与执著的信念已成为他心中最为坚实的力量。

公元357年,法显年满二十岁,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受持二百五十戒的比丘僧。寺院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法显的精神世界,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正是佛家的戒律。所谓戒律,就是佛祖释迦牟尼针对僧团制定的纪律规定,是约束僧侣的行为准则,为信徒的修行给予现实的指导与修正。在仙堂寺修行的法显,始终把佛教戒律视为至高无上的生活内容,虔诚遵循着自己心中的规则。多年严谨的修行生活,使法显成为一个心智坚毅、恪守戒律的虔诚僧人。

但当年的乱世让法显很担忧:佛法如何才能普度众生,救济于民?为了寻求佛法戒律,法显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天竺求取真经戒律。其间过雪山,渡沙河,碰强盗,遇雪崩,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风云莫测。

但这样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挡住法显去天竺求取真经戒律的脚步。因为在法显心中,这是一个使命,一个虔诚的信徒所应当担负的使命。法显隐隐感觉到有一种奇特的力量正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为了规范教化中土的僧团,法显以其独有的虔诚与坚毅,选择了这条极为艰险的道路,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佛法戒律的真谛。

今天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花甲老人是怎样鼓起探索的勇气,决定向着不知终点的远方前行,这也许是信仰的支撑,更或许是一代中国僧人的担当与执著。

坚毅的法显历经十三年,走过了30多个国家,游走遍访佛祖的遗迹,学习梵文梵语,亲自抄写戒律,收集了《摩诃僧祗律》等佛教经典。

在公元412年回国时,已七十岁了。年逾古稀的法显回国后,翻译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言,并写出了《佛国记》,将自己求取真经戒律的旅历记录其中,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佛教地志类的文化遗产。

法显不畏艰险,在乱世中求取佛法戒律的坚定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的心灵感到无比震撼!我随之产生了一种让更多人知道佛法的念想,也更坚定了继续参加三级修学的信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