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测的技术,也不是一门深奥的课程。大家把自己的身体和心安住下来,在这几天用心体察自己的行住坐卧,用心关注每一个升起又落下的念头。按照这样做,你将出乎意料地发现,你的身体和心灵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肤色,现在可以拿一个蒲团去烈日炙烤下的大雄宝殿广场上打坐,静静地感受半个小时。这种体验是你这一生中都将铭记的。在这半个小时中,你的身心所发生的变化:怎样抱怨,怎样收摄,怎样忍耐,这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形容的。我们的心态是根据自己身体的习惯随时发生变化的。
比如说,我们一直喝牛奶,今天却没有牛奶喝;我们一直吹空调,今天我突然不让你吹了,你的心就会产生一种抗拒。这种抗拒正是我们需要觉察的。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和收摄住这样负面的、消极的感受,我们就会随时被情绪所左右。这种情绪就是人无始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生活方式。这种习惯一旦形成,稍有忤逆,便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身体的运行,产生毒素和压力。所以说,人都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怎样的情绪左右你,你就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据说苏格拉底有一次谴责一个正在掷骰子的人。那个人说:“这有什么关系,我所玩的只是一件小事。”苏格拉底说:“习惯可不是一件小事。”大家都知道赌博是万万要不得的行为。但那些赌得倾家荡产的甚至丢掉自己性命的人难道不知道赌博的危害性吗?其实他们可能比我们更加了解。他们开始可能也只是赌十块钱、一百块钱,但是好胜心和习惯就会驱使他们在这条不归路上一直前进,直到丢掉自己的性命为止。
有人问我说,怎么戒掉赌瘾呢?其实这和我们戒掉喝牛奶,戒掉骂脏话等习惯是一样的。那就是改变自己,从根源上切断习惯。当第一个想要赌博的念头起来,就马上告诉自己务必看住这个念头,因为这个念头如果看不住,父母、老婆、孩子、房子、票子、车子全部都会丧尽。
《红楼梦》里有一面风月宝鉴。从这面镜子的正面看去,风流者首先会看到美女的形貌,那个美女还会召唤你进入镜中。但是最终就变成一具面目骇人的骷髅,使风流者油尽灯枯之后终被吓死。这就像是在影射我们的生活,告诉我们要小心自己的每一个习惯。因为习惯就像是一位温柔可人的美女,温润如玉、风度高雅、舞姿蹁跹,但最终却会使人在无形中丧失自己的慧命。大到赌博,小到偏食,任何一种习惯都有可能使我们得到惩罚。因为所谓习惯,就是使身心的天平在某个程度上偏向某一边,而这种偏向是不符合“中道”的。儒家教我们“执两用中”这就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能够做到身心安住,慢慢的,你就会达到一种身心俱安、面若莲花、喜乐自在的状态。当我们把身心安住下来,耳朵能听到平时很难觉知的声音,眼睛能发现生活中细节的动人,也能见到旁人悲悯的内心。这就是“放下”的收获。
现在网络、传媒都非常发达,我们只要活着,就不得不每天饱受信息爆炸带来的苦恼。只要你不关机,别人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你;只要你上网,就一定会看到自动弹出的信息。本来伊拉克打仗了,跟你有甚关系?拍到UFO了,又对你有什么影响?但是既然看到了这些信息,你的情绪就会被影响,于是思绪翩飞,满脑子想着明天会不会打仗,2012会不会来,会不会被外星人绑架等等。这些虚妄的劫数都是由你自己的心幻想出来的。因为所谓的劫数都是不可预知的,它在明天,你就好好过完今天。安住当下,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全部事情。
当然,这只是初步进修的法门,帮助大家收摄身心,保持澄澈的状态。
佛教有“三无漏学”的说法,指戒、定、慧三学。
佛教认为,世间的其他宗教与学问,都不究竟,虽然看似有益,却总是随著因缘变迁,转瞬烦恼,所以这些学问是“有漏”之学。“无漏”之学,则可以止息烦恼,使人得慧解脱。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分别对治人的贪、瞋、痴三毒。所以戒是第一关。但是很多人一听到这个戒字,就觉得会绑缚身心,十分不舒服。这其实是对戒律的误解。就像一棵小树苗在很柔弱的时候,它的枝干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向上生长。我们就会用一些支架把它的主干撑起来,直到它可以自生自长、可以抵抗风雨以后,再把支架拆除。而戒律正相当于支架,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保护着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现在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必须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才能做事呢?因为他们的判断力、觉知力、执行力还不健全,所以必须有人在旁监护和提醒。戒条、戒律也就有这样帮助我们、提点我们、保护我们的作用。
我们总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以求平安健康地生存。比如我们想要身体健康,就必须遵守饮食作息有度,保持良好的心态,锻炼身体等规则。《黄帝内经》说,人要保持健康应该要根据宇宙的运行规律来调整作息,太阳升起就马上起床,太阳落下就立刻准备休息。其实在电灯普及以前,人们就是按照这样的生活方式来作息的,并且把这样的作息看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现在有了电灯、电视,有了网络,人的健康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虽然医学发达了,科技进步了,饮食水平提高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人得不治之症的概率却增加了。
联合国曾对于健康做出了四种规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这四方面相辅相成,在现代社会中都非常重要,甚至后三种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我们佛协前不久辞退了一名员工。这个小伙子看上去人高马大,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地方。但是他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应该讲很有问题。我们规定九点来上班,他总是十点以后才到,来了以后上上网、听听音乐,报个到就又走了。多次找他谈话,都没有任何效果。最后,我们不得不辞退了他。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来到我们寺院的每一个义工都很值得敬佩。因为虽然他们只有微薄的工资,却总是能够做比我们的要求多得多的善事,有时晚上会加班到凌晨一二点钟,让我们都非常感动。他们总是觉得,既然做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这样利他奉献的经历,就会使得他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
我们香海禅寺建得再好、再大,它也不是我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的公共资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到处筹款,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来建设它呢?我不是也可以偷懒吗?但是这是一个责任。我们既然在这里,就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既然接受了,就要把它建设好。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将过错、罪责推到别人的头上,而要善于自我反思。我们经常讲:“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源。”当你发现身边不好的人、和你有抵牾的人越来越多,就越应该反思自己的作为。人只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好,我们的身边就会很清明,所有的人也就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我们越是放不下外在的事情,内心的纠结也就越厉害。
我们寺院里每天晚上都有养息香,每天早上都有禅修,有的人就向我抱怨说:“师父,我想去上网,每天晚上都做养息香很浪费时间。”我就对他说:“每天的早晚课实际上是我们对于自己一天的总结和清理。这就像我们在房间里活动,总是会把房间弄乱,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经过一天的活动,很有可能会被弄乱。这时候,我们必须像整理房间一样来整理自己的心灵。”当我们的心灵经过整理以后,每一天都会精力充沛,灵性具足。
当我们每天面对一堆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处于空白状态。那我们什么时候最为敏锐和明智呢?实际上是处在静止的状态中。因此,忙碌了一天的身心,就要用静止来做平衡,以补充能量。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这都是在求平衡。
只有安静下来,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内心的空灵之地。
在现代社会中,不管你是领导者还是小老百姓,我们都会受到不断地打搅。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只是挂在QQ上,也会不断有人,有各种信息来打搅你。
这种无限被动、浑浑噩噩、空虚而混沌的生活就是你所追求的吗?
还有的人,终生只为名利而活,今天做科长,明天希望做处长;他日做了处长又想要做厅长。有一天突然降职了,或者退休了,就觉得没办法接受,甚至有的人真的就因为不适应不当官的生活郁郁而亡了。这种生活就是你所追求的吗?
当你有宽广的胸怀,强大的愿力,悲悯的襟怀时,一样可以将事情做到最好,一样也可以体现人生价值。不一定非要汲汲于名,或是汲汲于利。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些戒律,设定一些底线,以达到你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比如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从每天抽一包烟改为只抽三根烟。而每一个想抽烟和克制抽烟做斗争的瞬间,就是我们修行的最佳时机。又比如,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一周加班的时间不要超过三个晚上,否则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当我们真的非常忙碌,没有办法得到休息的时候,就必须让自己抽出五分钟、十分钟来禅修,以保证身心能量的恢复。身体放松、觉察当下,这样简单的禅修练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坐车、开车的时候也可以。不断地拼命工作就像我们的身心慢慢地偏离轨道,而禅修就能够把我们一点一点拉回来。动和静、好和坏,都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今天的死刑犯不是到了今天突然变得那么坏的,而是有一个慢慢偏离轨道的过程。有一个年轻人被判处死刑以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竟然把他母亲的乳头咬掉了。他母亲就很生气,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个年轻人回答说:“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被判了死刑,就是因为我在偷第一根针的时候,你没有阻止我。”
人偏离轨道的过程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今天离开一尺,明天离开一丈,后天离开一公里。越是偏离正轨,身边就越是会聚集一些不好的人,那些人就会带你越走越远,最后万劫不复。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铺一条轨道,然后按照轨道来前进。可能有时也会偏离轨道,但我们就要通过反思及时把自己拉回来,保证自己一直行走在轨道上。只要有这条轨道在心中,即使一时偏离,也最终能够走回来;但若是没有这样一条轨道,我们就会像无根的浮萍,飘零随流水,最后归于污泥。
我们刚才所讲的“戒”,所起的是防非止恶的作用。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第一戒,是杀生。什么是杀生呢?最初就是指杀人。这个戒,恐怕也很难违反吧。这是根本戒。后来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爱护生命的信念就由人扩展到各种动物身上,因为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比如你要杀一只鸡,抓到它要杀它的时候,它就会拼命挣扎,叫唤不停。因为我们不是鸡,所以不能够理解它们被杀的感觉。如果我们是鸡,我们一定也不想被杀然后被吃掉。因此,佛教后来将这种不杀生扩展到不杀一切有生命的动物。这是延续性的戒条,最关键的,当然就是不杀人。这个根本戒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
第二个戒,是偷盗。别人的东西你一定要征求主人的意见之后才能拿。触犯偷盗的根本戒就是偷到一定的数量,法律要来制裁你。如果是平时在无意中犯了偷盗的戒,比如这里有很多纸杯,你拿了一个用来喝水却没有和主人说。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忏悔。但如果是犯了性戒,就不能忏悔了。
第三戒,是邪淫。邪淫的意思就是和自己的另一半以外的人发生关系。很多人为了这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发生自杀和谋杀等恶性事件。因此,这种行为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不仅是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也应当来处罚。在中国古代的农村,如果谁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要被关进猪笼里面溺死或者被烧死的。足见这种行为是极度不被认可的行为。因此,这也是根本戒。
第四戒,是妄语。搬弄是非、说三道四,每个人都深恶痛绝。我们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
第五戒,是饮酒。这是可以受具体情形影响而变动的。佛教如果是为了治病而饮酒,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这是可以被原谅的。但如果是为了麻痹自己或者寻找欢乐而饮酒,是不可以开戒的。想想我们身边平时那些风度洒脱的翩翩君子,是不是饮酒过度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胡言乱语,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酒太影响人的慧命了,会使人身心受损,因此,平常人也应该在酒的问题上保持一个度。
如果不给自己设定底线,人便很容易受欲望的驱役,做出一些违反规律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今天有了一张大床,明天就想要有一间大房间,后天还想要一间大房子。这就是欲望的深渊,像黑洞一般,无穷无尽。
仔细地反思一下,我们的三尺之躯活在天地间,能睡多大的地方,能吃多少东西,能花多少钱呢?何必营营碌碌,追求这些无底而虚妄的东西呢?我经常听到很多住别墅的朋友抱怨说,老公经常不在家,孩子住校了,一个人住大房子非常害怕。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向往别墅,向往名车,向往在尘世中确立自己的资产和地位。我身边还有些朋友,买一件衬衫就是三千多块。但是一个知名服装品牌的经理对我说,这些三四千块的衬衫,成本也不过是五十块钱。
生活本来可以是简单的,但很多时候却会被欲望所驱役,化简为繁,烦恼无穷。
一个怀有大愿力,身负大使命,具有大襟怀的人,永远不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奴役。
我们的人生总是不完满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抓住一样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样东西,你永远也不可能既看着手心,又看见同一个手背;你永远也不可能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你永远也不可能既在工作,又在休息。每个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这段时间你用来做什么,你的人生就呈现出什么样子。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相似的,婴儿在襁褓之中只会哭泣,并没有谁生来就马上能歌善舞、精通诗词。但是为什么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人与人的差别就那么大了呢?乞丐和富商出生的时候不是很像吗?为什么现在差异如此巨大呢?博学之士出生时的哭声并不比文盲更加嘹亮一点,为什么现在前者拥有那么多知识,而后者浑浑噩噩呢?当然,不排除有时代、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然而个人的精进总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当我今天得到一个结果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以前做了什么?当我想要达成某种愿景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今天有何准备?这就是因果。如果要想人生得到巨大的智慧,就要在此刻把自己的心安下来。安心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就可以冷静和理智地思考问题。我们禅修的时候就是要让自己安住下来,要让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你可能既是员工的领导,又是领导的员工;可能既是一个儿子,又是一个父亲;可能既是一个老师,又是一个学生。我们的身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今天你来这里禅修,却还是一副老板的样子;去学校进修,还是一副老师的样子,那就是不恰当的,那就不可能有所收获。因为你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错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
前段时间,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先生离异了,她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五岁,法院却把孩子判给了父亲。这位女士觉得很难接受,因此找我倾诉。我对她说:“今天,如果你离不开你的孩子,那有一天你的孩子结婚了,自己建立了家庭,当你对孩子的爱被你的儿媳妇抢走的时候,你就会变成丑陋的婆婆。你把这个判决当作是一种让你放下的磨练就可以了。因为尽管这个孩子判给他的父亲,你也还是他的母亲,还是可以见他。”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告诉我说,自己的男友本来对自己很好,但是自从他的母亲从老家过来以后,他就没有再和这个女孩子出来吃过一顿饭。原因就是男孩子的妈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最后,她就和那个男孩子分手了。这种情结就使婆媳关系成为难题。特别是单身母亲,一个人把自己的孩子带大,那个嫁到他家的媳妇就是不幸的媳妇。那个媳妇就算做得再好,婆婆还是会找她的麻烦。
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是艰难的决定,越是困难的任务,就越是值得我们去挑战。以前我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的时候,生活非常轻松安逸。带着一个班的学生,只要选两个有能力的班长,让他们去管理其他学生就可以了。那时候的生活真是简单。但是来到这里以后,每件事情都要操心,每一分钱都要节约,这诚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让我最快地成长起来。这种成长非身临其境,无法感受。
正如一条蛇要长大,就需要脱皮。蛇在脱皮以后诚然是最脆弱的时候,任何外力都很容易把它弄死。所以它在脱皮的时候,必须找一个最为隐蔽的地方。然而,蛇也必须经历脱皮的过程才能够成长壮大。如果你不敢让自己脱皮,你就不能够使自己成长。
磨难对于自信者而言是奠基之石;对于软弱者而言就是无底深渊。
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聪明和不聪明,富有或不富有,而在于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成功者的思维方式是开阔而高远的,他能够见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不冲动也不怯懦。
人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些将你绑缚在其中的是问题本身吗?其实不是,只是你的思维方式而已。我们常常只考虑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得到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自己的心量,那么即使是粗茶淡饭,我们也会感到如获珍宝。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心中饱满充盈,根本不需要通过名利来填充。
在戒定慧三学中,我们通过戒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通过它也制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通过定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得到澄澈的精神状态。最后,就能够在澄怀观道中,了悟天地的大道,这种大道把我们带向终极的人生智慧中。“三无漏学”是佛教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想,如果大家能够按照这三学来要求自己,在人生中不断实践,最后就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提问,我们交流一下。
学员一:请问中国佛教的派别有哪些,它们有何区分?
贤宗法师:这个问题比较大。这里只能做一个最简单的说明。中国佛教的宗派主要是八个。首先是由印度传来的中观宗(空宗)、唯识宗(法相宗),在中国,又形成了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合起来,统称中国佛教八大派。这些宗派各有侧重,如禅宗重视禅定,律宗研究戒律等,但是正像佛经所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些宗派在根本上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要使人解脱生死,拔除烦恼,自觉觉他,达到自他圆满的境界。
学员二:从小,我的父母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给我设定了很多的目标,到我大学以后,还给我很多诸如戒条的准则。因为过于严格,我有时即使很想做到却做不到,常常感到非常纠结,还养成了一些强迫症式的习惯。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贤宗法师:我们讲到平衡,最好就是让自己张弛有度,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
学员二:他们让我觉得放松是罪恶的,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贤宗法师:为什么同样是做事情,有的人能够非常专注,心无旁骛;有的人却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瞻前顾后,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很大的压力呢?因为前一种人懂得释放与平衡,释放的过程看上去是在玩乐,比如旅行、听音乐,但其实却是在为自己下一个工作的阶段积蓄能量。因为人的能量和自然界的能量一样,有一个盈亏、涨落的过程。我们说,做人要符合天道。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拼搏,不知道休息,就像是一个永远绷着的弓一样,其久必亡。因此,我们需要在完成人生理想和适当的释放中寻求一种平衡。禅修就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学员三:我在打坐的时候,有时候到了两个小时,却很难出来,会一直坐在那里。可是我又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这应该怎么办?
贤宗法师:星云法师有一次一边做饭,一边打坐。但在打坐时进入了深定,等他出定的时候已是几个月后,饭菜都已经长了毛。这是禅者修行的一种境界。
但是如果在世俗中,总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处理。这时,如果你不能出定,往往会带来麻烦。因此,你可以请家人帮你看好时间,到了时间就在你耳朵旁边敲磬,磬声一起,提醒自己出定。
就是这样,在家修行,凡事都为自己下一个订单会比较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