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直道录

发布时间:2024-01-03 12:34:48作者:药师网

  直道录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直道录序

  《语》云:「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又曰:「人之生也直。」又曰:「古之愚也直。」生理本直,则无论智、愚,而此中耿耿不昧者,三代之民心也。直道也,亦太古无怀、葛天氏之民心也。直道也,亦太古之太古,劫初以来光音氏之民心也。直道也,虽欲曲而不可得也。用是上下古今,凡史传之所记录,耳目之所见闻,千百中摘其一二。或共所称誉赞奖,而不觉其非者,吾抑之。或共所排击贬驳,而不觉其是者,吾扬之。其扬也,非敢为佞也。其抑也,非敢于无过中求过,而为是刻也。民心之直道,盖振古如兹也。倘以为是,唯有道者印焉。苟为不然,幸有以教我。

  万历甲寅季冬白月戒日云栖袾宏识

  目 录

  习俗诗韵毁淫祠医议一医议二关王会

  郭巨方逊志酷刑星命风水一风水二

  怒不可纵诳妄立誓苏子汉高帝一汉高帝二

  徐居士张海二公岳王庙儒昧当务雎阳双忠

  冯道一冯道二示童子三事古文、时文顾厨俊及

  唐文烧香祷愿舍宅为寺家谱西伯阴行善

  诸葛武侯子张讲道学降僊信巫不信医

  孔子请讨陈恒讥贬语不可轻发假方误人避嫌

  烹刑惜福孟子茅容

  习 俗

  习俗移人,贤知不免,吾尝疑于是。今以时事观之,良然。试举一二。

  「叔侄」之「侄」,从「女」从「至」。今忽以「人」易「女」,而为「侄」字。考之《篇韵》,「侄」虽与「侄」同音,而义则坚也、牢也,于「叔侄」之「侄」曾无干涉。自有书契以来,乃至圣朝《洪武正韵》、《律令》等书,并无此字。而突起于今日,远近相仍,莫觉其非,一可叹也。

  炮仗以代爆竹,一响成空,而饰以金彩。上下相仍,莫觉其非,二可叹也。

  燕享宾朋,水陆珍羞,多至百味。侈费无益,杀业有归。上下相仍,莫觉其非,三可叹也。

  童子总髻,髻有小巾,今皆去之,遂至郎之与仆,混滥无分。上下相仍,莫觉其非,四可叹也。他难悉举矣。

  诗 韵

  沈约《韵书》,「东」「冬」「送」「宋」之类,音同而部别。「文」之与「元」,大不同也,反为一韵。而古今用之,如奉王敕,如遵圣经,丝毫不敢逾越。其言曰:「唐李、杜诸名家所为律诗,必用其韵。一有差池,遭人点简。」噫!沈约非尧、舜、文、武也,李、杜辈非夫子之祖述宪章也,而遵信之若是。且夫非天子不考文,今《洪武正韵》,一东二冬,皆合并为一韵。而圣谕侍臣,有「韵学坏于六朝」之言,明指约矣。不从时王万世之成规,而从前代一夫之鄙见,吾不知其说也。

  毁淫祠

  学使某公,移檄查毁淫祠。平安坊一图,有刘李二王庙者,予本里土谷神祠也,俱宋人。刘王讳韐,金兵破城,死之,史所称「报国自缢」者是也。李王讳若水,史所称金人言:「辽国之亡,死义者甚众。南朝唯李侍郎一人。」是也。盖里豪于守庙僧有隙,朦胧开报。学使不知其详,毁之。时予在方外,不知也。里中有缙绅先生,不顾也。故知自古毁淫祠者,未必皆淫祠,而淫祠或反不在毁中者何限也。今二忠臣附三圣庙中,临街以居,仅容其身,如赁房然。里人更无发心恢复之者,惜哉!

  医议(一)

  古云:「不得为贤宰相,则为明医。」甚哉!医之难明也。略举数事。

  一曰凉药治损谬。其说盛于丹溪。谓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用知母、黄檗等,谓之滋阴。至今治虚劳者遵而用之。初服,胃气尚强。久之则中寒而食减。阴未滋,阳已竭矣。或曰:泻南方,补北方,经语也。然不知经云「东方实,西方虚」。乃不治东西,而唯泻南补北。肾为肝母。水旺,则金不受熏,而能制木,故曰母能令子虚也。为金、木谋则然,而非概治虚劳也。以王节斋之高明,亦因仍而不觉,岂一时之误否耶?

  二曰炮制失宜谬。今人以童便浸参,曰肺热还伤肺也。《本草》:「参忌卤与溲。」卤,盐也。溲,便溺也。何反用其忌也?又附子者,正取其勇悍之性。亦用童便煮之,至三、五日。譬如用猛将以御勍敌,取其猛也。而损伤其手足,饥饿其体肤,乃使其临阵可乎?夫用药者,宜察其当用与否。如不当用,曷若已之。

\

  三曰认药舛错谬。青皮则以小枳实混之,其枳壳则以香圆混之,石膏则以方解石混之。又另立软石膏、软柴胡之说。犹未也。以五倍子为文蛤,以莲花须为莲花蕊,以山萝卜为沙参,皆舛也。夫青皮入足厥阴经,故陈皮治高,青皮治低。小枳实治胸中药也,何由入厥阴也?余可类推矣。又枸杞子、地骨皮,根之与实,一树也。王节斋分属草、木二部,皆舛也。

  四率意处方谬。古人处方,慎重不苟。所有成方,如「四君」、「四物」、「二陈」、「平胃」等,号「玉笈三十六方」。孙思邈真人传自龙宫,而杂布于诸方书中,各各皆有深意。后人合宜则用,稍为增减出入,无不应者。乃今时处方,或散漫无纪,或任便自用。或惯作平淡庸柔之剂,无大益,亦无大损者,将谓成则归功,败则无所归咎,而不知紧要之疾乃成误害矣。又《王氏类方》,最为精密,而「四君子」易甘草以黄耆。夫临症处方,自无死法。而录刻古方,不宜变换。或古有之则可。古未有,则仍旧为是。

  医议(二)

  古人有言:「服药得当为上治,失宜为下治,不服药守病为中治。」今试举伤寒一科,其难辨者:一最初发热,外伤、内伤,难辨。次之传经,或依次传,或越次传,或乱传,或始终只在一经不传,难辨。或当汗吐下,或不当,或当急当缓,难辨。或变症百出,难辨。差之毫厘,生死系焉,故不服药为中治也。

  且仲景「麻黄」、「桂枝」二汤,后人不敢用,易老以「九味羌活汤」代之。中有黄连、生地,后人又疑而去之。不知「麻」、「桂」专治冬令之正伤寒,而「九味」者则通治四时者也。盖冬发为伤寒,而春则为温,夏则为热也。又复大小柴胡、大小青龙、大小承气等,皆有深意,不可乱用。故不服药名中治,诚哉言也。

  推之,种种杜撰,不一而足。有作药饼,置艾于上,以代灸者。有作药筒,烧而熨之,以代针者。有作「稀痘丹」,与小儿服之,免出痘疹者。有作「生子丸」,而曰孕妇服之则生双胎,其谬妄一至是者。有作「夺命延年红铅秋石丹」,而分三进,一自鼻进,一自口进,一自小便进,其怪异一至是者。皆例之不服可也。惑世诬民,不得不举。唯智者辨之。

  关王会

  杭人好作神会。近岁有于云长公诞日,盛陈驺从,广列队仗,八轿舆神,百乐并奏。门阜、马兵、旗卒、刽手,皆庶人在官者发心当役。路逢神庙,一夫充健步者,办作符官,持帖拜客。彼庙祝者跪禀云:「本神出外,失候。」此犹未甚害事。或一时舁轿人,自谓身不由己,突入富家,端坐正厅,多人舁不能动。主人再拜许施,种种供养,方可举移。又一隶人许充一役,至期,以病不克赴会,遂出狂言,叩首乞命。人愈神之。嗟乎!云长公草芥曹氏非常之厚赂,而其御下人也,又最为有恩。宁肯以区区富室之供养而动心,一夫之失役而深责乎?即有之,则妖邪托名而为祟者也。惑世诬民,渐不可长。今上官知而禁之,宜矣。

  郭 巨

  世传郭巨为母埋儿,天赐之金。夫婴孩之所食几何?夫妇省一匕之食,足以育儿,而何以埋为?母知儿埋,不悲咽而死者几希矣。然则非埋儿也,埋母也。巨纵极痴,应不至此。若曰夫妇穷乏,计无所出,议欲弃儿于道路,忽得金。非得之锄下也。庶几其近之。

  方逊志

  方公忠烈大节,塞天地,贯日月,照今古。吾爱之重之,而不愿世人效之。何也?杀宗族、亲戚、交游数十百人之命,而成此忠烈之名。仁者不忍也,智者不为也。然则忠烈可废乎?曰:人臣大义,焉可废也。不有古人忠烈者乎?为龚胜之不食而死可也,为张伟之饮鴆可也,为李筠之投火可也。又不然,为首阳之采薇可也,为箕山之逊辞可也。况同时死节者,如曾凤韶、王叔英、周是修数公,皆不失为建文之忠臣,而何至此极也?吾是以深惜之。虽然,百世之后,犹足以愧夫为人臣而事二君者。

  酷 刑

  曾子之告士师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今人喜得情,以为明断。然其得情,非但得之以钩距,而得之以刑威也,而又不得其情之真也。吾见为司牧之官,有置磁屑于夹棍中者,有溺渍毛竹而行笞者,有笞至四、五十而不止者,有热铁烙其肤者,有沸烧酒注鼻者。苦毒不堪,势必诬服。故曰得其情未必真也。凡此多有现世受报者。不报,则果在地狱矣。呜呼!吾尝谓《吕氏刑戒》一书,布之千方,传之万世可也。

  星 命

  徐子平氏之视人命也,日干为主,而以余七字中五行之生克、冲合、刑害参之。后人不能纯任五行之理以断,而兼之以星数,非子平本意矣。即子平之精于其术者,亦未必悉中。何以故?寰海区宇,同八字而生者不知其几。即曰时中分刻,八刻之中同生者又不知其几。则每科三百名进士,皆同一八字始得。不然,则无命矣。而八字皆同者,偶见一二于同年录中,于是乎星命之说穷矣。又夫子云:「死生有命。」又曰:「五十而知天命。」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此「命」字,非子平八字之「命」也。不然,则今之日者皆君子矣,皆圣人矣。悲夫!

  风水(一)

  世人信风水,尤甚于命。所以然者,命定于有生之初,而风水则即今可以措置者也。以故信之至切,而求之至勤,罕有能破此惑者。乃往告曰:寒微之家,无力寻地,或崛起高科。世禄之门,百计营坟,或子孙贫窘,至有狼狈不可言者,何也?此理甚明,而惑终不解也,曰:「此必先世久远以来风水之所致也。」

  又往告曰:汉高帝、唐神尧、宋艺祖,其先世乃祖乃父,谁为择天下最胜第一希有之地,而子孙世世得为帝王也。此理甚明,而惑终不解也,曰:「此其先世虽无帝王之想,而偶得帝王之地故也。」

  又往告曰:天文易验,地理难明。且如日食一法,差之毫厘,举国悉见。彼地理者,脉从何来,穴从何结。地不能言,而但取凭于师人之口,果足信乎?又其应也,或远在多载,未见朝安厝而暮现吉凶者,则何所考验其言之得失乎?此理甚明,而惑终不解也,曰:「彼师人者,某公所荐,其术精高。曾为某葬父,为某葬母,皆历历有征也。」则末如之何也已矣。

  复次,甲所葬,乙非之。乙所改,丙复非之。遂有求地不得,而累岁暴露其亲者。有兄弟繁多,曰:此不利长,此不利仲,此不利季。乃潜为己谋,各赂师人,而至于争竞不和者。有地邻他宅,而或张茔在左,李茔在右,或前或后。彼曰伤我,此曰犯我,至于成讼者。皆师人为之也。虽高明贤淑之士,堕于中而不能出。嗟乎!穴在人心不在山。妇人、小子无不知之,而若罔闻。吾不知其何为而然也。

  或曰:风水果无之乎?曰:古有明白真切之言矣。取其无石、无水、无风,无他日为势家侵夺之患,安稳平妥,而人子之心恔如矣。图富贵利达而过为营求,以受诳于师人者,非吾所知也。

  风水(二)

  如上所言,犹有未尽者。秦皇并六王,一四海,尺地寸壤莫非其有。随所择取,谁其御之?又《六经》、子、史皆悉煨烬,而独存卜筮、种树、杂术之书,宁无精于地理者为之经营?而二世遂亡者何也?我圣祖自言:「昔乏葬地,感邻人舍地为茔。而御极之后,侯其子孙以报德。」乃垂洪业于万万世者又何也?

  复次,阳宅风水尤为难通。夫居第可徙可更。若部、院、司、道、郡、县,其衙门厅事,永久如然。而官之居此者,或升或降,或罢或安,或病或死,各各异焉,则风水之说安在?巨室之子孙,贫而卖宅,将归咎于宅之不利也?有富贵人买之,而弥增其富贵者,则风水之说安在?绝嗣之门,有居之而后裔繁衍者。孀妇之门,有居之而夫妻偕寿者。老儒之门,有居之而少年科第者。则风水之说安在?狂言逆耳,唯智者察之。

  怒不可纵

  学使某公,才一生,越次取贡。四生在前者,据格而力争之,曰:「此祖宗定制,何可变乱?」学使大怒,遂停廪饩作缺。夫四生之争,争以理也。善言以慰之可也,而反罪焉,于心安乎?又学使某公,谓诸生言:「人苦不自知。本道有过,诸生其直言之,毋隐。」一生举十二过上之。学使大怒,下学黜逐。此生遂终身流落。夫己使之言,不见听则已,而反罪焉,于心安乎?二公乘一时之怒,而错行至是。先德有言:「人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至哉言乎!

  诳妄立誓

  世人受诬,往往仰天日、指神明自誓。真则可。不真,则毋谓天未必见,神未必知也。一某官典枢要,誓曰:「吾有私,神殛之。」而未免于私,后被逮,特逃于殛耳。一人毁前辈,誓曰:「吾有恶心,当吐血。」后溺血以卒,特免于吐耳。吁,誓何可轻发也哉!

  苏 子

  苏子曰:「武王非圣人也。」至言也。或曰:三王以圣君并称,夫子之所宪章也。苏子何以云然?噫!独不曰「武未尽善」,亦夫子之言乎?「宪章」者,遵一时之王制。「未尽善」者,正万世之大伦。汤之于桀,放之而已,放之犹有惭德。武王以黄钺斩纣头而无惭也,其于汤何如哉?子瞻氏奋千载无人敢道之笔,而曰「武王非圣人也」,至言也。一云:武王未尝斩纣,盖传者误也。

  汉高帝(一)

  汉高帝以淮阴等,诛秦灭项,而有天下。虑其为后世子孙忧也,用吕氏计,而剪除之。其忍心甚矣,非唯不仁,亦复不智。何也?后之几危刘氏者,诸吕也,非诸将也。宋艺祖保全功臣,未闻功臣之为宋祸也。彼高帝者,何以私忧过计为哉!

  汉高帝(二)

  苏子曰:「高帝之不去吕氏者,为惠帝计也。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予以为不然。惠帝之贤,不必帝为之虑也。卒之以人彘之惨,伤心而早殒。然则杀惠帝者非豪奴悍婢也,妒妇也。高帝不去吕氏者,不能去也。如世之所谓惧内也。苏子之评武王则诚然,而论高帝则未也。

  徐居士

  居士不入仕途,不学问,而颇有格言。年既迈,里人举于官,授耆德冠带。则借冠带着之,一日即谢去,不再着也。既寝疾,诸子问曰:「入殓用冠带乎?深衣乎?」闭目不答,徐而曰:「棺材内摇摆去乎?」斯言虽小,可以喻大。今之生前华衮者,亦戏场中之摇摆也。贤矣哉!

  张、海二公

  数十年前,浙直指张翁,面金色,人呼「张黄子」。其出也,驺从不过十余,邑簿典不若也。沿路受状,观者如堵。曰:「孤寒乡民,或豪强所阻,不能一一至吾庭也。」明断不留狱,人呼神明。

  又二十余年,刚峰海公者,以乡进士宰严之属县。时梅林胡公,总制浙、直、福三省,威势赫奕,县官可以军法行事者。公子入杭,所过供帐廪给甚盛。公独寻常一例待之,曰:「吾民穷,吾不能剥民脂膏以媚权要。」胡大怒,然卒无以加公。后受知世庙,赐进士,官至九卿,功德及于民甚厚。

  呜呼!如二公者,岂不真豪杰丈夫,国之股肱,民之父母也哉!

  岳王庙

  岳武穆王墓前,有铜铸秦氏夫妇,及万俟等三身,反缚长跪,以示戮辱,今忽不见。夫桧逆党仇敌而主和,害忠良而误国,千载犹有遗恨。而人顾有撤其丑像者,得非冥报尽而然欤?予童年时,见有裘姓者,大言曰:「当其时势,不得不和,桧无罪。」夫兀朮畏武穆如天神,正谋北遁,以避其锋。何谓不得不和?此实桧之流类耳。予虽年少,心大恶之。吁!若冥报已尽则不必言。如其未尽,必有复铸其像者。

  儒昧当务

  宣圣,儒之宗主,青衿之士所当朝夕礼拜而供养者也。乃舍之而事文昌,则尽其恭敬焉。事文昌非不善也,而其心则在富贵也。《六经》、《论》、《孟》,所当朝夕信受而奉持者也,乃舍之而持《准提咒》,则竭其虔诚焉。持《准提》非不善也,而其心则在富贵也。夫富贵在天,圣有谟训矣。在天也,文昌、准提何与哉?

  睢阳双忠

  张、许二公,力守乱城,城陷而死。万世而下称「双忠」矣。独惜其杀妾、杀仆以飨士,又括城中妇女食之。妇女尽,又括城中老弱食之。所余才四十人而城陷。夫一仆一妾之肉,不足以供百夫之一餐。己受城隍之寄,城陷,则举家死之可也,合城死之可也。又何至括城中之妇女老弱而杀食之?若曰不杀食亦死于敌人之手。然杀食之余,所存才四十人。夫项羽之屠城,白起之杀降者,未必尽尽城中之百姓而仅存四十也。乃先杀而食之,可乎哉?嗟乎!忠有余,智不足,盖学问之功未至也。吾是以深惜之。

  冯道(一)

  冯道历仕五季,其人品之卑恶陋劣,昭昭于古今人之论列久矣。今世李、曾二君,为之赏赞。赏赞之太过,则非也。譬之一女而更数夫,可以为贤女乎哉?而亦有可取者,其治家也俭,其事上也敬,其待下也慈。则恶虽不可掩,善亦不可没,所谓恶而知美者是也。

  彼二君之于道也,当曰:道之失节,其大亏于人臣之义不待论矣。亦有可取者,失节之人,必贪婪无厌,而道廉;失节之人,必侈肆无度,而道约;失节之人,必上媚其君,下愚其民,而道亦有良言以悟上而安下。大行虽玷,小长足称。不得为节义之臣,而亦可以为善良之士也。此则公心之谈,不易之论。而何至奖之为菩萨之等流,誉之为今古之豪杰?此忠臣义士所以扼腕而不平者也。故君子之品题人物,必合乎天理,协乎人情。不随俗以依阿,不矫枉而过正。

  冯道(二)

  或问:子不取冯道矣。梁公事武后,不几与道等乎?曰:梁公终竟反周为唐,是其臣武氏者权也,功足以赎其过也。道之历事五季也,甲亡则归乙,乙亡则归丙,从则顺之以终其身,未闻其反丙为乙,反乙为甲也。或曰:管仲不死子纠之难而相桓公,夫子何以仁之?曰:仲之九合一匡,泽被当时而垂后世,亦如反唐之功,赎过而有余也。道何功之有?纵有微功,过大功小,狄、管二公未可并论。

  示童子三事

  一者习举业,非只是望取科第。读圣贤书,须要学做圣贤。孟子云:「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羡汝达,不瞋汝穷,唯愿汝无愧于二「善」字也。

  二者做文字,非只要哄试官,叨进取。文字即是本人精神心术。艰险怪异,小人之文也。正大光明,君子之文也。得失自有命在,不可见有艰险怪异而得者便效之也。

  三者从师,非只要学文艺,要以德行为本。但教我以文艺,而不教我以德行者,非贤师也。若遇贤师,须亲如父母,敬如神明,终身依附可也。

  古文、时文

  有颠倒为称,而人莫觉者。以古文为时文,以时文为古文是也。何也?今士子所作应制举业文字,皆命题于《学》、《庸》、《论》、《孟》、《易》、《书》、《诗》、《春秋》、《礼记》,则二帝、三王、周、孔、颜、孟诸圣贤之言也。而士子作文,如画工写真,一一若诸圣贤口中流出,岂不谓之「古文」,而反称之曰「时」。今古文者,若传若记,若辞若赋,种种所作,随代不同,随人各异,皆目前事,岂不谓之「时文」,而反称之曰「古」。嗟乎!文亦何古何时之有?但其不悖于理,有利于人,正大光明,庄重典雅,达之天下而无能议,传之万世而不可易者,皆古也。抽黄对白,竞巧争奇,于理不协,于人无益,艰险诡异,而读之不可以句者,皆时也。唯诗亦然,岂必合选诗之格而即谓之古体,五言、七言之律而便谓之近体乎哉?此二论者,必大不惬人意,而吾无恤也。

  顾厨俊及

  士无乐乎其有名也,况联声接誉,号召于乡闾,而推重于天下,尤非士之所宜有也。顾厨俊及之名,时人羡之,而识者忧之矣。范滂氏之言曰:「吾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善同其清可矣。恶同其污,何分别太甚,而示人以不广也。曷不曰「善善同其清,使恶者同归于善」乎?或曰:八元八恺,以至周有八士,古今称之。顾厨俊及何独为不可?然彼之三八者,一门所生八子,而复八子皆贤。人以为罕见而称之,何害焉?今四八者,乃异姓殊方之士,萃聚而显名于一时。善疾恶,则恶亦疾善,朋党之所由生,而大祸之所由起也。是故上士无名,中士避名,下士求名。

  唐 文

  俗有恒言:「唐诗、晋字、汉文章。」近似而未确也。字无关于世道。古人云「心正则笔正」足矣,奚以工为?置弗论。夫子曰:「诗可以兴。」今之诗,去三百篇甚远,安望其能兴乎?王弇州之言曰:「诗真无益于世哉!」置弗论。

  至于文,汉最近古,其文浑厚朴茂,则诚然矣。然文贵有大议论,驰骋上下,足以抗折百家,辨驳是非,畅快心目者,则唐为胜。文贵有大理致,崇正辟邪,可以继往圣而开来学,则宋为胜。斯二者,汉所不及也。孰曰汉独擅文章乎?子瞻赞退之曰:「文起八代之衰。」确论也,通之百世而不易也。晦庵之赞《西铭》曰:「某有此意,无子厚笔力。」确论也,质之先圣而不虚者也。

  今之文何如?曰:今文如示儿之晬盘中所示,有价值数文钱者,有价值百千两金者,无定也。亦置弗论。

  烧香祷愿

  予未出家时,上元日,随众致香于吴山之三官庙。于时士女杂沓,祝祷之声如雷。听之,则求财求官,求子求寿者。予再拜长跪而祝曰:「此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愚何德而敢望福?福愿加于有德者。其贫穷,我固安之也。」于是归而书古诗一律于中堂。诗云:「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为求处处田禾熟,唯愿人人福寿长。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四方平定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相传是邵尧夫作,而未知是否也。呜呼!人人作如是心,不必官府治之,而天下太平矣。

  舍宅为寺

  唐白侍郎,舍所居作伽蓝,号香山寺。宋张驸马,舍所居作伽蓝,号张家寺。近嵊县诸生周继实祖居,原佃某寺者。因复还为寺,而自徙他处,此尤人所难。盖二公贵宦,而周则贫儒也。彼占寺为宅者独何心也?虽然,占寺为罪不待论矣。有力大人,从而恢复之,夺宅为寺,是诚盛事,而有说焉。若夫昔曾占寺者在于百年之先,而今被夺宅者在于百年之后。是造业者幸免,而无辜者遭殃。投僧之悦,而乖佛之慈矣。然则宜何如?核其实,倍增其价,而善言以慰谕之可也。

  家 谱

  六道虽同具四生。而化生之人,自二帝三王以来罕见也。则谁非二帝三王时父母所生也?又推而极之,自劫初以来,所从出之原一也,而何必以家谱定世家乎?尤可笑者,王姓、曹姓之家,谁肯认曰莽、曰操者以为祖乎?李姓、杨姓、蔡姓、秦姓之家,谁肯认曰林甫、曰国忠、曰京、曰桧以为祖乎?则在德不在世家,亦明矣。狄将军不认梁公,孰曰武弁之士无贤人君子乎哉!

  西伯阴行善

  史称商纣拘文王于羑里。散宜生之属,求有莘氏之美女,并二奇物以献纣,文王得释。此臣下所为,于文王无与,不足论。至于云:「西伯阴行善。」「阴」之一字,不几于诬圣人乎?夫子赞周曰「至德」。而「阴行善」,则阳为服事,密怀剿灭矣。文王固有是心哉?若曰「西伯弥行善」则可矣。

  诸葛武侯

  或曰:武侯才过淮阴,而迄无成功者,以淮阴平日名太微,而武侯平日名太着也。是则然,而以此尽二公则未也。兴亡自有大数,无专恃智力之理。司马之才不及淮阴,而并三邦,成晋业之一统者,皆天也,非人所能为也。又昭烈将终,谓武侯曰:「嗣子可辅则辅之。不可,则君宜自取,毋令他姓得之。」有谓昭烈以是激武侯,武侯不得不效力。此说非是。昭烈明知嗣子之愚,令武侯自取者,此实语也。而武侯之精忠贯于日月,其曰「臣敢不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者,亦实语也。不可以常人之情度古人,而妄议之也。

  子 张

  孔门诸友之论子张也,或曰「难与为仁」,或曰「然而未仁」。岂张固不仁之人乎?非然也。仁者心之德。抑子张才高志广,而简点稍疏。盖微讽之,非大贬之也。观其论交之言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议者病其过高。然此正仁人长者之慈悲德量也。若曰彼虽言之,未必能耳,则可。病其言过高,则不可。又其言曰:「士,见危授命,见得思义。」「执德弘,信道笃。」孤峭刚直,懔懔乎有子路之果、原思之廉、闵子之介。曾谓外饰容仪,而中无操守者,能如是乎?故知圣门之贤者不可轻议。

  讲道学

  或问:今世道学先生,有敬信之如神明者,有非诋之如草芥者,孰是而孰非欤?曰:皆非也。夫子云:「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圣人忧学之不讲,而今人非之可乎?但宜察其真实处何如耳。口如是,心亦如是,身亦如是。是全体圣贤,日亲之犹恐其或后也。口之所说,与心之所存、身之所行,了不相似。是商贾之辈,远之唯恐其不早也。而可等视乎哉?

  人告晦庵先生:「正心诚意之说,上所厌闻。」先生曰:「吾平生所学唯此四字。」又蔡季通临贬,而志不少挫。又尹和靖入试,见题以正士为伪学,不对而出。又一贤者云:「自幼习读《二程遗书》,未委是伪非伪。如以为伪,不愿考较。」讲学诚如数君子,是之谓真道学也。吾唯恐讲堂之不宽,讲徒之不众,讲时之不久也。而可议其非哉?

  降 僊

  世人取桃木作乩以降仙,然多精灵不散之鬼。其能诗能文者,则在生聪慧人,滞于鬼录,而未及受生,随符请而来,非真仙也。间有真者,予少时曾闻之先君。静庵胡端敏公,方儿童,值仙降,人问:「此子读得书否?」曰:「读得。」「做得官否?」曰:「做得。」「作何等官?」曰:「官至刑部尚书。」后果然。定官职于童时,而毫发不爽,其真仙矣。又予未出家时,读书于月堂庵,有周春江者降仙。其诗高逸,所言事皆验。虽未如端敏之奇中,亦非近日之孟浪矣。一友降仙园中,能诗,有同韵八律,皆媚灶语。偶问及予出家事,亦用前韵相讥刺。予还就彼韵刺之,且曰:「君真仙,当再有以见答。」卒无答。而所许人科第、官爵,悉皆不应,其非仙可知矣。

  夫乩之用桃者,以桃为五木之精,鬼所畏也。鬼乃为桃制。既曰仙,顾如鬼之受制于桃乎?而附桃为灵者,亦必假生人之精气。则久久为之,于人有损。夫《易》,卜筮之书也。士君子何以不问休咎于《易》?又《易》曰:「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奈何从事于桃乩也?舍圣经而崇鬼道,亦惑之甚矣!

  信巫不信医

  《内经》以信巫不信医,列于五不治。而杭人尚巫,乡村为尤甚。凡有疾也,或求签,或灼龟,或问筄,或占易课,或打水碗,必询审有祸祟否。彼师巫随其胸臆,或曰犯某神,或曰冲某鬼,或曰先亡亲属求食,或曰带血阴人作殃。病者思之,稍涉疑似,即便信受,一依所命而设祭祷。《药师经》言:「宰杀众生,呼诸魍魉,请乞福佑。病者无益,杀业具存。」偶尔病痊,其惑弥固。乃至产育、痘疹,与鬼何与?亦复信之。

  予家近菜市桥。桥东失火,立桥而观者如堵。救火官至,一时驱逐。桥栏崩,水溺石压而死者数十人。横亡之魂不散为祟。予及诸善士等,为之诵经礼忏,瑜伽施食,以超荐之,渐得平复。而丐者于夜深时,潜伏桥堍,裸体披发,俟行人孤孑者,作鬼啸声逐之。被逐者惶怖疾趋,或遗囊橐,急取以去。其人归家,因惊得病。问之师巫,曰:「桥鬼所著也。」抑何可笑!

  孔子请讨陈恒

  宋儒胡氏之言曰:「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仲尼此举,先发后闻可也。」甚哉!胡氏之迂也。胡氏不足论,而今尚存其说于《集注》,为可惜也。当是时,夫子已告老,道在而权不在焉。军国大务,焉有不告于君,而动干戈于邻国者?又岂有君曰「告夫三子」,违君命而不告者?鲁之权独擅于三子,三子不可,而夫子虽圣,亦末如之何也已矣。予少时于悟空寺见有降乩仙者,岳武穆公也。一生云:「公当时亦失策。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十二金牌不赴召可也。」公以乩振几三下,作字曰:「君辈真白面书生耳。吾不从君命,将士孰从吾命乎?」此天理人情之至也。甚矣!胡氏之迂也。或曰:非迂也,胡氏录有全文,晦庵盖断章取义也。

  讥贬语不可轻发

  一学使试士,有文中用「也与哉」三字者。学使大怒曰:「何有此等文法?」将黜之。傍一生曰:「不可黜也。《记》曰:『我吊也与哉?』《论语》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则古有明文矣。」学使默然。因思古有言孔子无兄弟者,一童子应声曰:「何得云:『以其兄之子妻之。』」言者默然。又一友人园中作曲水流觞,扁其亭曰「畅叙幽情」。有数生入园见之曰:「何取义之俗也?或作『飞觞』,或作『流杯』,可也。」友人适在园,趋而谓曰:「『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此何人语也?」数生默然。故知轻言讥贬不可不慎。

  假方误人

  有居士患泄泻,久疗不愈。一僧云:「吾有方,但须陈年黄米一升。」居士与米,药成,乍服即愈。余以施患者数人,亦愈。究其方,唯米一升,入巴豆百粒同炒,去豆,用米为丸而已,外无余药。予未敢信。后予甥亦久泄,从居士谛问觅方。居士复询彼僧,答如前。依方修合,才一服,腹绞痛大下,几毙。此僧盖恐人得其方,故以假者示人,而不知为害一至此也。悲夫!

  避 嫌

  注《论语》者曰:「避嫌之事,贤者且不为,况圣人乎?」「贤者」二字不妥,当云“大贤且不为」可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乃至叔嫂授受不亲,礼也,非专为不贤者设也。故鲁男子闭门不顾邻妇,古今称其善学柳下惠,未闻病其为不贤也。是知不避嫌有二:非超情离见大人之境界,则越礼犯分、小人而无忌惮者也。故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放君大异事,如之何可以常人为之,而曰吾贤者不应避嫌也?

  烹 刑

  呜呼!烹刑起于何时乎?郦生说齐王下之。淮阴进兵,齐王怒,烹郦生。韩生讥项王「沐猴而冠」,项王怒,烹韩生。夫刑至于死,极矣。烹之惨毒,甚于斩首,亦甚于碎身。齐、项终于灭亡,花报也,果在地狱也,固无足论。所可惜者,悲矣哉,郦生乎!胡不栖迟山谷,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掉三寸之舌以博功名乎?悲矣哉,韩生乎!胡不三缄守分,自保其身,而横为讥刺以构斯难乎?东门黄犬之嗟,我不为恶之叹,千载有余恨矣。呜呼伤哉!

  惜 福

  万历初,道学诸君子,设讲于公孤山。饭食时,阳和张公,与朱孝子渐逵同席。阳和仅食猪肉数脔。朱劝请食鱼,又劝请食鸡。阳和曰:「鱼、肉二味足矣,鸡决不敢奉命。」嗟呼!阳和以世家子,状元及第,而惜福如是,谓志不在温饱者非欤?有居小宦而穷奢极欲,陈十二席,则十二童子各执金壶侍侧,不免于败,宜也。可不戒乎?

  孟 子

  或问一生:「孟子之时,周尚为共主也。其谒齐、梁诸君,或曰『保民而王』,或曰『于王何有』,或曰『是心足王』,或曰『王犹反手』,或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诸君王,将置周天子于何地?夫子曰:『吾从周。』而极赞管仲之尊周。何孟子不然?」生无以对。予谓此时势使然,虽圣贤不能违时而逆势也。夫子生于周衰,而孟子又当其衰之甚矣。列国之僭称王者已几过半,周仅寄空名于一线之未绝耳。孟子之意有二:一则阐扬自古王天下之大道,一则杜绝无道求王者之狂心也。文、武、成、康之泽湮灭几尽,如灯欲烬,如日欲沈。夫子而处此,亦无如之何也已矣。以是而咎孟子,不可也。

  茅 容

  客访茅容,坐久,闻内有割鸡者,意谓必啖己。及具饭,唯粝饭菜羹耳。杀鸡为黍,奉母非奉客也,客大感叹。容之贤,加人一等矣。大与容反者,吾见二人焉。一俗士,竭甘旨以供妻母,而所生母则吝心于一笋。一僧人,尽绮丽以供幼徒,而所生母至寄食于他方。吾不知其何心也,悲夫!

  

  ·清凉书屋点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