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晚清民国时期,佛教界出现一些脱离世间的倾向,佛教变成专门为超度死人的仪式,佛教徒被人称为“避世主义者”。为此太虚大师高扬人间佛教思想,主张佛法要化导人间世,要改善人间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间佛教也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思想,虽然高僧大德对人间佛教的解读或有出入,但都希望能将佛法融入现实生活。其中,净慧长老倡导的生活禅理念,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在特定人群内影响深远。每年夏季,海内外有很多青年学子前往特定寺院,参加生活禅夏令营,体验生活禅的理念。净慧长老认为,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核心精神可用八个字来表示。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办事禅的意思就很近似于我们提的生活禅,不过生活禅的含义更广,它所要求的不仅是把禅落实到工作、办事中,而且要将禅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的天地是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社会生活,有家庭生活,有道德生活,有情感生活,我们要让这一切生活的领域里都充满禅的精神、禅的喜悦。那么,修学生活禅有哪些要点呢?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这是说,我们要把信仰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第一步要使信仰生活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举心动念、所作所为都要依据五戒、十善的原则,使我们的人格在信仰中、在生活中成为完整的人格,而不是分裂的人格。不能在寺院里或打坐时是这样,到生活当中又是另一个样子,那我们永远都不能与佛法相应。第二步是要以信仰化生活。我们要用信仰的原则、用佛法的精神,去逐步提高生活的品质,改善生活的环境,这样我们生活的品位就提升了。这当然包括物质方面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使生活的内容、生活的品质趋于净化、趋于完善、趋于崇高,要使那些低级庸俗的趣味、对感官享乐的贪求逐渐被涤除。由此,我们就会有和乐的家庭生活,就会有完美高尚的社会生活,那我们就有可能逐步实现佛化家庭、佛化社会。
我们修行要时刻不离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处理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可见当下这一念事关重大,十法界的形成都从这一念开始。我们要让自己的每一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在无明烦恼刚要萌动时,就要用智慧的光芒照破它,不可随它迁流。古德所说“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就是觉照当下一念的方法。我们如果能把修行落实于当下,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到腊月三十会手忙脚乱,不必担心最后一息不来时会前路茫茫。因为当下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当下不等于是这一念,这一念过了,下一念还是当下;当下就作得主,时时处处就能作得主,这就是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能做到这一点,何愁生死不了,何愁烦恼不断,何愁圣果不成呢?所以各位,包括我自己,都要用“把修行落实于当下”这样一个高标准来勉励自己、约束自己。照这样去修,那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一切场合都能成为修行的道场,那就像佛典上说的“处处总成华藏界,个中无处不毗卢”。
释迦牟尼佛应世说法,是要教化世间、净化世间,使这个有着缺陷和烦恼的世间变成美满清净的人间净土。这是佛法住世的一个根本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佛法就将被束之高阁、毫无用处,佛经也就只是一种古董而已。晚近以来佛教界出现了一些脱离世间的倾向,佛教成了专为超度死人的仪式,佛教徒被人称为“避世主义者”。太虚大师为此高扬人间佛教的思想,主张佛法要化导人间世、改善人间世。太虚大师的思想现在成了佛教的主流,我们都应该顺应这一主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理解佛法、修行佛法,去建设这个世间、改善这个世间,并觉悟在这个世间。六祖慧能大师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讲缘起,就是说任何个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各种条件而独立存在,万事万物都互相影响、互相关联。因此我们修行就不能离群索居、闭门造车,而应该将自己的修行与救度众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与一切众生同忧同乐。或者有人会问:这样我自己还能得到利益吗?当然能,而且还会得到大利益。因为,菩萨就是在利他之中实现自利,在觉他之中完成自觉。同时,我们能够将个人融于大众,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学佛的人也不会被误解为逃避现实、消极厌世。
上面的四点,既是生活禅的要点,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修行一切法门的要点。总起来讲,这四点可以概括为我们提出的作为生活禅宗旨的那两句话:“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们觉得这八个字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菩萨的根本精神,揭示了佛教在这个时代所担当的使命。觉悟人生就是智慧的体现,奉献人生就是慈悲的体现。我们既具有高度的智慧,又能有广大的慈悲心,奉献精神,那我们就能在当今时代把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形象很好地树立起来。
如果我们每个佛教徒都能成为积极向上、积极奉献的人,那我们在社会上就不会受到人家的讥嫌,就不会被说成是消极厌世。所以说,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看起来很平实,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我们拈出这八个字,一方面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也希望认同生活禅的人都以此来勉励自己、要求自己。我赠送给各位的没有别的东西,就是这八个字,希望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本着“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精神去生活、去工作、去修行。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