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禅与如来禅
一般而言,我是将祖师禅与如来禅统归于圣解脱道,而事实上此二种禅观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如来禅为第一期佛教思想中的行法,此种禅观为佛陀亲自指导下的嫡传弟子所亲自教导者,此中有针对佛世时代外道行法的弊端而行矫正的时代性特点,以及佛陀所强调的技术面。逮自第二期佛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印度各派之行法中兴,再加上时空因缘之变化,佛教教团中有志之士,重新综合梳理出因应新时代的需要,以及教理上的延伸所产生的新时代更为完整的禅观行法,此部分便是「大乘瑜伽行法」,在中国即称为「祖师禅」。兹将其中差异分别叙述如后:
一、行法次第不同:如来禅为「自因向果」修,亦即如何泯除世间的各项干扰而行心定之功夫。
祖师禅为「果觉因心」,一者,以思维完整明白修行次第,及修行目标;二者,可以知见为之勘订;此皆与如来禅有大相径庭之处,故祖师禅在资粮道完成之后,即首破根本无明。
二、行法目标不同:如来禅的目标是在出离此世间结构之错误,目标唯是出离,而出离后又如何?未能有明确之交代,为此出离,行者即已忙得不可开交; 其果即以证阿罗汉为极,而不言国土之存在。
祖师禅则不同,其目标乃入法界、证法身,「证法身」意味得菩萨种性,预入如来种性之谓,而「法界」更是国土之归宿;所以,祖师禅以其果德标的之明确,故能发起果觉因心的行法。
三、果地的位次不同:阿罗汉有七信位(破我执无明)与九信位(双破我、法二执之无明); 此中无论如何仍缺十信位,于行法中尚难勘破五蕴皆空,不但技术面未达纯青,于工程面更不知如何奋进! 唯此时已能粉碎虚空,破「世间结构」之迷执,但无法架构「出世间」之结构!
祖师禅则在架构「法界结构」以及法身的诞生与存在方面,有明显之工程面,并在「十信位」中做好入法界的预备功夫!此中对两世(世间、出世间)的对比与陈述,正是佛陀「出」世间的一大事因缘!
在中观论派的经典中无非皆在陈述此一论证,并于理、事之间,架构两世间的转换桥梁!以此桥梁故果地位次有十信位(阿罗汉唯四果、四向位),用以明脱离世间结构之层次。另有「法身四十一位」的无限延伸,以达止于至善以后的永恒生命状态!!
古德对此有所觉知,故有此祖师禅、如来禅之议,然以如丧考妣而无法言说,是所遗憾! 今有所感,略述一二,以慰列祖列宗之苦心孤诣,用相呼应耳! 详已在各项指导中详析之!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