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置心一处中,如何而能内省自观心,关键在前行期中是否落入死心之败相!
死心是指在前行期中训练时,不能明白确知息出息入,但是灰心泯志,乃至于息出息入间,无有生命力能确认息的出入,可是息出或息入极长,唯是一、二出入,已过时辰无数……此是野狐禅、枯木禅;故在训练时,宜从数法一、二、三……至十,或至随法一、二,一、二,一、二……如是训练明明白白,但知息出息入清清楚楚,绝不可掉入空亡坑,此乃前行训练之要务!
唯其活心,方能参禅。于置心一处中,活心是能观,尘识是所观,所观唯尘,故曰心念;若所观为尘识,则是综合法尘而非识,既非识,则心念难知;于综合法尘中能观之心、所观之境,已非单纯心念,而是概念或意识形态,此非目前之初机行者所能修也!
故以活心为能观智,所观识即是心念;此时禅宗之心性学已发其端倪,唯行者但行之,未知其所以然……今既言明,理下当知活心之重要性!因此能观智之作用称其为观照。观照行法有初、中、上三法:
初法曰「观照」,乃搜寻意。
中法名「照住」,有锁住意。
上法称「照见」,即明白意,彻底了知其所由及明其去处。
蕴是自从明白净识之用的初果向而起观照时,蕴即起作用;唯其作用尚粗,未能细察心念之变化与无常,故称初果向。
当此禅人之活心能了知心念之作用变化与无常状况时,已入初果位……然,此时唯知识流迅速,且此时之心念流窜无法停歇,五蕴轮转迅速无法止息……此种现象皆是单纯境尘,非是综合法尘;此单纯境尘的捕捉仍有困难,但可知识之作用──即心念如流,运转不息……由此,即可达三果向。
照住的作用乃从三果向到四果向,在照住的过程中,心念的移动,从色,到受,到想、行,乃至形成识,都能步步清楚、站站分明,步骤节次完整而明白。此中,五蕴流转能够明白,且识的形成亦皆清楚,唯舍不下形成之识,无法破无明;若能够舍此所成之识,即破无明,可证三果──此时,五蕴皆空,乃照见之境也!
舍受是破我执无明证七信位;舍所成之识,是破法执无明证九信位;唯至九信方能保袵;能保衽才能十信满心进入法界,是为证根本智,住菩萨初发心住位,为法身菩萨之住处也!从此以去为法身行法,乃称菩萨住处也!
是中,由根本智转后得智,在四住位;后得智转自受用法乐智,在七住位;自受用法乐智到「初地」方全转他受用法乐智; 七地以上,有功用行圆满,证无功用行为修得;八地之无功用行为报得;此后,为法师位,直到「十一地」;「十二地」为妙觉位,此乃菩萨住处,非凡夫思量所及也!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