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诸行
时,有异比丘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意?是比丘作是念已,从禅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意?」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契经 杂因诵】
通常,生命的反省肇始于承受无可奈何的苦迫。一般人对苦的认识是相对于乐的,或是精神、或是肉体上的苦。佛陀当然认同这些很浅显的事实,也曾以相关的法义教授比丘们。但在正法的胜义中,诸所有受悉皆是苦!理由是一切诸行无常。
向来佛教的法师解释诸行,总是广说宇宙天地万法,举凡四季轮替、大江东去、楼起楼塌、社会变迁乃至意外事故,全是诸行无常。偏偏最重要的关键被有意无意地遗漏──苦是众生所承受的。
无常故苦。这是佛陀再再强调的,但何必去担忧:被寒冬所取代的秋季感到落寞,或由高处跌落的杯子承受剧烈的恐惧与痛楚!究竟是谁在受苦?事实上,在《契经》之中从不曾将那不着边际的宇宙万法纳入诸行,它们无关痛苦的究竟解脱。何谓诸行?直接从《契经》寻求合理的解答,要比各凭想象来得务实。
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契经 五阴诵】
五受阴的运作是诸行,五受阴的变动不安令众生痛苦。
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契经 六入诵】
感官的活动是诸行,感官一再地承受刺激令众生痛苦。
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契经 杂因诵】
生命的行程(因缘法)是诸行,无止尽的轮回令众生痛苦。
五蕴、六入、缘起是众生自己生命的内容,生命本身的无常是众生自己经历的,它们引生的苦是众生自己承受的。五蕴、六入、缘起这些生命活动所引生的无常变易,才是佛陀所关心的诸行;佛陀所教导趣向解脱的法,只与五蕴、六入、缘起这些「诸法」有关。
何以诸行的无常是苦?如果生命永远保持相同的状态,儿童就不可能成长、四肢就不可能活动,幸亏生命的状态是无常!为何佛陀这般庸人自扰?
无常故苦的观察既深邃又透彻,纵使生活中仍有乐受与不苦不乐受,但鸟瞰生命洪流,这一切无非都是不常存、不安适、不自主的泡沫。不常存、不安适、不自主就是苦,不只欢乐时光与快乐感受是无常,整个生命的存在与活动都无常,都不能常存、不得安适、不由自主,因此谓之苦!
佛教徒总是劝人体会无常:最亲近的人死了,劝以人命无常;遭受重大打击,劝以世事无常;身家财产付之一炬,劝以万物成住坏空。虽然它们的确与众生息息相关,但解脱不能由这些枝末下手:公司的营运危机终于渡过了,回到家中却仍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困扰;行脚僧斩除了对住处的依恋,却忘情于云游;瑜伽师断绝一切外缘,却耽溺于禅境。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佛陀不兴这种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徒劳挣扎。
唯有从五受阴、六入处、缘起法这些「诸行」的无常下功夫领解、体会,才能彻底解决生命本身无常、苦的困境。
色是生灭法,受、想、行、识是生灭法。知色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色,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识。【契经 五阴诵】
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契经 六入诵】
传说,外道舍利弗在市街遇见乞食的马胜比丘,见他威仪佯序十分景仰,便向他询问师承及所受的教法。马胜比丘仅说一偈,便令舍利弗开悟见法──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在当时,整个大环境都弥漫着探究生命真相的气氛。谈诸行,立刻明白指的是生命的运作、感官的活动;说生灭,马上体会到生命无法被掌握的无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则是解决之道。这就是悟入真理的契机、就是舍利弗所见的法、就是使得舍利弗改投明师的原由。
理解生灭诸行的内容为五受阴、六入处、缘起法,是见法的必备条件之一。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