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观心感触

发布时间:2024-01-18 09:22:41作者:药师网

  观心感触

  佛说一切法,为治众生一切病,心若无烦恼,何用一切法。虽说八万四千法,总不离心法,不论大小二乘,禅净律密,终归于观心一门,方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愚自鲁钝,虽知观心之重要,却始终得不到要领,今自述其感触:一变二乱三烦四脏五密六妙七净。

  一变:虽知一切法,皆依真如本性,因缘幻化而生,故名无生。但自观其心:却是变化无常,生住异灭,无法体悟常住真心,就像《楞严经》所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

  二乱:无始劫来造恶不断,惑业障重,贪瞋痴不减,戒定慧不增,故自观其心:发心不坚,生死不切,心无定力,有是有非,有爱有瞋,有彼有此,故其心自乱不能得定,若要彻底,应像六祖大师所言:「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方是究竟。

  三烦: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最大痛苦,便是无知,故自观其心:众生不知佛性,更不知佛性具足一切、能生万法。弃自性不顾,反向外攀缘不止,以致尘劳不断,造业受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复一世,永无宁日。若能如《坛经》所云:「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便可止息烦恼。

  四脏:经云:「人之初,性本善。」为何良知良能被蒙蔽,而自私自利被引发,故自观其心:众生被妄想、执着所遮盖,其想不真,却贪爱执取,忆想拥有,执着故生,但佛性是至善慈悲,故《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故应发心不退,上求下化,以报佛恩!

  五密:心是法界最秘密之事,因不可议论、不可思量,故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今自观其心:《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心生好恶之念、顺逆之境、苦乐之事、善恶之法、正邪之见、净染之意、净秽之土、迷悟之差、圣凡之别,故说万法唯心所造。惠明禅师问六祖大师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祖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自家珍宝,吾却不悟,实在愚迷。

  六妙:心无形无相,似有非无,说有不可得,言无却能知,奥妙难解,故自观其心:心有真妄,真妄本是一心。妄心本无,故不可得;真心本有,却可证得。息妄显真,迷真起妄,一切法本如来藏,故《楞严经》云:「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七净:六祖大师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诸法寂灭相,故本自清净,然自观其心: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故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忆念过去,妄想未来,执取现在,分别对待,故生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愚三心未除,四相不离,四见犹在,故烦恼依在,狂心未歇。

  达摩大师《破相论》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心即念,故一念迷是众生,一念悟即佛。行者当念念清楚,念贪知贪、念瞋知瞋、念痴知痴、念恶知恶、念善知善、念邪知邪、念正知正、念染知染、念净知净、念佛知念佛、诵经知诵经、坐禅知坐禅、散乱知散乱、昏沈知昏沈、懈怠知懈怠等;念念分明,自能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愿同见同行者,互勉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