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朱汉民《湘学通论》: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

发布时间:2022-11-13 09:12:21作者:药师经问答网
朱汉民《湘学通论》: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 中华传统学术文化博大精深,既体现为不同时间形态而波澜迭起的历史学术思潮,又体现为不同空间形态而风姿各异的地域学术传统。“湘学”就是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地域化形态之一。

湘学研究的历史已经很久,早在南宋湖湘学术兴盛之时,湘学即开始被学界关注并成为学界思考、讨论和研究的对象与话题,朱熹的《知言疑义》就是一部研究、评论湘学的著述。由于清代湘学的地位空前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留下许多的文献与论著,因此,湘学研究更是受到此后学界的关注,相关的成果不断涌现。

但是,面对诸多的湘学研究成果,我们感到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特别是作为一门中国学术史的分支学科的湘学,还有一些基本的学术范式、学理构架均没有建立起来,因而也就没有能够回答和解决如下一些重要问题:作为一门中国学术史的分支学科的湘学,湘学体现出的中国学术史的共性是什么?作为地域学术形态的湘学的个性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确立、如何看待湘学的共性和个性?正是这一基本的问题意识,启动了我的《湘学通论》研究与写作。

确实,要“通论”作为一门中国学术史分支学科的湘学,就必须把湘学与中国学术史结合起来。湘学是中华学术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渊源、形成、演变、发展均是在与中华学术文化的大框架之中,并且与其他区域学术形态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发生的。故而,无论是其他地域的学术在湖南的传播、衍化、交流,还是湘学学者在其他地域的交流、传播,均是本书研究的内容。地域学术形态的研究切忌将其孤立化,必须坚持以湘学与中华传统学术关系相结合作为原则和目标。一方面,作为中华学术体系组成部分的湘学,总是随着中华学术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形成、发展地域形态的学术思想,并且具有中国学术史的一般内涵,能够对中华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另一方面,湘学作为一种地域学术形态,具有“湘”的地域因缘,其演变发展有着明显的继承性,表现出区域学术形态的特质,故而也要充分把握湘学的地域性特征。

湘学与中国学术传统的关系,既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是一种个别与普遍的关系。湘学体现出的中国学术史的共性与作为地域学术形态的个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本书的任务是对“湘学”做一贯通全局的概述,展开对湘学作综合性的研究,就必须将湘学与中国传统学术关系作总体把握。因此,本书所重点研究的问题有两个:

其一,湘学学统问题。纵观绵延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学术史,几乎每个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潮,均在湖湘大地传衍。如两宋时期的闽学、浙学、赣学就先后传衍于湖湘大地,对湖湘学者的学术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又如明代,盛行于长江流域的阳明学(具体又包括浙江王门、江右王门等)、湛学、东林学在湖湘大地传播,对当时湘学亦产生很大影响。清代同样如此,乾嘉汉学的吴、皖两派,另外常州派、桐城派等当时主流的学术形态,均在影响着湘学的学术形态与知识旨趣。

既然如此,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就产生了:是否有着一脉相承的湘学“学统”?湘学经历了一个产生、演变、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并在此历史过程之中形成了湘学学统。实际上,当我们将这一学术传统相继的不同学者、学派、学说统称为“湘学”时,就是强调这些不同时代的学术之间有着一以贯之的“学统”。我们认为,作为“湘学通论”的著作,必须重视湘学的学统问题。区域性学统是由奠基学术、开创学派的学术宗师与传承学脉、发展学术的后学构成。那么,学术宗师与后学之间的脉络、系统必须靠“学统”才能联结起来。研究探讨湘学史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该在此基础上考察湘学学统的历史建构,并以此开始展开对湘学的综合性研究与思考。

“学统”又总是与“道统”联系在一起的,湘学学者在标榜“学统”时,往往强调这一学统的正统性,即这一学统在中华道统史上的特别地位和贡献。所以,湘学学统的历史建构过程,也是湘学学者追求、认同中华学术文化正统性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湘学学统的研究范式,既体现湘学作为地域学术形态中的中国学术史的共性,也体现中国学术史的共性如何呈现在湘学的地域化特色之中。

其二,湘学的学术旨趣。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湘学”学统的依据是什么?“湘学”的“湘”不应该只是一个装有各种不同学术文化的空间框架。实际上,我们将这些不同时代产生于湘学学者的学术思想统一称之为“湘学”,还在于他们在学问宗旨、知识兴趣方面存在许多的相似性。应该说,他们内在的学术旨趣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这种学术旨趣成为“学统”的核心学术价值,并通过一代代不断积淀,成为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区域性学风。

在中国学术史上,每一个历史时期学术思潮不一样,每一学派的话语体系不一样,每个学者的知识结构也不一样,但是,如果追根溯源,这些差别与他们原初探求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如果能够在学术旨趣上找到他们相似的地方,其实也就找到“湘学”大家庭中所有成员之间“相似”的最重要依据。学术旨趣的差异一般会受到时代思潮(时间性的社会条件)影响,但同样会受地域传统(空间性的社会条件)所制约,不同地域的学者、学术形态会在学术旨趣上存在差异。

同样,湘学学术旨趣形成,不仅体现湘学的地域化特征,同时也体现中华学术文化的一般性追求。中国传统学术旨趣往往体现为道、治、学的普遍追求,但是,不同地域的学术传统往往会表现出对道、治、学不同的学术宗旨、知识兴趣,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学术旨趣。这样,湘学学者之所以形成对道、治、学相同的学术旨趣,不仅体现出湘学学统的地域化特色,同时也体现出追求道、治、学统一的中华学术文化的普遍性价值。

(作者朱汉民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本文摘自其新作《湘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导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注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