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张孝祥词鉴赏:踏莎行(万里扁舟)

发布时间:2022-11-09 09:12:02作者:药师经问答网
张孝祥词鉴赏:踏莎行(万里扁舟) 张孝祥词鉴赏:踏莎行(万里扁舟)

张双柱

踏莎行 张孝祥

万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见尤堪喜。山阴乘兴不须回,毗耶问疾谁为对。 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他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蒻看清贵。

这是一首怀人词。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故人,作此词。是时有诗《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等五首。

起手三句平实自然,“万里扁舟”虚写,道出天各一方但情深意长。“五年三至”实写,交代作者自一一六五至一一六九的五年间曾经三次到过湖南,先是一一六五年赴静江任职及次年罢归途经长沙各一次,再是一一六七年六月任知潭州第三次来此。友朋相逢,喜忧交加。“故人相见尤堪喜”,一作“故人相见忧堪喜”.

张孝祥诗词多用典引义,继开头平实三句后,用了一个成语故事和一个佛教典故。“山阴乘兴”,指访友,成语源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毗耶”,又作“毗邪”、“毘耶”,佛教语,梵语译音,古印度城名,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维摩经》记载:维摩诘(意译“净名”)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

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摩竭,用启息言之津;杜口毗邪,以通得意之路。”唐陆龟蒙《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毘耶问,无人敌浄名。”后以毗耶代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唐贾岛《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清钱谦益《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毘耶口,午夜燃灯礼浄名。”清姚鼐《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毘耶。”词人据此表明,友朋相访聚会,本乘兴而行,当兴尽而返,似此乘兴相会山野,得遇如此精解佛法、善说佛理一众,更流连忘返愿足也,即使朝廷呼召亦懒以回应。

换头三句仍然平实自然,紧接上片用典引义,表明作者对儒、佛、道的深刻理解,并以此表明对朋友的深切眷念。故人相会一处,不用服药,亦身心轻松,再加上彼此心领神会的高深而又高尚的交流,大家精气神更足。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词人感叹每次匆匆聚首却又要匆匆告别。“归计”,本意是回家乡的打算和办法,引申辞官回乡。词人写作该篇时已请准致仕,故有上文“问疾谁对”之句,并引出下文“江海相寻”之约。

“江海”,泛指四方各地,常指隐士居处,引申为退隐。宋苏轼《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青蒻”,又作青箬。“清贵”,清高可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孝祥这首《踏莎行》与唐张志和《渔歌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注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