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赏析

发布时间:2022-11-18 06:13:22作者:药师经问答网
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赏析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咸通九年,东游吴越,认识了陆龟蒙,互相唱和,结为诗友。着有《皮子文薮》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汉涪翁、渔父、江上丈人。苏州人,居临顿里。善为诗文,名振全吴。举进士,未及第。家有藏书万卷,嗜饮茶,在顾渚山下置茶园又着《茶经》,卢仝以后,论茶道者推重之。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春,卧病笠泽,隐几著书,自编其诗赋铭记杂文,为《笠泽丛书》四卷。中和初,以疾卒。

皮、陆二人,自结交后,所为诗皆互相唱和,尝自编其唱和之诗为《松陵唱和集》。在文学史上,号称皮陆。他们的诗,在晚唐诗坛别成江湖隐逸一派。诗风清秀平淡,多题咏风物之作,无温李的缛丽,亦不作郊岛的枯槁。

现在我不想讲皮、陆的诗,但要讲他们二人开创的许多先例。首先是“丛书”这个名词,起于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原意是个人的“杂着”,后来却成为许多书的结集。南宋时俞鼎孙编的《儒学警悟》是中国第一部丛书,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丛书。

唱和诗是早已有的,从初唐的君臣唱和到元稹、白居易的唱和,都是一人首唱,一人奉和,题目虽同,诗还是各人各做。到皮、陆则开始了次韵唱和,即和作的诗必须依次用首唱诗的韵脚。例如皮日休有《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五言古诗一首,最初四韵是“郊”、“巢”、“蛸”、“敲”。陆龟蒙写了一首和诗,题云:《奉和袭美新秋言怀三十韵次韵》,这首诗的最初四韵也是“郊”、“巢”、“蛸”、“敲”。以下也完全依次用皮日体原诗的韵脚。这就称为次韵和诗。陆龟蒙有一首《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张贲停船在苏州时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陆龟蒙依韵和了一首。后来又作一首酬答张贲,题目就称:《又次前韵赠张广文》,这样就是连作两首次韵诗了。自从皮、陆首创了次韵唱和之后,后世就有了一人首唱,众人次韵和作的风气。为了争奇斗胜,有时甚至和到许多首,称为“叠前韵”、“再叠前韵”、一直到七叠、八叠。这样的诗,完全是矜夸用韵之巧,诗的内容当然不会好。

在皮、陆以前,没有唱和诗集。《松陵唱和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西昆酬唱集》。从此诗的出版物中,又时行了一种唱和诗集。清代人喜欢结诗社,命题作诗,唱和诗集日益增多了。

皮、陆二人又喜欢做各种体式的诗。他们的诗集中都有一卷《杂体诗》,其中有杂言诗、齐梁诗、回文诗、四声诗、双声叠韵诗、离合体诗、古人名诗、六言诗、问答诗,可谓别开生面,洋洋大观了。皮日体有《杂体诗序》一篇,说明这些诗的渊源。其中大多数是六朝时已有。刘禹锡也做过回文、离合、双声叠韵等诗。现在陆龟蒙加以新变,给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不过,这些诗体,毕竟是文字游戏,不能作为唐诗的发展。现在选录几首例子,看看晚唐诗人的以诗为游戏的雅兴:

(一)四声诗四声诗四首,全是五言律诗。第一首平声,全诗都用平声字。第二首平上声。第一句全用平声字,第二句全用上声字。以下同样,一句平声字,一句上声字。第三首平去声。一句平声字,一句去声字,轮换到底。第四首平入声。也同样,一句平声,一句入声。下面是皮日休的《夏日平入声》:

先生何违时,一室习寂历。

松声将飘堂,岳色欲压席。

弹琴奔玄云,斸药折白石。

如教题君诗,若得札玉册。

(二)双声叠韵诗五言绝句二首。一首用双声字,一首用叠韵字。下面是陆龟蒙的《叠韵山中吟》。第一、三句用平声韵,第二、四句用入声韵。每句五字同韵:

琼英轻明生,石脉滴沥碧。

玄铅仙偏怜,白帻客亦惜。

(三)离合诗离合诗起于孔融,有二种。一种是单字离合,一种是名词离合。今各举一例:

晚秋吟(以题字离合)

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

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

——皮日休

此诗第一句末字与第二句首字合并,即为“晚”字。第二句末字与第三句首字合并,即为“秋”字。第三句末字与第四句首字合并,即为“吟”字。这就是所谓单字离合。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

避暑最须从朴野,葛巾筠席更相当。

归来又好乘凉钓,藤蔓阴阴着雨凉。



——陆龟蒙

仍用上下二句首尾二字结合,就是一个药名。此诗中所离是三个药名,野葛、当归、钓藤。但第三个药名显然是错了。药名只有钩藤,没有钓藤。而这句诗决不能以钩字结尾。可知陆龟蒙读错了药名。

(四)回文诗回文诗起于晋朝的傅咸。他有回文反复诗二首,所以又称反复诗。一首诗,顺读倒读,都读得通,都是押韵的诗。六朝人的回文诗,都是四言、五言的短诗,作回文比较容易,七言律诗五十六字,作回文就不容易了。

晓起即事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藓分来宿鹭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

回文

匀书细字苔碑古,好去同寻野寺晴。

驯鹭宿来分藓石,小童樵处上荒城。

新抽蕙动微风远,半谢花垂晓露清。

人起思烟浮幌暗,景闲吟月落波平。

——陆龟蒙

《杂体诗》一卷之外,皮、陆唱和诗中还有许多吴体诗,也值得我们注意。在讲杜甫诗的时候,我讲过他两首吴体七律,那是“吴体”这个名词初次出现。注释家都不很知道它的意义,直到清代的桂未谷还以为吴体就是吴均体。到中唐时期,在许多诗人的诗中常常可以见到吴声、吴吟、越调等名词,显然可知吴人吟诗的声调与中原不同。如果用吴人吟诗的腔调来做诗,就会做出一种拗句诗。但是,我猜想,这种诗用中原人的腔调来吟诵,是拗句;用吴声来吟诵,可能并不拗。中唐时期,中原人士到江南来的很多,他们喜欢听吴侬软语,于是吴声时髦起来。这情况,正和东晋时流行吴声歌曲一样。陆龟蒙是苏州人,他高兴做几首吴体诗。皮日休受他的影响。况且也在江南住过几年,他们二人的诗集中有好几首用吴体的唱和诗,可以证明吴体诗就是拗句诗,而不是吴均体。

《瀛奎律髓》卷二十五是“拗字类”诗,选录五言律诗十首,七言律诗十八首。方虚谷有一段解题云: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只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今江湖学诗者,喜许浑诗“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以为丁卯句法,殊不知始于老杜。如“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之类是也。…唐诗多此类,独老杜吴体之所谓拗,则才小者不能为之矣。五言律亦有拗者,只谓语句要浑成,气势要顿挫,则换易一二字平仄,无害也。但不如七言吴体全拗耳。

从这一段解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五言律诗有没有吴体?(二)一二字拗与全篇都拗,是否都是吴体?杜甫只在全篇都拗的七言律诗前说明是吴体,一、二字拗的五言及七言律诗并不题作吴体。皮日休、陆龟蒙诗标明是吴体的,都是全篇拗句。他们也有一、二句拗的五言或七言诗,但都不标明是吴体。由此可知,只有全篇拗句的七言律诗才是吴体,一、二句有拗字的并不是吴体。因此,吴体与拗字并非一个概念。吴体诗是八句全拗。只有一、二句用拗字的诗,只能称为拗字诗,或折腰体,不是吴体。五言律诗只有拗字,没有吴体。这一结论,是我参阅皮、陆两人诗集体会到的。

现在选抄一首陆龟蒙的吴体诗以供参考:

晚秋吴体寄袭美

荒庭古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

虽然诗胆大如斗,争奈愁肠牵似绳。

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

原载:《唐诗百话》下。作者:施蛰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原文

  • 药师经注音

  • 药师经解释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