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什么是五明?

发布时间:2023-08-17 12:50:18作者:药师网

学佛的师兄相信也都经常听说过佛教五明,经常的修行五明是非常的好的,是可以让师兄获得更多的功德。那师兄你知道佛教中的五明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中的五明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五明”是什么意思?

简述:

“菩萨学处在於五明。”

何谓五明?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为内明,婆罗门教则以四吠陀为内明。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并认为经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声明·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义净说“西方”6岁童子开始学《悉昙章》等声明著作。中国唐代沙门智广撰有《悉昙字记》,即此类专著。

工巧明·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诤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医方明·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耆婆(王舍城名医)对医药就有所贡献。随着佛经的传译,天竺医术也传入中国,佛经中的“地水火风”和“四百四病”之说,早为中国古代医学界所采用。义净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中曾讲到风、热、痰荫、总集等病和针刺、伤破等疗法。

因明·印度正理派首创。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学者弥勒、无著在《瑜伽师地论》中用“论体”等七事来作解释。到了陈那作《集量论》,把它发展到以“量论”为主要内容的探讨。

北魏吉迦夜译《方便心论》,梁真谛译《如实论》,因明之学传入中国。其后玄奘传习因明,译有《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成为汉地研习因明的主要典籍。从此因明在中国佛学界中得到广泛流传。

内明·即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闻所成地》的解说,“内明处”略有4种相:

1、由事施设建立相(指经、律、论的建立);

2、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指佛教专有名相的建立);

3、由摄圣教相(指解释佛教教义的理论);

4、由佛教所应知处相(指佛教所应知道的法数)。

大乘佛法含有积极的入世精神。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更使大乘救世的思想能够在实践上得到体现。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的资历很快圆满,就是说逐步学习五明能获得各种智能。菩萨为证菩提,度化众生,应随缘而学五明,不断精进。

今有五明法,学人可修行。

一者为声明,明了言语字。

为度诸众生,语文应清晰。

二者工巧明,职业技术通,

并与其它术,学人皆应晓。

三者医方明,医学药学清,

另为度众生,勤学方便行。

四者为因明,世间诸理明,

思维达严密,助辩才无碍。

五者为内明,明了诸佛法。

精勤学五明,助我四加行,

增我大资历,同事度众生。

五明学

作者:郭元兴

五明(具称五明处),是印度古代的五类学术,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

其内容如《西域记》卷二说:

声明,释诂训字,诠目疏别;

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

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

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

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解释菩萨的求法说,菩萨应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处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此中,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属于内明,一切处论指声明、因明、医方明,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即工巧明。因此,五明也包括了大乘菩萨所学的全部学术。

声明的内容,据《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的解释具有六相:

一、法施设建立,

二、义施设建立,

三、补特伽罗施设建立,

四、时施设建立,

五、数施设建立,

六、处所根栽施设建立。法施设建立指名身、句身、文身等的构成。名为人对于事物或现象在认识上形成的概念(想、或名辰)。

名的构成,是用按照构词方法所成立的字。梵文中构词的基本单位是字界,字界附加字缘即构成一个字的支分(语基),支分再加上转声(语尾)才构成一个完全的词。用词叙述事物,意义完全,称为一句,也称为章,文指记录语言的字母。

梵文字母中有元音一十四个;辅音三十三个,共有字母四十七个。元音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音节,辅音须附加元音才能构成一个音节。

在法施设建立中名、句、文各自多数总合而言,说为名身、句身、文身。义施设建立指字义的一种分类,和中国古代字书《尔雅》相似。

《瑜伽师地论》中举出十种义,到公元九世纪时一些印度和西藏的佛教学者编纂的梵藏《名义大集》已分为二百余门了。补特伽罗施设建立指名词等有男声相、女声相和非男非女声相,以及动词有初士(第三人称),中士(第二人称)和上士(第一人称)的区别。时施设建立指动词的时态等变化。梵语文法中有十罗声,其中六罗声为时态。

《瑜伽师地论》中举过去、过去殊胜(即差别),未来、未来殊胜,现在、现在殊胜,这些相当于表时态的六个罗声。数施设建立指名词等有一言、二言和多言的分别。处所根栽施设建立指印度关于梵语文法等的各种论著,处所是根本论的意思,根栽是支分论的意思。

据窥基、道伦和义净等人的记述,声明根本论(处所)有四,一、劫初梵王造一百万颂声明论,二、其后帝释略为十万颂,三、其后迦多设罗(或迦单设罗)又略为一万二千颂,四、最后波你尼又略为八千颂。

在玄奘法师时代,前二种论已失传,只后二论尚流行。这种根本论内容包括五分,一、相续,是字的结合方法;二、名号,包括名词、代名词的啭声方法;三、总略,是复合字的构成方法;四、彼益,现在文法书中也名为第二性语尾,是指加到名词性语基之后可以形成新字的一些语尾;五、宣说,指关于动词的变用法以及第一性语尾的附加方法等。

声明的支分论综合玄奘法师和义净法师的记述有下列五种:

一、字体根栽声明论三百颂(义净传为创学《悉昙章》有一万余字,三百余颂),波你尼造;

二、声明《略诠》本颂一千颂,波你尼造;

三、《八界论》八百颂(义净传一千颂);

四、《闻择迦论》一千五百颂(义净传一千颂);

五、《温那地论》二千五百颂(义净传一千颂)。

佛教中的五明是什么意思?

以上五论据义净法师所说是印度学习声明开始必修的论典。修学的年限,《悉昙章》约六月,声明《略诠》约八月,后三种约三年。据义净说,继此之后要学阇耶昳底所作的《苾栗底苏呾罗》,有一万八千颂,约学五年。其次为钵颠社罗所造的《波你尼经释》,有二万四千颂,要学三年。

最后为护法菩萨的《杂宝声明论》,据玄奘法师传说有二万五千颂,义净传为一万四千颂,但以本颂为伐呵利所造。玄奘法师和义净法师两家关于这一部书的传说似乎有互相抵触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护法大约卒于公元555年前后,而伐呵利据义净法师所传,他卒于公元650年左右,时代显然比护法为晚,所以护法之作应当先出,而后伐诃利乃是加以编订或摄略。关于声明论的著作大概以护法这一部论为登峰造极之作了。

关于声明的著作,汉文传译的比较少,唐代有智广的《悉昙字记》,宋代有惟净等编的《天竺字源》,都属于《悉昙章》一类。西藏方面关于声明论的翻译比较完备,重要的著作如波你尼,月官,辩才天女,和迦罗波的各种记论和经,都有译本。此外如金师子的《黄金藏》,檀真的《诗镜》等也有译本。西藏历代佛教大师关于声明的著述也很丰富。

佛教中关于“因明”的系统叙述也以《瑜伽师地论》中《闻所成地》一段讨论因明的文字为最早出。

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的因明,事实上是一种辩论的方术,所以书中以和辩论有关的七事来解因明。

七事为论体,论所依论处所,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和论多所作法。现存汉译本有传说为龙树菩萨作的《方便心论》和《回诤论》,从书的内容看来,不会比《瑜伽师地论》出世更早。在无著所著《显扬圣教论》中关于因明的部分全引《瑜伽师地论》原文而没有什么改动。但在《集论》中略有发展。

到世亲法师时,据说他有《论轨》的著作,而真谛所译《如实论反质难品》也题为世亲法师所著(《如实论》原本据达摩笈多传说有二千颂)。以上是公元500年以前的佛教因明著述。

到了公元六世纪初,佛教因明学者陈那出世改订作法,约五分为三支,所制因明论典共有八部,一、《观三世论》(有西藏译本),二、《观总相论》(义净译),三、《观境论》(即《观所缘论》),四、《因门论》(西藏译本作《因轮》),五、《似因门论》,六、《理门论》(玄奘译,《因明正理门论》),七、《取事施设论》(义净译,《取因假设论》),

八、《集量论》(义净译四卷佚;西藏有二译本,现存;1980年,法尊据持睞E护论师与雅玛参贾藏文译本,参考金铠论师与信慧藏文译本,译编成汉文《集量论略解》六卷出版)。

陈那论师的著作由公元548年来华的真谛首先译出一部,即《无相思尘论》(《观所缘论》)。综合汉土和西藏的记载,陈那论师为世亲法师的弟子,而他的弟子有护法、商羯罗主和自在军。商羯罗主有《因明入正理论》之作,梵本和藏文译本均存,但藏译误题为陈那论师作。

汉译本为玄奘法师译,玄奘法师的及门弟子神泰、靖迈、明觉、文备、文轨、璧公、窥基诸人均有疏释,其中只窥基的《疏》八卷现存,为后代研习因明的根本典籍。文轨的《疏》,支那内学院也有辑本印行。

据玄奘传,护法也有关于因明的著作,现在已不可考。护法和自在军的弟子为法称,是陈那以后佛教中最著名的因明大师。他出世的年代历来都以为在第七世纪,事实上要早得多,因为护法的《观所缘论释》(义净译)已提到法称的见解,而在跋拿以前出世的妙亲的著作中也提到法称法师的名字,所以法称也应当是公元六世纪的人。

法称关于因明的著作有七部量论,重要的为,《释量论》、《正理滴论》、《因滴论》等。法称以后有调伏天出,广释世亲、陈那论师、法称法师有关因明唯识的著作,西藏均有译本。

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调伏天约和无性同时,则也应当在玄奘法师入印之前出世。但调伏天对于护法学说不尽满意,在著作中时有流露,这或者是祖述护法之学的玄奘在传述中不加称引的原因。

佛教因明的发展到法称法师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后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创见了。法称的因明之学古代没有传入中国汉土,但是在藏地传习很盛,西藏历代佛教大师关于法称法师的因明著述也很多。

医方明的内容完全和现代的医药科学相同,佛教的学者对于这一方面也曾作过出色的贡献。释迦牟尼在世时代的耆婆有医王之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传说为迦腻色迦王的御医的遮罗迦在《婆伽伐多史传》曾说他为有余龙王的化身,这有余龙王即佛教经典中常常提到的阿难陀龙王。迦罗迦遗有《医方集》。

其后有妙闻的著作出世,为龙树所传习。西藏丹珠尔中现存有龙树的医方著作数种。更晚有父使出世,著有《八支心要集》等,西藏也有译本。父使也是一个佛教徒。

印度的医药理论和方法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也跟着传来。早期经典中的四百四病说,中国古代医籍常常称引。印度医方明中所谓八支的分类也很早就传入中国。昙无谶在公元414~421年译出的《大涅槃经》提到八种药,释云公撰的《音义》解八种药为,一、治身,二、治眼,三、治疮,四、治小儿,五、治邪鬼,六、治毒,七、治胎病,八、占星。

公元673~685年在印的义净,在他所撰的《南海寄归传》卷三中曾提到八医,一、论所有诸疮,二、论针刺首疾,三、论身患,四、论鬼障,五、论恶揭陀药,六、论童子病,七、论长年方,八、论足身力。

又在义净所译的《金光明经·除病品》中也讲到四种病(风,热,痰癊,总集的治疗方法和八术的名称,为针刺,伤破,身疾,鬼神,恶毒,孩童,延年增气力(公元五世纪初昙无谶所译的《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没有提到这八术的名称)。

印度的医书虽然现在没有完全的汉文译本流传下来,但是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已有许多丹方和治病方法是出于印度,宋代所编纂的《证类本草》和明李时珍所编的《本草纲目》中也收有不少的印度出产的药物和梵文原名,足见在医药治疗的实践上,中国医学仍然受到印度医学的影响(关于西藏医学,参看《八支甘露》条)。

工巧明的范围比较广泛,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有十二种,营农工业,商估工业,事王工业,书、算、计度、数、印工业,占相工业,咒术工业,营造工业,生成工业(据《伦记》为养六畜等),防那工业(织工),和合工业(据《伦记》为调解诤讼的事条),成熟工业(饮食业),音乐工业。

从这些内容看来,佛教中的工业明处偏重于和人民物质生活有关的工艺、农、牧、纺织,建筑等应用技术,和印度古代相传的治病、战斗、星宿、祠天、歌舞等六十四能,大为不同。

所谓内明,即指佛教中的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也就是诸佛的一切言教。

《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举出四相来说明内明处,一、由事施设建立相,二、由想施设建立相,三、由摄圣教义相,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事施设建立指由三种事总摄一切诸佛的言教,(一)素怛缆事,(二)毗奈耶事,(三)摩怛履迦事。想施设建立的想,指名相,即佛教中一切专有名相的建立。

摄圣教义的义指佛教所说明解释的义理。佛教所应知处则指佛教所应当知道的法数,在《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中曾举二数以至十数的法相若干种,中国的《大乘义章》等书可以算是同类的著作。据《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内明论有两个特征(相),一、显示正因果相,二、显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

佛教中分别因果有十因,五果。十因即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因,生起因,引发因,定别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

这十因又可摄为二因,一、能生因包括牵引、生起二因,二、方便因包括其余诸因。这二因或十因与四缘也可互摄,能生因即因缘,方便因即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摄属十因中的摄受因。五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土用果,增上果(关于十因五果的详细解释,可参看《瑜伽师地论·力种姓品》的道伦记)。

佛教中大乘教义的创立和发展,本来含有积极的入世精神,自《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提出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更使大乘救世的思想能够在实践上得到体现。《力种姓品》说,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很快地圆满,并不是不逐步学习五明的人能够得到无障的一切智智。

大乘瑜伽系开祖的这个思想之提出,是使菩萨行和人生现实能够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特殊贡献。

后来瑜伽系的学者如陈那、护法、法称、月官等人对于印席的声明、因明都作有创造性的发展,未始不是由于这一思想的鼓舞。关于医方明的著者父使的学系虽然不明,但是西藏现在通行的《八支甘露心要》则出于莲华生一系的传承,而莲华生则是属于瑜伽系的师子贤门下佛智足的弟子,在显教思想上,这种相承之迹仍是很显然的。

佛教中的五明是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五明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管是在家里修行还是在寺庙修行,都要遵守佛教中的戒律,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和用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获得智慧和功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