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宗在禅宗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开始去修行了,不少的师兄已经从中获得了不少智慧,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牛头宗的传承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牛头六祖的传承
牛头宗的传承,一向说是:四祖道信付法融,别出牛头一派。法融为牛头初祖,以下是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经近代的研究,对道信与法融,法融与智岩,智严与慧方,是否有师资授受的关系,是很有问题的。一般以为法持从弘忍修学,开始与达摩禅发生关系,其实也还值得研究。
一、牛头初祖法融(或作“慧融”):
道宣《续僧传》卷二0(附编)《法融传》,采录当时的传闻,极为详备(大正五0,603下-605中)。依《僧传》说:法融在十九岁(612)时,从茅山(今江苏句容县)“三论之匠”炅法师出家。据唐惠祥的《弘赞法华传》卷三说:“依茅(原误作“第”)山丰乐寺大明法师,听三论,及华严、大品、大集、维摩、法华等诸经”(大正五一,18下)。“炅法师”,就是“明法师”,是继承兴皇法朗的三论宗大师。明与冥可以通用,如朱明又作朱冥,玄明又作玄冥。“炅”,大抵为“冥”字的脱落,误写而成的。武德七年(624),政府解散部分的僧众。法融为了护持佛教,江表五千僧的安全,到京都去请愿。约在这个时候,法融就移住牛头山(今江苏江宁县)佛窟寺。寺有内外经书七藏,法融在八年中,遍读抄略,然后移居幽栖寺。法融以为“慧(文字的)发乱踪,定开心府”,所以凝心宴默,前后达二十年。贞观十七年,法融五十岁了,才在幽栖寺的北岩下,别立禅室。跟从他息心习禅的,一百多人,经常为大众讲《法华经》等。永徽三年(652),受当地宰官的礼请,在建初寺(在今南京)讲《大品经》,听众一千多人,是当时希有的法会!睦州妖女陈硕真作乱,法融的禅室中,住了三百多众,生活非常艰困。法融每天去城里乞粮,自己背负回来,经过一百多天,乱事才平息下来。法融护法的热忱,用心的慈悲,非常难得!显庆元年(656),再受请出山,在建初寺讲经。二年(657)二月去世,年六十四。从法融的修学与弘化来说,是一位禅教并重,更重于禅悟的学者。
法融与道宣同时,但在道宣的记录中,并没有道信付法与法融的事。在现存文记中,最早传说道信别传法融的,是李华所撰《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全唐文卷320),如说:
“初达摩祖师传法三世,至信大师。信门人达者,曰融大师,居牛头山,得自然智慧。信大师就而证之,且曰:七佛教戒,诸三昧门,语有差别,义无差别。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凉风既至,百实皆成。汝能总持,吾亦随喜。由此无上觉路,分为此宗。融大师讲法则金莲冬敷,顿锡而灵泉满溢。东夷西域得神足者,赴会听焉。融授岩大师,岩授方大师,方授持大师,持授威大师,凡七世矣”。
“故径山大师”,指鹤林玄素,天宝十一年(752)去世。道信传法于法融的传说,在法融去世(656)一百年,才见于文记。道信什么时候传法给法融呢?刘禹锡(772-842)撰《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说:“贞观中,双峰(道信)过江,望牛头,顿锡曰:此山有道气,宜有得之者。乃东,果与(融)大师相遇”(全唐文卷606)(《传灯录》卷四《法融传》同)。《祖堂集》《法融传》,作“武德七年秋”。《传灯录》卷三《道信传》也说:“吾武德中游庐山”(与卷四《法融传》矛盾)。如依《祖堂集》,道信见法融,是武德七年(624),那是还没有去黄梅的时候。依刘禹锡碑,是“贞观中”,道信又过江,去江东一趟。然武德七年,江东的僧众遭难,法融正去长安。如是“贞观中”,法融于贞观十七年(643),才移住幽栖寺北岩下。那时,来依止修定的,达一百多人,也与《传灯录》所说,个人独修的“懒融”不合。
二、智岩:
《续僧传》卷二0(附编)有《智岩传》(大正五0,602上-下)。隋末、唐初,曾“身任军帅”,立有军功。武德四年(621),在舒州峘公山(今安徽省潜山县西),从宝月禅师出家,一直在山中修道。贞观十七年(643),年六十六岁,才到建业(今南京)来,依山结草庵,为众(百余人)随机说法,常在白马寺住。后来,又往石头城疠人坊,为病人说法,服务。永徽五年(654)去世,年七十八岁。
《续僧传》没有说到智岩到牛头山去,没有说到与法融的任何关系。智岩到建业,“依山结草”,正是法融在幽栖寺北岩下,“别立禅室”那一年(贞观十七年)。与法融共住的,“百有余人”;而与智岩共住的,也是“僧众百有余人”,这是两地同时施化的。贞观十七年,法融五十岁,智岩已六十六岁。虽然禅法的传授,不限年龄的大小,但智岩永徽五年(654)去世,比法融(657)还早了三年。从继位弘扬的意义来说,智岩继法融而称二祖,是很难想像的。《传灯录》编者,也许发觉到这点,所以改为:智岩“于仪凤二年(677)正月十日示灭”。
这也许有师资传承的可能,但这么一改,完全陷于矛盾了!《传灯录》所传智岩的事实,是依《续僧传》的,也说“唐武德中,年四十”出家;“年七十八”。如武德年中年四十,那仪凤二年,至少是九十岁以上,怎么还是七十八岁呢?而且,道宣卒于干封二年(667);智岩死了,道宣已为他作传,怎么能活到仪凤二年呢!《传灯录》的改窜,是不足采信的。
三、惠方:
《续僧传》与《宋僧传》,都没有惠方传。仅《宋僧传》卷八《法持传》(大正五0,757下)说到:(法持)“后归青山,重事方禅师,更明宗极。命其入室,传灯继明”。
《传灯录》卷四《惠方传》(大正五一,228下),为惠方的唯一资料。依《传灯录》,惠方在没有到牛头山(青山)以前,就“洞明经论”。后来“入牛头山,谒岩禅师,咨询秘要”。在山中住不到十年,就受四方学众的参礼。后来,“以正法付法持禅师,遂归茅山”。数年后去世,时为天册二年(695)。“寿六十七,腊四十”。惠方受具,是六五六年(28岁)。那时,智岩禅师已死去二年了。惠方后来去牛头山,从智岩受法,也是不可能的。惠方“洞明经论”;晚年“归茅山”,看来也是与三论宗有关的禅师。
四、法持:
《宋僧传》卷八(大正五0,757下),《传灯录》卷四(大正五一,228下),都有传记,内容一致。法持三十岁(664),曾参礼黄梅弘忍。回来,到青山(牛头山)参礼方禅师,为方禅师的入室弟子。等到将正法付嘱了弟子智威,法持就出山,住江宁的延祚寺。延祚寺与牛头山幽栖寺,似乎有密切的关系。智威后来也是出住延祚寺的。长安二年(702)去世,年六十八岁。
法持的参礼黄梅,《宋僧传》作十三岁(647)。那时还是道信住世的时代,所以应为三十岁的误写。法持被传说为弘忍十大弟子之一,如《宋僧传》卷八说:“时黄梅谢缘去世,谓弟子玄赜曰:后传吾法者,可十人耳,金陵法持即其一也”。
弘忍告诉玄赜的话,出于玄赜弟子净觉的《楞伽师资记》,但十人中没有法持。《历代法宝记》也有十弟子说,与《楞伽师资记》相合,也没有法持。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列举弘忍弟子,也没有法持。《师资承袭图》,才有“江宁持”(原误作“江州宁持”)的名字。
法持被传为弘忍十弟子之一,是宗密时代的事了。还有,宋戒珠编《净土往生传》卷中(大正五一,119下-120上)说:“持于净土以系于念,凡九年,俯仰进止,必资观想”。“吾生之日,不能以净土开诱群物,吾死之后,可宜露骸松下,令诸禽兽食血肉者起净土因”。
这一专心净土的传说,是《宋僧传》与《传灯录》所没有的,不知戒珠有什么根据?《宋僧传》只是说:“遗嘱令露骸松下,饲诸禽兽,令得饮血肉者发菩提心”。戒珠的系念净土,显然是由此演绎而来的。然死了以血肉饲鸟兽,并不能证明与净土有关。牛头宗风,如法融、智岩,以及后来的慧忠、玄素,都没有他力念佛,求生净土的形迹。所以说法持念佛,或称之为“念佛禅”,是不了解当时禅风,误信传说所引起的虚谈。
五、智威:
《宋僧传》卷八(大正五0,758中-下),《传灯录》卷四(大正五一,258下-259上),所传相同。智威是牛头山附近的人。二十岁(665)出家,属幽岩寺(似是牛头山的寺名),后来就从法持习禅法。晚年,将护持法门的责任,付嘱了弟子慧忠,自己出山,住在延祚寺。开元十年(722)去世,遗嘱也以遗体饲林中的鸟兽。
六、慧忠:
继承智威而在牛头山弘化的,是慧忠,被称为牛头六祖。《宋僧传》卷十九(大正五0,834下-835中),《传灯录》卷四有传(大正五一,229上-中),事迹一致。慧忠是神龙元年(705),二十三岁出家的。后到牛头山参智威,智威一见,就说“山主来矣”,为说顿悟无上法门。慧忠在山四十年,到天宝初年(742-),应请出山,住庄严寺,因而重修了庄严寺。大历四年(769)去世,年八十七岁。据‘传灯录’,得法弟子卅四人,各化一方。
传说中的牛头宗,六代相承。但真有师承关系的,最早也只能从慧方传法持开始。从法持到智威,才逐渐兴起。到了智威以下,出了牛头慧忠,鹤林玄素,而法门才大大的兴盛起来,成为与南宗、北宗并立的牛头宗。时代与荷泽神会相当;比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要迟二十年;比道一、希迁,却又早二十年。
以上就是对牛头宗的传承的相关介绍,希望可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然后深入经文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意思,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修行的路上更轻松一些。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