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这部经文虽然全文字数不多,但每句经文所蕴含的意思是很深的,所以在修心经时需用心。因为心经不好理解,所以大颠宝通禅师也注释了心经,这样众生可以更好的去了解。那接下来一起看看大颠宝通禅师对心经的讲解吧!
摩诃
梵语。此翻为大,又云平等。
世间最大莫过虚空。金刚经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所以灌溪道:“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大道无边际,虚空难度量。”
雪峰道:“仰望不见天,低头不见地。”虽然恁麽广大,谁知有一物,更过于此。且道是甚麽物?还识这个么?太虚虽广不能包其体,日月虽明,不能喻其光。”
达摩云:“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庵虽小含法界。放开大者无外,收来小者无内。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若从这里会得,万象森罗,情与无情,皆同一体。方信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臂如千日,放大光明。古人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尽大地是个法身王。”
经云:“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岂不见。”
云门道:“一条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去了也。”山河大地从什么处得来?若从这里,一一明得便了。芥子纳于须弥。须弥纳于芥子。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神通自在,出没自由。或现大身,满虚空界;或现小身,微中极微,细中极细。抛向诸人面前,打鼓普请看不见!
会么?海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般若
梵语。此翻智慧。
愚痴之人,不见自性,造作粗恶,用事无智,生遭王法,死堕阿鼻。若能转愚为智,用事聪明,具大福德,知因识果,令人恭敬,不受贫苦。若有人,反思从前,所做过恶,逐日忙忙,不觉不知,愚痴颠倒。忽然自醒,念念生死,末后何归,有大苦恼。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舍不得苦。杳杳冥冥,前路暗黑,魂识纷飞,无家可归。依草附木,饥渴苦恼,亲戚不睹,莽莽荡荡。忧愁之苦,或在地狱,一日一夜,千死万生。或堕畜生,久受困苦,无人救济。长劫受苦,忽能自觉,昼夜反思。尘劫以来,前种种苦,但受无常。亲近知识,发大智慧,见自本性,顿悟无生。反前愚痴,智慧福德,皆归空寂。神通妙用,治生产业,治世语言,同归般若。转凡成圣,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生极乐国。念念慈,常谈般若,济诸贫苦,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切诸法,无非佛法,平等真法界,佛不渡众生。方信道:无众生可度;无三界可出;无涅磐可证,本来具足。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为人自肯,决定无疑。说此难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更参“末后一句,始到牢关”。如何是末后一句?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波罗
梵语。此翻到彼岸。
迷者此岸。悟者彼岸。经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若迷本性,三业昏暗,六根内盲,妄认四大六根为己。此是众生颠倒,认贼为子,迷自本性。轮转生死,即在此岸。出壳入壳,展转不觉。改头换面,长劫受苦,无有休息。若一人反真归源,穷理尽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更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作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名曰极乐。
如何是极乐?除是我家亲弟子,谁人肯向里头行。
密多
梵语。此翻极则也。
密者,和也。多者,诸法也。密之一字,喻于太虚能包于万法,万法尽在太虚之内。众生一性放开,亦能包于太虚,太虚亦能合于种性。太虚为体,万法为用。太虚之中,森罗万象,情与无情,总在太虚之内。众生佛性,亦能包合于太虚。太虚之内,有八万四千恒河沙异类种性,俱不可说,尽在众生一性之内。一性喻于密。密能均和,和合为一。一性为密,种性为多,故曰密多。
心
心者,是众生之本源。一切诸法同归于心。万法是心之异名,分为八万四千,广则无穷无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道:众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又道:现前一心,本具千法,举心动念,具大总持。从上祖师,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五千四十八卷,八万四千法门,多种方便,皆从此个字流出。将须弥做笔,海水为墨,书这一个字,犹不能尽。人人尽有这一个字,所以不能自见,说亦不信,须是亲见,方能信也。唤做一字法门,众生不信是心是佛。佛有多种方便,指众生见自本性,未能见者,须是一一分明指出。
教中道:“青青翠竹,尽是真知,须是亲见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须是亲见般若。”
夹山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须是亲见祖师意。
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又道:“道在瓦砾,道在尿屎,道无乎不在。”
又云:“唯一紧密身。一切尘中现。”
又道:“见色便见心,众生只见色,不见心。”为何不见?只为识性昏暗,六根内盲,不觉不知。若能穷究,步步行行念兹在兹,碰着磕着,忽然亲见,名曰见性。此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须是左顾右盼,回头转脑。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处处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如是会,方得契如如。此性无形无相,于不见之上,亲见。于亲见之上,不见。离种种相,见自本性,是名妙道。
二祖问达摩:“乞师安心。”达摩云:“将心来,我为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云:“为汝安心竟。”二祖于此大悟,得无心之道。
会么?若得心空皆及第,凡圣原来共一家。
经
经者,径也。是众生修行之径路。蓦直便行,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切忌当头,举心动念,便堕泥犁。要识此经麽?五千四十八卷,皆从此经出。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学人一卷经?”云门答曰:“举起甚分明。”又问:“僧念什么经?”僧云:“念维摩经。”云门云:“我不问你念维摩经!念的是什么?”若从这里会得,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这一卷经,人人本有,亘古亘今,只为众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何也?此一卷经流浪多劫,迷背此经。忽然有人,一言下顿悟,方信道:此经不从外得,自知从己流出。声声不绝,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然虽如此是,不可依样画猫儿。何也?须亲见此经始得。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