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在禅宗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它里面的经典和知识都是非常多的,时间坚持去修行是对师兄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修行曹洞宗,同时还要多去来了解曹洞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曹洞宗创始人是谁吧!
唐代中国佛教禅宗大盛,“南宗禅”创始人——六祖慧能大师之下,分传南岳、青原两大支系,厥后一花五叶,衍成“五家七派”;曹洞宗即五家中的一家。此宗唐咸通初年由良价禅师在江西洞山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至其高足法嗣本寂禅师告成于江西曹山。史称“曹洞宗”,亦称“洞曹宗”。自南北朝迄今,莆仙禅门历代高僧辈出,龙象亦多,然为中国佛教各个宗派之创宗祖师者,惟有本寂禅师一人。
本寂(840—901年),俗姓黄,名崇精,父讳昌岌,母郑氏,世居莆田黄巷———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据黄氏族谱记载,本寂在俗乃是江口镇囊山慈寿寺开山祖师妙应的同胞兄弟,莆仙佛门世代称为“黄家兄弟禅师”。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载:晚唐莆田多衣冠士子侨寓,儒风振起,有“小稷下”之称。稷下为古代齐国地名,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本寂“少染鲁风,率多强学,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他十九岁时,父母已经去世,不愿仕途进取,弃儒学佛,往福唐县(今福清市)灵石山翠石院,礼元修和尚为受业师出家,法名身章,号本寂。然而元修乃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僧人,本寂出家之初乃依止其师修习密宗法门。
本寂出家后的五、六年之间,与其俗兄妙应共议舍祖上所遗居宅改为佛宇,并将其父母葬于寺东,号称“双燕栖梁”,墓碣书刻“五大夫黄公之墓”。寺宇初未立名,俗称塔院,后于五代闽王审知赐匾命名“国欢院”;是地俗名国欢,实源于此。也是本寂出家后的五、六年内,他受故乡缁素佛子敦请,曾经回梓开山创建九峰寺,此寺而今犹存。
唐咸通五年(864年),本寂“年二十五,师(指本寂受业师)方许受戒”,然“而举措威仪,皆如旧习”。他受了具足戒之后,便就离开了师门,出省北上云游,寻师证悟,以求发明宗旨。此时良价禅师在江西洞山弘扬其首创的一家禅风,世称“洞上宗风”,法席称盛,四方赞仰。本寂前往洞山参谒良价,相逢问答,颇相契合。良价非常器重本寂,自此入室为其首席弟子。本寂在洞山盘桓数载,朝夕请益,终于获得良价秘密印证悟解,心传洞上宗旨。不久他便辞别洞山,先往广东韶州曹溪礼拜六祖慧能真身塔,迅而返回吉水(今江西临川县)。当地僧众久仰本寂盛名德望,请他开法接化。然他追念六祖慧能在曹溪所创的道风,便把吉水山改名曹山,卓锡于斯举扬本家的宗风,故有“曹山本寂”之称。后因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进驻该山,本寂乃又迁往荷玉山,把一位信士所舍的何王观改为荷玉寺,继续聚徒广阐玄化。犹有一说,荷玉山乃被改成曹山。抑或二山相距不远,均有曹山之称。
本寂在曹山弘禅接化三十来年,法席大兴,学者荟萃,嗣法弟子杰出者十四人,门人不计其数,而趋集于其座下参禅的十方僧侣,常年“冬夏盈千二百三百”,大振良价的洞上宗风,形成一大新兴的宗派。后世合取其师徒二人住以传禅的二山之名称为“曹洞宗”,其法裔广泛盛传天下禅门。曹山禅风大振之际,山下有一钟陵大王仰慕本寂盛德逸才,再三派遣使者请他到府作客,均被本寂婉言辞绝。第三次遣使迎请之时,大王乃告使者:“此番若不见曹山大师前来,你休想活命!”使者奉命到山,跪在本寂座前潸然泣道:“和尚慈悲,救度一切。和尚此番若然不赴王命,弟子满门便成灰粉!”本寂将其扶起来就坐并安慰道:“尊使不须忧虑,贫道作一首古人偈呈上大王,必保无事!”偈曰:
摧残枯木倚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见之犹不顾,郢人那更苦追寻。
全偈陈情言志,语言朴素优美,尤以郢人比喻知己的人,婉辞手法绝妙。钟陵大王读罢此偈,遥向曹山顶礼曰:“弟子今生无缘拜见曹山大师也!”
作为青原下第五世的本寂禅师,是曹洞宗禅法之大成者,其禅风立“五位君臣”为宗要,从事理、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宋智绍《人天眼目》说其“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此宗形成而异军突起,大振青原行思一系的禅风。
本寂禅师自二十五岁登戒之后北上云游,后来长期卓锡曹山传禅创宗直至示寂的三十多年间,在佛典及方志中未见其有回梓过的记载。他于唐天复元年(901年)六月十六日辰时,于曹山荷玉寺丈室亲自焚香宴坐而化,世寿六十有二,僧夏三十七年,全身葬于曹山西丘,唐昭宗赐谥元证大师,塔名“福圆”。
本寂生前著有《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一卷、《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二卷、《解释洞山五位显诀》等传世,并曾注释《寒山子诗》,文辞遒丽,盛行于世。
以上就是对曹洞宗创始人是谁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要清心,因为一但心不静了,这样就是不能更好的深入经文中去。念佛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和地方的限制的,坚持用心去修行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