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人生无处不是选择,既然无法拥有一切,那就会有取有舍;若要贪全,恐怕最后只能是一无所得。
懂得放下就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必定主宰人生,走向成功。人生就如放飞气球,舍得才知其自由,放下才感其奔放!流水不腐,舍而后得
人执我所有,悭贪不能舍;纵以是生护,亦为无常夺。
舍,在佛家看来,就是对一切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著,并且能够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给予。
很久以前,城郊有一座葡萄园,果实甘甜,每到成熟季节,都会有很多人前来采摘,而每每此时,都会有一只鸟儿盘旋在葡萄园上方。如果有人伸手去摘葡萄,这只鸟就会大叫不停,仔细听那声音,似乎是“我所有……我所有!”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十分滑稽的名字——“吝啬鸟”。
这年,葡萄园大丰收,前来采摘的人比往年多了一倍。“吝啬鸟”叫得凄厉异常,但人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根本不去理会。最后,由于日复一日地啼叫,“吝啬鸟”累得咳血而亡。
据说数十年前,城中住着一位年轻人,他在父母过世以后继承了大笔财产。对他而言,钱财就是一切,他每天计算着自己的财产数量,甚至连城郊葡萄园的收成也计算在内,只盼望能够越多越好。
在他看来,多一个人就会多一份消耗,所以他一生没有娶妻生子。终老以后,由于他的财产无人继承,所以便全部没入了国库。
“吝啬鸟”的前世,就是这位年轻人。他虽已转世为鸟,但仍未改吝啬之习,仍想霸着葡萄园不放,乃致累得咳血而亡。
紧紧抓着不放,不肯与人分享丝毫,这样的人其实是贫穷的。既然你所拥有的,已经超过你所需要的,那么为何不能让更多真正需要的人“沾沾光”呢?若如此,你一定能够赢得人格上的富足。
佛家有云:人执我所有,悭贪不能舍;纵以是生护,亦为无常夺。
“我所有”就是我所有的房屋、眷属、家产,这些身外之物可以利用它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而修行人所需要的仅是菜饭饱、布衣暖足矣,如贪求无厌,吝惜不舍,一旦失落,难免会像“吝啬鸟”那样哀叫至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主见路边地下埋有黄金,就对弟子说“下有毒蛇”。佛主走后,有个人不信,去挖土,挖出很多黄金来,一时暴富,被人告发。国王责怪他没有交公,就判了他的罪,所以佛主说黄金就是毒蛇。
佛主还说人所有财物为五家所有,哪五家呢?为水所漂,为火所烧,为贼所盗,为子所败,为官府所抄。其实婆娑世界里的一切,都不是用来拥有的,而是用来舍的,一个人舍下一切则是真正的壮大,无牵无挂;一个人拥有一切便是沉沦苦痛的深渊。学会舍弃,免于物欲的奔逐、事物的执迷,才能获得人生的自在与豁达。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这两个湖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一个湖名叫加里勒亚湖,水质清澈洁净,可供人们饮用,湖里面各种生物和平相处,鱼儿游来游去,清晰可见,四周是绿色的田野与园圃,人们都喜欢在湖边筑屋而居。
另一个湖叫死海,水质的碱度位于世界之最,湖里没有鱼儿的游动,湖边也是寸草不生,了无生气,景象一片荒凉,没有人愿意住在附近,因为它周围的空气都让人感到窒息。
有趣的是,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同一条河的河水。所不同的是:一个湖既接受也付出,而另一个湖在接受之后,只保留,不懂得舍去原来的水。
让河流动,方得一池清水,这是流水不腐的道理。舍而后得,这是人生的道理。
舍与得的问题,多少有点哲学的意味。舍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即是得。舍是得的基础,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因而人生最大的问题不是获得,而是舍弃,无舍尽得谓之贪。贪者,万恶之首也。领悟了舍得之道,对于做人做事都有莫大的益处。做人,应该抛弃贪婪、虚伪、浮华、自私,力求真诚、善良、平和、大气。做事,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活本来就是舍与得的世界,我们在选择中走向成熟。做学问要有取舍,做生意要有取舍,爱情要有取舍,婚姻也要有取舍,实现人生价值更要有取舍……正如孟子所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即是如此,有所舍而有所得,在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机会,就看你如何抉择。倘若因一时贪婪而不肯放手,结果只会被迫全部舍去,这无异于作茧自缚,而且错过的将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即使最后能获得什么,那也是一种得不偿失!何苦来哉?
舍与得之间的抉择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亦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否舍得就看你的慧量是多少了。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