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勇猛锐利的随死念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教导了比丘们随死念的修行。
佛陀说:
「如果能修习随死念,多修习后,就会有很好的成效。怎么修呢?应当以随死念分别配合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猗觉分、喜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把握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的实践来修。」
※※※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修习念死,可以使大家获得许多成果,成就许多功德,就像沈浸在甘露中,而且是究竟的甘露之中。所以,比丘们!大家应当多修习念死。」
听到佛陀这么说后,在座的一位比丘,就起来报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常常修习、思惟念死。」
「比丘!你是怎么修的呢?」佛陀进一步问。
「世尊!当修念死时,我作这样的思惟观想:我只剩一天一夜可活了,我要充分地把握这一天一夜的时间,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修学世尊所教导的,赶快得到佛法的利益,让死后没有遗憾。世尊!我就是这样修的。」
另一位比丘接着说:
「世尊!我是这样修的:观想自己只有一个白天可活了,激励自己要好好把握这个白天的时间,尽我所能地专注于修学世尊所教导的,这样,死后就不会遗憾了。」
就这样,继续有比丘起来作报告。报告的内容都相同,所差别的,是观想还可以活命时间的长短不同:有观想只剩下半天的,有观想只剩下吃一顿饭时间的,有观想吃半顿饭的,有观想吃四、五口饭的,有观想吃一口饭的,有观想只剩下一呼一吸的一口气的。
最后,佛陀对以上几位比丘的报告,作了这样的评论:
「比丘们!有比丘观想只剩下一天一夜的时间可以活命,有观想一天的,有观想半天的,有观想只剩下吃一顿饭时间的,有观想吃半顿饭的,有观想吃四、五口饭的,像这样的修习念死,都算是放逸。因为,以这样来修习念死,对于助成断尽所有烦恼的修学,其效果是缓慢的。
而观想只有吞一口饭、只剩下一口气可活的随死念,是不放逸的,以这样来修习念死,对于助成断尽所有烦恼的修学,其效果是猛利的。
比丘们!因此,我们应当学习不放逸,以不放逸的观法来修习念死,勇猛锐利地助成所有烦恼的断尽。」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七四二经》、《相应部第四六相应第六八经》,后段取材自《增支部第八集第七三经》、《增壹阿含第四○品第八经》。
二、假如只剩下一天可活,我应当如何好好利用这宝贵的二十四小时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虽然,对勇猛精进的出家比丘来说,这是放逸不可取的,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能够这样警觉,似乎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起步了,因为,如果比起还迷失于名利追逐之中的人,那是要幸福得太多了。
三、人命确实是仅存于一呼一吸之中的,意料之外的情况,实在常有所闻,不知什么时候下一口气上不来。有了这样的观想,平常除了养成爱惜时间与生命,激发勇猛锐利的精进力以外,如果够熟练,也许还可以有临危不乱的能力呢。反之,如果正见不足,对生命与死亡没有正当的认识,因而造成焦虑不安,甚至转为病态,那就很苦了。
四、同样是观想死亡,故事第二七〈文荼王的丧妻之痛〉,是告诉我们应当观想至亲好友的死亡,而本则故事则是教我们,应当观想自己的死亡。这样,对死亡作自他的观想,或可以降低死亡对我们的冲击力道。
五、经文中,《增支部第八集第七三经》作「念死」,《增壹阿含第四○品第八经》作「死想」,《杂阿含第七四二经》作「随死念」。如果以佛陀赞叹以吞一口饭、一呼一吸间的观想为不放逸来看,译成「随死念」应该是更贴切而传神的。
六、「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猗觉分、喜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合称为「七觉支」。依《杂阿含第二八一经》所说的修行成就次第,为六根律仪→三妙行→四念处→七觉支→解脱,可见,「七觉支」是契入解脱的重要法门。
七、甘露,《增支部第八集第七三经》菩提比丘英译为「不死」。「不死」即「不生」,不生不死即是生死轮回的止息,也就是解脱涅槃。
八、以「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佛法修学上的一个重要内涵。「依远离」是身离繁嚣的宁静,「依无欲」是心远离欲贪的清凉,「依灭」是断除恶法的不犯,「向于舍」英译本作「成就于舍」,是成就超越的自在,看来这「三依一向」也是种修学的次第。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