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第四十一、鹰与猴的死亡之路

发布时间:2023-11-29 16:37:41作者:药师网

第四十一鹰与猴的死亡之路

佛陀曾经说了两则故事譬喻,来教导比丘们应当熟练四念处的修学,熟练到像熟悉自己家乡一样。

佛陀说:

「从前,有一只鹌鹑鸟,被一只大鹰抓到了,随着大鹰的腾空,鹌鹑被拑在大鹰爪下,很悲哀地后悔道:

『都怪我一时疏忽,不自觉地离开了自己生长的熟悉环境,才会在陌生环境下被抓,如果我不乱飞,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即使大鹰也奈何不了我。』

大鹰听了很不服气地问道:

『鹌鹑!你熟悉的环境是什么地方?』

『就在田埂中,到那里谁也抓不到我。』

大鹰傲慢地说:

『鹌鹑!就算放你回田埂中,我照样抓得到你!』

于是,大鹰放了鹌鹑,准备再抓牠一次,让牠死得心服口服。

回到田埂的鹌鹑,找了一处可以掩蔽的大土块,站在大土块上,挺着胸膛对大鹰挑衅地说:

『来啊!来抓我啊!』

\

大鹰看到鹌鹑这般地挑衅,怒道:

『就凭你这个小东西,也敢跟我斗?』于是,盛怒的大鹰,收起两翼,从空中像箭一样地俯冲下来,扑向鹌鹑,鹌鹑算准了时间,躲到了大土块下面,大鹰来不及反应,结果,就一头撞死在大土块上。」

※※※

又一次,佛陀举了猴子被捕的譬喻,佛陀说:

「比丘们!在雪山深处,有些险峻的地形,连猴子都上不去,就别说人类了,有些地方则是只有猴子可以到,人类没办法接近,而有些地势比较平的地方,人类上得去,猴子也常来,捕猴的猎人,就挑这种地方,去找猴子习惯出没的路径,设下强力黏胶的捕猴陷阱。

有些聪明的猴子,能发现黏胶陷阱而躲得远远的,一些比较笨的,或是毛毛躁躁的猴子,就会好奇的用手触碰黏胶,结果,一碰,手就被强力胶黏住了,心一急,另一手赶紧过来帮忙脱困,另一手也被黏住了,再用脚过来帮忙,用一只黏一只,结果四肢都被黏住了,只剩下一张嘴还可以动。没有警觉心的猴子还想用嘴来帮忙手脚挣脱,一靠上来,连嘴也黏住了。最后,只能在那边挣扎呻吟,任捕猴人宰割。」

说了譬喻之后,佛陀接着说:

「比丘们!这就是到自己不熟悉之不当场所的后果。

比丘们!如果你们常接近不当的境界,就容易让恶魔有机可乘。

什么是不当的境界?那就是五欲了:当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念而觉得可爱、欢喜、黏着时,就是不当的危险境界。

比丘们!什么是应当安住的熟悉安全境界?就是四念处了:以身体为觉察对象;以感受、心念、心念对象的法为觉察对象来修学,用热诚的态度,清晰的觉知,念念分明来调伏世间的贪爱与忧愁。」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杂阿含第六一七经》、《相应部第四七相应第六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六二○经》、《相应部第四七相应第七经》。

二、佛陀讲的这两个譬喻,生动、有趣,但攸关生死,又十分严肃。

三、佛陀的譬喻,除了教导我们当勤于修学四念处外,大鹰死亡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瞋心一起,理智与警觉的能力都没了,十分可怕。而猴子不能警觉,以致五处被黏捕的情形,也让人联想到,不能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诚实地面对与承担,而只忙于补救,结果越陷越深,最后终于难以自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