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谈死亡问题,生命的终结一定要从他的一生的过程去谈,那一生的过程要从他的根性、造业的程度去谈,所以首先地藏菩萨就对佛来开显阎浮提众生的习性。我们这些众生有时候也会自我分析,自我拷问,但是我们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的生命状况、根机特点不一定认识得那么清楚。所以《地藏经》有一个特点,他是立体性地来看,我们看不清楚自己。站在佛菩萨的那个界面来观照我等众生,站在阎罗王的立场来看我们这些众生,站在种种的鬼神的层面来看我们这些众生。所以透过这些其他的立场来反观我等众生,可能我们对自己会认识得更清楚一点。
那地藏菩萨就谈到,我观察阎浮提众生是什么情况呢?菩萨观察众生都不是看表面现象了,我们这些众生看人都会被表面现象迷惑,那真实的情况就是他举心动念是什么。这里地藏菩萨很坦诚地告诉我们,我们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都是罪。可能我们自己是不好意思承认这一点,或者有一种自欺的倾向是回避这一点。我们对这句话一定要担荷,我们举心动念都不干净,都是罪恶。然而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危难之际,他逼得没办法,可能是学点佛,修点善。由于他学佛修善,业力就会变好一点,就能够由坏运变成好运。
等到好运来的时候他又退回去了,又不修善了。就好像有的人说我到医院一检查,得了癌症,不得了,我要到寺院去念佛。他要到寺院去念佛。
结果过几天再去一化验,一检查,发现检查错了,不是癌症。我不去寺院念佛了,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众生都是这个样子,好了伤疤忘了痛。所以脱获善利,多退初心。但是如果遇到恶缘,念念增益。他本身念头就是恶的,如果外面的环境也是恶的,一引诱,那念念的那种妄想杂念,那种不好的念头,日益地强大。这是我们阎浮提众生的真实写照。那这种情况就用一个比喻,这就比喻一个人很苦,他在一个烂泥的路上。然后他又负着一块很重的石头,所以在泥巴地里面走已经很困难,又负了很重的石块,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每一步都很深邃,抬不起脚。这时候他是最希望人来帮助的,如果这时候遇到一个善知识,看到他这种沉重的样子,替他把肩上的那个石块给他减轻点重量,或者完全就把它担负起来,那能担负起来这善知识有大的力量。这善知识不仅担他的肩上的石块,而且还扶持他,帮助他,让他从烂泥坑里面不要摔倒,劝他每一步踏脚时不要摔倒,很快就让他到达平地。到达平坦的地就要告诉他,你刚刚过来的路很危险,是恶路,不要再去了。
那这个就是个比喻说法,比喻这个人在这个泥土里面,表明在生死轮回里面,负着这块石头,就是我们的业力的重负。我们在背着这个业力的包袱,在生死轮回当中,就在沼泽地带的步履艰难。这时候如果有个善知识来帮忙,我们就身心愉悦,那善知识确实有大的力量,也有慈悲心,来教我们走到平坦的道路。所以那个泥巴地代表三恶道,平坦的道路表明人天道。到了人天道就要告诉他,你原来的沼泽地的泥巴地,那种三途的三恶道不要再去了,很苦了。这是地藏菩萨现量亲知的众生的状况。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