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虽世殊事异,然此中乐趣,在当下这个烦躁的社会里,依然不失为追寻心灵之乐的最好途径。
阅佛书一事,说来容易,却也应该是以上三乐中最难以实现的一乐。佛教之大名,伴随着一声声的阿弥陀佛而更加声名远播,可是对于佛教之根本面目,想来也是亦真亦幻、敬而远之。本人虽然对于佛教之理解尚不甚深,然每每品读佛经之际,却如品一杯茗茶,历久而弥香。
读过的经书中,多为针对一佛一事而议,从而引出种种人情世故与善恶轮回。然而,大乘经典的《金刚经》与《心经》却是没有赘述那些过程,而是直指大道之始终。浓缩了几百部佛经典籍于一身的《金刚经》自然是博大精深,其智慧往往需要人一辈子来慢慢挖掘。因而,学识、资历所限,本文就仅从自己目前以来读此经所得来作一叙述。
通读全篇,须菩提一直问佛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姑且理解为修得正果)云何得见如来?一如须菩提之期望,我们也都迫不及待的去找寻这一超凡脱俗的不二法门。然而,释迦牟尼佛一路娓娓道来,却始终是一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见诸相非相,才见如来。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对于诸如此类的“佛说~~,即非~~,是名~~”类的句式,还记得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甚是繁琐,绕一个大弯,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可是,后来读着读着才感觉慢慢明白其所指。佛教讲究“空”,最常听到的就是“四大皆空”一词,而这句话就是对这一意义的完美诠释。佛说是什么,然而它又不是,它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而已。
红尘俗世一遭走,凡事都莫放心头。视一切已成之物为理所当然,淡然品味岁月的芬芳,而不是被岁月牵着鼻子走。若见诸相非相,若见一切为法都不过是梦幻泡影,视它为那自然风雷电,不堆于心头,则这一生就会轻松许多了。
大道至简,可道之道不过常道;勿求成法,实无有法一蹴而就。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才往往可以窥探那一缕幽香,剖去心中之荆棘才能成就人生之快活世界。
无论读佛经还是中国古籍,初次读来都让人觉得晦涩难懂,记得以前总是喜欢借助于注释来迅速的搞清其中含义。不过,随着阅历的增长,也慢慢的厌倦了这种方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书就该是如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样才可以让一部经典发出更加炫彩的光芒。因而,本人对佛经中不理解之词、之人亦极少刻意的去找寻他人的解释注释,而是期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见解中有啥错误,我认为也不乏是一个不断改正自我的过程。
题外的话,莫道一切说理叙情之文都以鸡汤而一言以蔽之。退一万步说,就算这是碗鸡汤,一碗能给你营养助你成长的鸡汤,饮之又何妨?毕竟,无论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