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这一法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法门虽然殊胜,但我们每个人要真正由此而开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代有一位五祖法演禅师,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禅师,他底下出了很多能人。他把出家人在禅堂里能不能开悟看得很重要,认为这是佛法能不能住世的根本征兆。有一年遇上大天灾,寺院里的庄园都颗粒无收,生活没有着落。五祖法演禅师感叹说:“今天各庄园颗粒无收,我并不犯愁。我最犯愁的是,今年夏天禅堂里几百衲子在那里参禅,没有一个人能透得过这无字关!这是佛法将灭的一个征兆。”古人讲,“君子忧道不忧贫”。历代的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特别强调真修实证,强调开悟,认为这是胜过世间一切名闻利养的最大富有。法演禅师底下出了不少修行有成就者,其中最着名者要算圆悟克勤禅师,圆悟克勤禅师底下又出了个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宗杲禅师是南宋时期有名的大禅师,他不仅是一位大彻大悟者,而且也是一位着名的爱国僧人。他十七岁就开始参无字公案,参了十七年,一直到三十四岁才开悟,可见开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立下大志向,横下一条心,要敢于跟各种各样的烦恼魔决一死战,只有这样,祖师关才有可能透得。
这里所说的各种各样的烦恼魔,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禅病”。禅病就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干扰、障碍。它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却不外乎如下几种:
身体上的不适和病痛,有的是由用功方法的不得当而产生的,比如头疼、腰疼、腿疼、耳鸣、目眩、口臭等等。对于身病,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调理。只要及时调理,并且调整得当,一般来说,身体上的病是比较容易对治的。
心病的形式有很多,最突出最普遍的恐怕是心静不下,功夫用不上,或者是一上座就想睡觉,迷迷糊糊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昏沉和掉举。有时正在用功,忽然陈年老帐翻起来,妄想纷飞,弄得自己再也静不下来,有时又不自觉地想起可恶的情境或者是可乐的对象,于是又生起嗔恨心或者是淫欲心。那么,心病来了该怎么对治呢?我想莫过于一个“歇”字,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你若能把一切妄想、烦恼当下觉破,当下歇下,那当下就是清凉。
一般说来,只要我们掌握了适当的方法,有了适当的觉照,并且真正发起了菩提心,身心上的种种疾病都比较好对付。比较难对付的恐怕要算业病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我们的生命之所以长时间地在痛苦中轮回,就是由于这些业力的牵引,在我们没有觉悟之前,这些业力总是以一种盲目的形式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流向;现在我们修行,目的就是要同这些业力作殊死的搏斗,最后完全控制它们。所以对我们修行人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过去无始以来所形成的业力。面对业病的干扰,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就是要不执着。在用功的时候,不能见了好境界就欢喜,见了恐怖境界就害怕,否则就会入魔。魔不是别的,它就是你无始以来业力的变现。在你的菩提心没有完全发起来,在你的觉照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你过去的业力往往会变现成一种魔境,利用你的执着心来操纵你,阻止你前进,乃至使你失去自控。比如,你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了佛像。你欢喜得不得了:哎呀!我今天见到了佛。这个时候,你若不能自觉,你的业力所幻现的魔境就会一步一步地把你往欢喜心上引发,让你见到种种高兴的境界而欢喜,以至完全陷在欢喜中不能自控,这时你就着了欢喜魔,成天乐呵呵地笑个不停。如果你见到的是恐怖境界,你不知这恐怖境界也是你的业力的幻现,以为是真实的,从而害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这种恐怖境界会变得愈来愈频繁,愈来愈复杂,如刀山剑树一般,让你无法抗拒,从而使你完全陷入恐怖之中,不能自控,以至见到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害怕,神经错乱,这就是着了恐怖魔。另外年轻人还要特别注意防止着了淫欲魔。不管是男是女,都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排除这方面的种种妄想,更不要随着它走。若在打坐过程中,老思维这方面的事,淫魔便得机会进入你的心中,从而完全控制你。所以,在打坐时,为了防止业病控制你,一定要牢记住“不执着”、“随它去”、“不理它”。万一上述魔境出现了该怎么办呢?那你就真心诚意地忏悔。在修行过程中,经常忏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无始劫来所造的恶业太多,不忏悔则无以消除。我们只有通过忏悔,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忏悔的心,求得三宝的加持、护念,才有可能做到不被业病所控制。
另外每一座结束时,一定要回向,默念下面的回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当你这样回向时,你就会得到很大的加持。
禅堂是一个寺院灵气最足的地方。我们每天在这里打坐,时时刻刻都在三宝的护念和加持之下。只要朝禅堂一坐,一般人都会显得特别安详,烦恼减轻了许多。在禅堂里打坐,我们最好要心存这样一种观想,观想我就坐在佛光当中,就坐在三宝的加持护念当中。若时时刻刻有这种观想,一切魔障就不会来干扰你。古人讲:“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时着魔。”各位在用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