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黄柏霖:禅宗初祖达磨祖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16 18:15:35作者:药师网
黄柏霖:禅宗初祖达磨祖师的故事

『达磨祖师』他是我国禅宗的初祖,我国禅宗初祖是「达磨祖师」。在印度,印度在古代称为西天,所以在西天,达磨祖师是第二十八祖。他是南天竺国人,南天竺就是南印度,古代印度叫天竺,他是南天竺香至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波斯国。达磨祖师他本名是菩提多罗,我们一般形容达磨祖师的法相,叫环眼碧睛,虬髯阔额,菩提达磨大师。他的师父叫般若多罗尊者,般若多罗尊者是禅宗西天第二十七祖。

刚才讲说菩提达磨,达磨大师他的父亲是香至王,他上面还有大哥跟二哥,他们有三个王子。香至王他一向非常地护持三宝,尊崇佛教,所以香至国也可以讲说,整个国家都信奉佛教,佛法当时在香至国非常兴盛。有一天,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他行化至南天竺。行化,我们一般出家人云游四方叫行脚,行化到南天竺。香至王,香至国的国王,供养一颗无价宝珠,来供养般若多罗尊者。当时供养这个宝珠的时候,般若多罗尊者就很会藉这个境界来考试,这个在我们禅宗里面讲,叫境界般若。般若它跳脱善恶对待,但是往往我们都是藉境界来观照我们这一念心,所以在禅宗里面它有境界般若。在般若我们讲,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

刚好香至国国王供养这颗宝珠,这个无价的宝珠,像我们现在讲的夜明珠。般若多罗尊者就很有智慧,当然他今天会来到香至国,他一定已经证得六神通了,他知道他的传人,是他这个国王的第三个儿子达磨大师,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菩提多罗。刚开始他的名字,他还没有正式跟般若多罗尊者学法以前,他都叫菩提多罗。所以菩提达磨大师,是到后来他的老师给他改过来的。当时这个国王供养宝珠以后,般若多罗尊者他得到这个明珠,想要考验香至王的三个儿子,看哪个人的慧根比较利。

我们知道地藏王菩萨,右手持锡杖,左手拿明珠,这个都有表法的,我们说地藏菩萨表法我们心地的宝藏。你看地藏王菩萨手中拿这一颗明珠,我们在读「地藏赞」里面讲的,「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这个赞偈里面讲,「明珠照彻天堂路」,「明珠」就是我们的自性功德,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的佛心,我们的本性。你只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就能够出三界,了生死,离开九法界,入一真法界,那更不要讲说是上天堂了。所以「天堂路」,「明珠照彻天堂路」,「天堂路」就是解脱的路。所以「明珠」就是般若自性。

「金锡振开地狱门」,「金锡」就是什么?「金锡」是地藏王菩萨的锡杖,锡杖的表法,他这里面那个锡杖,有四个大圈,十二个小圈。四个大圈代表表法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个小圈,每一圈再挂三个小圈,代表十二因缘。四圣谛,十二因缘,四圣谛是大小乘都一定要学的,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就是,也是缘觉乘要修的十二个次第。「金锡振开地狱门」,你就是智慧开了,自然地狱门就打开了,你就出离地狱了。

所以当时这个般若多罗尊者接受这样的一个供养,他就藉这颗明珠来考验香至王的三个儿子,看他们的根机深浅。禅宗的祖师都是,他们都是在师徒之间都有禅机,说话里面都有禅机,都蕴藏智慧在里面。当时般若多罗尊者他说,我手中这个宝珠,可以说是至圆至明,请问诸位王子,是否有其他宝物能胜过它呢?大王子跟二王子都说了,我父亲供养尊者这个宝珠是七宝中最尊贵的,是没有其他宝物可以跟它匹敌的。那这个就是着相,根机就比较钝一点啦,他着在物质的宝珠的这个相。

然而三王子菩提多罗,这个时候就轻轻地说了,他慧根非常地利,他说,于一切宝物之中,法宝最为至高无上,于众光之中,智光最为无与伦比。他说,所有的法宝里面,最尊贵的,至高无上是什么?我们说,皈依正,正而不邪,正知正见就是智慧。所以他说,在所有法宝里面,最尊贵的,法宝是最尊贵的;那所有光里面,智慧的光是无与伦比的;而于诸明之中,心明才是真正的明亮无比,「心明」就是自性的光明。尊者宝珠虽然能散发出无限光明,而必须藉我们心中的智慧才能辨识它的光芒。你要知道它是宝珠,众生心中也同样本来具足此宝珠,只要能循道而行,回归到我们的自性,自心中的法宝自然就立刻现前。

般若多罗尊者听到三王子充满智慧的这一番话,心中知道他是法器,法器就是佛门的龙象,将来必定是佛门的龙象。然而得度的时节因缘还没有具足,因此暂且沉默,那个般若多罗尊者就没有讲任何一句话。等到香至王国王逝世以后,三王子就是立即追随尊者出家学道。有一天尊者,就是般若多罗尊者,对菩提达磨说了,他说,你对佛法已经到通达无碍的境界了。这个达磨的意思就是什么呢?达磨的意思就是按照字面上的解释,它就是翻过来应该叫做道法。那么你已经悟到如来大法,所以他说,你的名字菩提多罗,那个多罗,一方面因为跟他的老师最后两个字是一样,他老师是般若多罗,那他叫菩提多罗,第一个,多罗跟他老师的名字是一样。二方面,因为他的慧根很利,他的老师也知道他已经开智慧了,所以说你的多罗应该改成达磨,通达广大的涵义,因此你应该更名为达磨才是。

从此以后达磨大师他就遵照尊者的教诲,在他旁边侍候他的老师四十年,等待般若多罗尊者入灭的时候、圆寂的时候,他在入灭前就传衣钵给达磨大师,而且说道。他说,昔日释迦如来,以正法眼藏咐嘱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就是我们禅宗的西天初祖。我们知道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就把衣钵传给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所以大迦叶尊者是禅宗的西天初祖。般若多罗尊者就说了,他说,昔日释迦如来以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我们的智慧宝藏,就是我们的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无上菩提就叫正法眼藏。释迦如来以正法眼藏咐嘱摩诃迦叶,如是辗转乃至于到我这一世,我今再将此重任咐嘱于汝,愿你荷担如来大法,弘扬不辍,听我说一偈,当时般若多罗尊者就说了一首偈语。祖师代代相传,要传衣钵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偈语。他就说了,他说,「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

禅宗就传到菩提达磨,是西天第二十八祖。达磨大师得法以后,他就请示他的老师尊者,他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弘法。般若多罗尊者就告诉他了,他老师说,你先在本国弘法,等待六十七年后,再往中国设大法药,大法药就是什么?就是弘扬正法。为什么叫法药呢?我们世间人生病要吃世间的药,但是你有无明烦恼,就是要智慧来做法药。那为什么叫大法药呢?就是佛陀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这大法药。接引上根,他特别跟他交代说要接引上根。达磨祖师在印度普施法雨,大振禅风,足迹遍历南天竺,声誉如日中天,贯满五印度。当时印度分为五大印度,就分成五个大国,广度无量众生。

他师父交代他,六十七年以后才到中国来弘法,达磨祖师他到中国已经是超过一百岁了。他以逾百之龄远渡重洋,历经三番寒暑,于梁武帝普通年间,抵达中国南海,中国南海就是今天的广州。这个时候深信佛法的梁武帝,听说达磨祖师亲临中土教化,他毫不迟疑的派遣特使到广州迎请达磨祖师到金陵,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是梁国的首都。梁武帝一见到达磨祖师,就迫不及待的问了,他说,朕,朕就是皇帝他自己,朕自登基以来,积极地兴造无数的塔寺,印制了诸多的经典,而且供养的僧尼也不可计数,请问尊者,我的功德有多大?老法师讲经也常常会举这一段,达磨祖师跟梁武帝的对话,这个真的是脍炙人口,大家都不管是禅宗或是其他的宗派,都很喜欢提到这一段历史。

梁武帝问他有没有功德,达磨祖师说,毫无功德。梁武帝一脸狐疑,百思不解,奇怪,何以无功德?达磨祖师就跟他讲,他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净智妙圆」就是我们本有的清净智慧,就是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他是听到人家在客栈读《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不认识字的,当客栈的客人诵《金刚经》,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大师豁然顿脱,契入那个境界。

后来他就去见五祖弘忍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就派他去大寮舂米八个月。老法师说,六祖大师没有打一次佛七,也没有上过禅堂听法,都没有,他一来就是在大寮舂米八个月。直到沙弥在诵,因为五祖大师要传衣钵,叫他们弟子要写偈语,就是写心得报告,神秀大师在门前大廊的前面,犹豫了十三次,最后写上去那个偈语,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第二天五祖大师说,这个没有入门,也就是说没有见性。为什么?因为神秀大师那个偈语,他还有依止,也就是说他还没有破根本无明,还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他还有能所,还有依止,还有个依靠。

「身如菩提树」,我们这个身是清净法身,本体是清净法身佛。为什么说「身如菩提树」呢?因为印度当时,佛陀他入定到天宫去说法的时候,弟子都很思念他嘛,佛陀就告诉他们弟子,因为弟子都刻佛像,刻木头佛像思念佛陀。佛陀说,你们应该以菩提,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你们应该顶礼菩提,不是顶礼那个木刻像。所以很多人到印度去,都要去看菩提树,所以菩提树,你看那个菩提叶,长得很像心脏的心,你看菩提叶就像一个心脏。南林尼僧苑就有一棵菩提树,是从斯里兰卡移植过来的,听说那一棵菩提树,是印度阿育王,阿育王国王他的儿子跟他的女儿,从印度移植到斯里兰卡。因为斯里兰卡的佛陀舍利,有送两颗佛陀舍利到南林尼僧苑。所以南林尼僧苑就在佛陀纪念塔的前面,有种了一棵菩提树,长得非常地茂盛,那是真正从印度来的。所以很多人说,菩提树、菩提叶,你要知道佛陀说,要顶礼那个菩提,菩提就是你的自性。

所以六祖大师他的三皈依,他不是说,我们唸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我们一般唸三皈依都是这样。六祖大师直接就给你度上上根了,他说,皈依佛就是皈依觉,皈依法就是皈依正,皈依僧就是皈依清净不染。所以六祖大师的三皈依是皈依觉、正、净,你皈依觉、正、净,你就是佛了,跟佛陀无二无别。所以「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个心像明镜的台一样,要「时时勤拂拭」,不要让镜面蒙尘,「勿使惹尘埃」。

小沙弥就诵神秀大师的偈语,就朗朗上口走进去舂米房,摇头晃脑的,诵这首偈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沙弥他没有开悟,他只会朗诵。六祖大师说,这没入门。你看他不认识字,他一听说这没入门,跟他师父五祖大师讲的一模一样。这是什么意思?佛佛道同。用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有智慧的人一听,没开悟,没入门。

为什么?还有一个依止,还有一个依靠,就是《心经》里面讲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你说,我还有得一个智慧,不行,你还是没开悟,「无智亦无得」,本有的智慧,你怎么还有一个得呢?「无智亦无得」,你说,哎呀,我修到现在已经得到智慧了,你还有一个得,就是还有一个依靠。「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没有能得、所得,到最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破四相跟四见,《金刚经》里面讲的。最后一法不立,禅宗讲的一法不立,入无缝塔,这样的话就是开悟的境界。

所以六祖大师后来,他的偈语是什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就得了吗?「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没有烦恼,是你执着才变成烦恼,你执着才知道说我喜欢钻石。你不执着,钻石跟木炭是一样的,你不会起心动念,你也不会起一个贪心说,我喜欢钻石,这个意思是这样的。

所以「菩提本无树」,菩提为什么本无树呢?我们不是在讲吗?非大小方圆,非青黄赤白。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名字相,菩提是没有办法去形容,禅宗一般都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已经很接近了。唯证方知,这就是真正信解行证,证入的人真正做到了。像六祖大师这个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你现在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你六根对六尘,你攀缘取舍了,你有一个我喜欢、我讨厌,你就有烦恼了,我喜欢也是烦恼,我讨厌也是烦恼。

所以「净智妙圆」就是我们讲的这个自性,它清净不染的,它是绝待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叫「净智妙圆」。为什么叫「妙」?「妙」就不可思议,「圆」,圆满具足。就是六祖大师开悟的那五首偈语,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这是它的体。它作用呢?能生万法。所以叫「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它本自清净,「空寂」就是清净的意思。「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不是说你要捐一亿啦,你要做多少事啊,你要盖个几万间的佛寺啊,你要供养八万四千个出家人啦,你要印几万本、几百万本的经书,你才会开悟,不是这个意思,那个都是修福。

所以老法师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如果你没有禅定功夫,前面那四个是福报。你布施也是福报,持戒也是福报,忍辱也是福报,精进,你说你很用功,你早上几点起床做早课,晚上用功到几点,那都是变福报。为什么?你没有禅定功夫,你没有三昧,三昧叫定慧等持。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你没有禅定,前面四个变成福报。你要有禅定,要有智慧,前面那四个就变成什么?叫做六度波罗蜜。那就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

什么叫波罗蜜?不是水果,台湾有一种水果叫波罗蜜。登彼岸叫波罗蜜。你现在有执着就有此岸,我现在很痛苦,此岸。波罗蜜,离开痛苦了,彼岸。因为你现在有执着,才跟你讲有一个彼岸在对面等你,等到你解脱了,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你当下就是佛。等到你破一品根本无明,你就契入一真法界了,就没有此岸跟彼岸了,你就渡生死大河。我们佛门讲的,你就离开分段生死,你就离开变易生死。这在佛经上讲叫「二死永亡」,你只要破根本无明就证得了。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结果梁武帝还是听不懂,因为什么?因为梁武帝当时他并没有开悟,他着相啊。所以着相就是福报、福德,离相就是功德,差别在这个地方,着相就是迷啊,离相就是悟啊。所以一念之间,只在迷悟的不同而已。悟了出三界,迷了六道轮回。所以当时梁武帝跟达磨祖师这样的一个对话。梁武帝就问达磨祖师说,他说,「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磨祖师说,「廓然无圣。」当时梁武帝就问达磨祖师说,既然廓然无圣,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这个佛性,梁武帝说,站在我对面这个人是谁呢?对朕者是谁。达磨祖师说,「不识。」他说,不认识,「不识」。为什么呢?因为刚才讲过,它是「言语道断」,它说不出来啊。你要离相,离一切相,离尽一切虚妄之相,所有的无明都断尽了,你入究竟觉,你就完全见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

所以梁武帝跟达磨祖师话不投机。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就只好送客了。那么达磨祖师后来他知道,他的弘化因缘还没有成熟。所以净空法师讲经的时候,有提到这一段。老法师说,当时如果梁武帝问达磨祖师说,我盖了这么多佛寺,印了这么多经,供养这么多出家人,我有没有福报?我有没有福德?那达磨祖师就会说,很多福报,很多福德,那这样就对了。所以有时候这些机缘很重要,应机。后来因为梁武帝送客了嘛,所以达磨祖师就离开了。这电影上讲「一苇渡江」。那个电影里面演到达磨祖师到那个渡口的时候,那个渡船的船夫,不给达磨祖师坐,达磨祖师就怎么样?就摘一个芦苇草,放到水中,他就站在芦苇上面,就芦苇渡江,就是「一苇渡江」。

那演电影演的时候,还满有意思的,这一段我喜欢看。我很喜欢看达磨祖师,大概十几年前,「达磨祖师传」我就很喜欢看。看的时候第一次看还会流眼泪,就是可能我跟这个祖师大德,也都契入我们的心性了。当时我记得电影是演到这样,就是达磨祖师「一苇渡江」,就站在那个芦苇上。他们都有神通妙用,对他们来讲这太简单了。当然不是孙悟空七十二变那种的,他真正有那个本事,有那个功夫。我看那个电影好像演到,船的上面有个小孩掉到海里面去,达磨祖师功夫很好,就翻了好几个跟斗,就把那个孩子救起来以后,送到岸边去。大家知道说真的见到真人了,这是「一苇渡江」。后来他就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待谁?等二祖慧可大师,就是神光法师,后来达磨祖师传法给他以后,才改成慧可大师。

我们知道慧可大师站在雪地里面,站了七天七夜,那个雪都堆到他腰部了,他后来断臂求法。所以当时达磨祖师在洞里面面壁九年,端坐不动。因此那时候的人都称他叫「壁观婆罗门」。后来达磨祖师,他传法给慧可大师,慧可大师他断臂求法,当时他跟他讲,弟子心不安。就慧可大师跟达磨祖师说,弟子心不安。达磨祖师说,将心来,我为汝安。然后慧可大师说,觅心体了不可得。达磨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已经把你心安好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不安的心的本体,就是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菩提自性,你执着了就是不安了,你放下执着,本觉本有,无明本空,你放下执着的话,你不安的心就没有了,你就找到自性了。这个叫做觅心体了不可得。

后来达磨祖师就传法给慧可大师,然后又传给他《楞伽经》四卷,传给他衣钵,并且说一首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个「一华开五叶」,「五叶」是禅宗的五个宗派,我们一般叫做什么呢?临济宗,曹洞宗,像韩国禅宗,从唐朝传过去,也是曹洞宗,在韩国很兴盛。在中国还是临济宗最大,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也有说沩仰宗,也有沩仰宗,其中以临济宗绵延不绝,有所谓临济儿孙满天下。所以「一华开五叶」,是指这五个宗派。

但是也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达磨祖师传给后面的五位祖师,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这样刚好是五个,五个祖师,五位祖师,「结果自然成」。后来在后魏孝明帝年间,达磨祖师他第六次遭受异己下鸩毒。鸩毒,我们知道是很毒的毒药。你看异己,就是当时就很多人嫉妒他,要害死他,第六度要给他下毒。达磨祖师他心里想,中土就是中国,度化因缘已经结束了。所以像这种大师,他们都破根本无明了,他们生死即涅槃,已经入中道实相,不二法门。他知道他的中国度化因缘已经中止了,而且他已经传法给慧可大师了。所以达磨祖师便端坐而化。

三年后,当时节使,就是派到国外的大使叫宋云,他从西域要返回东土,就是返回中国,他途中遇见达磨祖师,手提一只鞋履,就是一只鞋子,那他的锡杖就挂着一只。所以我们现在看达磨祖师的雕像里面,他的锡杖后面挂着一只,不是一双,是一只鞋子,一只鞋履,鞋履就是鞋子。翩翩独往西天,像神仙一样飘飘然这样,仙风道骨这样,翩翩独往西天,要回印度。并且对宋云这个节使说了,皇帝己驾崩了,皇帝已崩殂了。宋云回朝,回到京城以后,将途中遇见达磨祖师这一件事情奏明皇帝,当时说皇帝已驾崩是指后魏孝明帝。所以后来这个事情,孝庄帝就命令人家开棺验证,因为他说他见到达磨祖师,孝庄帝说达磨祖师已经圆寂了,怎么你还会在西域见到他呢?就开棺,结果开棺里面,只看到一只革履罢了,是一只鞋子。

我们看海贤老和尚,《来佛二圣永思集》里面,海贤老和尚的母亲也是这种功夫。也是海贤老和尚给她埋葬以后,开棺以后,结果海贤老和尚的妈妈,竟然找不到骨骸,只有几个铁钉而已。也是跟达磨祖师一样不见了,神通变化,真的很不可思议。所以他们这些,修行到境界非常高的啦,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们要成为肉身菩萨那很容易。你看在中国大陆九华山,肉身菩萨很多。台湾也有,台湾比如说,我们这边汐止的弥勒院,弥勒院的慈航菩萨,他就是肉身菩萨。还有新店碧潭,那边有个清严菩萨,他也是肉身菩萨。六祖大师也是肉身菩萨,他身体都没有坏掉。达磨祖师后来孝庄帝把他开棺,结果只看见一只鞋子,结果全国都为他赞叹。达磨祖师所留下的,只履西归,就一只鞋子,只履西归。到现在大家还是,家家户户都能够知道这个故事跟典故。这个是达磨祖师,他是我们中国禅宗的初祖。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一一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