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问答网

魏德东:禅宗彻底破除盲目崇拜 是真正理性的信仰

发布时间:2024-02-29 09:07:21作者:药师网
魏德东:禅宗彻底破除盲目崇拜 是真正理性的信仰

禅宗的人本张力(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是一个世俗的时代,也是一个神圣的时代。当现代化的潮流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宗教不仅没有因此而衰弱,反而在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影响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

就当代世界的宗教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型态,一是神本型宗教,二是人本型宗教。前者以基督教为典型代表,强调神本与信仰;后者则以佛教以及中国禅宗为典型形式,强调人本与理性。就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看,可以说,佛教,亦或中国禅宗代表了人类宗教迄今为止的最高型态。

禅宗的人本性

宗教处理的根本张力是神与人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神的决定力量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在宗教学教科书里,神的存在,或曰终极关切、最高存在,是宗教最核心的元素。如何处理神与人的关系,是一切宗教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在一神论传统中,神是宇宙的本质,是世界的创造者,是人类命运的主宰,是神创造了人而不是相反。在神面前,人是有原罪的。人可以在精神上向神学习,但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人与神的关系,是神拣选人、赏罚人、拯救人。这个意义上的宗教,我们可以称其为神本的宗教。

在人类宗教传统中,还存在着对神的另一种阐述,这就是以人为本。在这类宗教中,神与宗教的存在是为了成就人,每个人都具有成为宇宙最高存在的可能性,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可成佛。

中国固有文化有 神道设教 之说,即认为神是人创造出来用于教化众生的。孔子讲 敬鬼神而远之 ,最简单地说明了儒家的人神关系。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则明确否定一切终极存在,认为没有创造世界、宰治命运的终极力量,那些塑造在佛殿中的诸多佛菩萨像,只是引导人弃恶向善的 表法 ,是生命的引导者。 佛 的本意就是觉悟;佛祖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他取得了最高觉悟。只要获得最高的觉悟,人人都是佛。佛教存在的意义就是普度众生觉悟。这样的宗教,我们称其为人本的宗教。

简单地说,佛教,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都可归于人本宗教一类。不过就宗教型态的发育程度而言,中国和尚惠能创立的禅宗,或可看作是人本宗教的最典型型态。儒教是人本主义的宗教,但其主要的存在型态是官方意识形态,更多地是教化意义上的 儒学 而非宗教意义上的 儒教 ,或言之尚未发展出真正宗教意义的型态。道教也以人为最高归属,但其宗教的组织性过于薄弱,至今基本上还是一个民族性宗教,其普世性的价值尚未充分展开。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一大因缘,就是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说,反对神本论,这是以《阿含经》为经典的佛教的根本精神。不过,佛教发展到大乘时期,出现了将佛神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佛教的人本性。而以惠能《六祖坛经》为代表的中国南宗禅的出现,直承中国固有宗教的伟大人本传统,从根本上回归了释迦牟尼佛的真精神,赋予人在宇宙间的最高地位,发展至今成为佛教以及整个人本宗教的最典型表达形式。

中国禅宗产生于公元7世纪,其核心经典,是和尚惠能的讲课笔记《六祖坛经》。翻开这部两万字的小册子,人们看到了神本与人本关系的最精彩对话。

有人问:人与佛是什么关系?惠能说,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有人问:成佛是由自己,还是由别的存在?惠能说,成佛由己不由人。在释迦牟尼的教法中,这称之为 已作不失,未做不得 ,一切都是 自作自受 ,解脱也是 自力更生 。

有人问:是不是只有坐禅才能成佛?慧能说,枯禅成不了佛。搬柴运水无非妙道,郁郁黄花皆是智慧,生活本身就是禅修。

成佛的核心是什么?禅宗认为是心性觉悟。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是禅宗的根本宗旨。佛心佛性人人都具有,一旦圆满呈现出来,当下即可成佛。

这样的宗教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看到,惠能的门徒,有人骂佛是老骚狐,说要是见了佛,就一棒子打死他;有人说佛是狗屎橛;有人将佛像烧了取暖。或许有人对此不解,禅师们在这里要启示的是,不要崇拜任何外在力量,人拯救自己、解放自己、升华自己、最终解脱自己的根本途径,就是自己的道德善行。而佛教作为宗教的最高目标,就是帮助众生获得解脱。

禅宗的理性

所谓理性,就是讲道理。中国人素有 讲理 的文化传统,如遇矛盾,常有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的逻辑。与理性相对应的人类思维形态是 信仰 ,即对某事某物的相信、信任。

宗教与信仰密不可分,信仰是宗教的重要成分。在神本论宗教中,信仰甚至成为宗教成立的核心基础。如基督教将 因信称义 作为基本教义,认为只有信仰,即相信神的至高无上性与主宰地位,是人获得拯救,成为得救的 义人 的唯一根据。

以佛教为代表的人本型宗教亦重视信仰,但其本义是对神圣者的尊重。佛教更强调的是理性基础上的信仰,即所谓的正信、智信。在佛教的呈现方式中, 讲经 、 辩经 、 讲道 占有突出的地位。会讲法的出家人被尊称为 法师 。凡此种种,突出的就是讲道理,也就是理性。

在世界诸多宗教典籍中,只有佛教经典不说自己是神说、神授,而只是讲 这些话是我听佛所说的 ,即所谓 如是我闻 、 我闻如是 。这是佛教理性品格的鲜明体现。自古以来,人类宗教就是多样的,有不止一种的宗教存在。如何强调自己宗教的神圣性、独一性,是所有宗教面临的共同课题。诸多宗教都有 代神立言 的特点,即强调自己的教义,直接来自 神启 、 神授 ,句句都是上帝所说,是至高无上的真理。而打开佛教经典,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里没有一句 佛说 ,所有的都是 如是我闻 ,也就是 我听佛这样说 。而所谓的佛经,也就是佛陀学生的听课回忆。佛说一句话,弟子们会有不同的记忆,更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产生歧义,由此展开对话、争辩,但没有一个佛弟子说这就是佛说,这就是真理,而只能说 这是我听佛说的 ,佛教的多元性由此展开。基于这一理性、实在的品格,佛教不同宗派之间的争议,最终也只能归结为弟子们对所听到的佛陀教导理解的差异,并不能上升为是不是佛说的高度,佛教也因此成为世界诸大宗教中最具理性与和平精神的宗教。

缘起论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佛教理性品格的核心体现。神创造世界,几乎是一切世界性宗教的共同教义。但在佛教中,并没有这样一个创造者。佛教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由种种条件和合形成的,不是孤立的存在,这就是 缘起 ,万物都是一定条件下的非永恒的存在。佛经称之为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缘起论是佛教独特的世界观,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的根本特征。近代科学产生以后,诸多自然科学家都对佛教表现出高度的认同,这是与佛教的缘起论世界观分不开的。这个道理不需要任何的信仰前提,具有超宗教的普世品格,可以说是人类诸大宗教中,对世界本源所做的最具科学性的解释,是讲理的、理性的解释。

中国禅宗继承了原始佛教的理性精神,并将之运用到修行的方方面面,奠定了禅宗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基础。有人问惠能: 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惠能的回答是: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惠能告诉大家,净土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将自心的善念呈现出来,人间就是净土。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界出现了建设 人间净土 的理论与实践,就体现了禅宗的这一精神。

佛教是一个有出家人的宗教。人们自然会问,出家有什么好处?出家与成佛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惠能说: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成佛与否取决于你是否心性觉悟,而不是外在的生活形式。

宗教是非赢利团体,依赖捐助。捐款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捐款越多功德就越大?禅宗对此有一个经典解读。南朝的梁武帝问菩提达摩: 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 达摩言: 实无功德。 为佛教做了这么多好事,为什么没有功德呢?惠能解释: 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惠能明确地指出,如果是为了求取个人的 福报 而布施,就没有功德。若求功德,必须在心性觉悟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提高个人的道德与宗教觉悟,这才是成佛的根本。惠能说: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佛教更有三藏十二部之说。如何看待佛教经典的价值?有的宗教派别认为,经典字字是神启,都是真理。但对于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绝对真理,由此历史上产生过无数的宗教争论乃至冲突。佛教如何理解经典的作用呢?中国禅宗的表达是: 不立文字 !即不依赖文字。文字只是引导觉悟的工具。如果能合理地使用文字,开悟成佛,则文字是有意义的;如果被文字束缚了心性,则诵经也不许。大珠慧海说: 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经,是学语人,是以不许。 如果念经变成鹦鹉学舌,那还是不诵的好。 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数句中求? 禅宗的创始人惠能更是一位不识字者,宋代有一幅名画,就叫 六祖撕经图 ,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禅宗对文字、经典的态度。

大多数宗教都塑造神像用以崇拜,佛教塑像可以说是又多又好。那弥漫地球各地无数金碧辉煌的佛菩萨,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精彩篇章。这些佛像的意义是什么?其神圣性何在?某个冬天,天气大寒,一位叫丹霞的法师将释迦牟尼佛的塑像劈了烧火。弟子大惊:师父如何烧佛?丹霞说: 烧佛?你看里面有舍利吗? 无。 没有舍利,如何是佛? 电光火石间,弟子顿悟。佛像也是接引大众升起欢喜心、敬仰心的媒介,金身银身,都是为了众生觉悟自心。

值此世界宗教频繁对话的时代,我们温习禅宗的这些伟大思想,怎不感慨佛教禅宗的理性精神。禅宗彻底破除了盲目崇拜,是真正理性的宗教。

作为人类宗教最高型态的禅宗

就目前存在的世界诸宗教而言,以惠能为代表的中国禅宗代表了宗教的最高型态。倘若与西方哲学与神学思想对话,禅宗就是康德所期待的纯粹理性宗教。

近代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文化中出现了浩浩荡荡的人本主义潮流,对神本论的宗教传统提出严厉的质疑,主张恢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在康德那里得到最严格的哲学证明,他认为,上帝本身是人要求的结果,人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上帝,就公设一个什么样的上帝,就信仰一个什么样的上帝。这样一个基于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上帝,是建立在纯粹理性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宗教是纯粹道德的宗教。人只能以道德生活来取悦上帝,超出道德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对上帝的伪侍奉。著名康德研究专家,《康德著作全集》的汉译者李秋零教授将此概括为 因德称义 ,即道德行为是人得救的唯一基础,人必须是自救的,不是外部更高力量的结果,而神的存在,是人的假定,用来弥补人的不足,不至于使人感到绝望。

康德悲观地认为,这样的一种纯粹理性的宗教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宗教只存在于哲学家的想象之中,不是 历史性的信仰 。

很显然,如果康德能够来到中国,他或许会改变想法。生活于18世纪德国小镇的康德,他所接触到的 历史性宗教 ,主要形式应该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康德,他所期待而又不敢相信人类能够实践的纯粹理性宗教,在东方有着具体的、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历史性存在,这就是中国禅宗。

自公元7世纪开始,中国禅师就开始实践康德式的纯粹理性宗教。在1400年的时间里,禅宗先是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进而成为东亚文化的代表,这就是所谓的 禅文化 。进入20世纪,禅宗思想又涉足欧美,成为西方当代思想的源头活水。以乔布斯为代表的最先进的西方人,在充分吸纳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将人类文明带到新的高度。从根本上说,中国禅宗发挥了宗教教化众生之根本功用,避免了宗教贬低人的价值、崇拜外力的可能弊端,是迄今为止人类存在的最高宗教型态,代表了人类宗教的未来走向。(本文系作者在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药师经问答网